魏麗媛
摘要:本文主要對教師的能力結構以及解題的能力進行了研究,再對教師的解題能力進行研究的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教師的解題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分別是本身對題目的理解、階梯教學決策的能力、對學生解題情況的判斷、輔導學生進行解題的能力以及對學生解題能力的評估等等,本文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文獻資料法,詳細的闡述了中學數(shù)學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情況。
關鍵詞:中學數(shù)學教學 解題能力 教師 能力結構
初中生對于數(shù)學知識的學習成果可以用解題的熟練程度以及難易程度進行判斷,學生解題能力也是檢驗教師教學成果的最直接的方式。有句俗話說的好掌握數(shù)學就意味著掌握了解題的技能。由此可見,解題能力在整個數(shù)學的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教師能力的判斷不是看其在一個方面的本領,而是看他在進行解題的過程中是否具備比較完整的能力結構。教師的能力結構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構成:
一、自身的解題能力
教師本身的解題能力過硬才能夠在整個解題教學過程中良好的進行授課,這是教師進行解題教學的基礎和前提,如果教師本身不具有一定的解題能力,可以說在解題教學過程中他并不能夠給學生一個良好的體驗。同時,教師的解題能力不能夠僅僅局限于教學大綱所涉及到的一些基本的解題能力以及知識等等,身為一名教師,解題能力應當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對于教學內(nèi)容能夠靈活地掌握,同時能夠幫助同學們解決其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另外,教師在解題的過程中,不僅僅具有比較開闊的思路,同時還應該具有良好的表達能力以及書寫能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充分理解教師教授的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適當?shù)膶虒W內(nèi)容進行擴充,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習的內(nèi)容,可以適當?shù)睦靡恍└叩葦?shù)學的知識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解釋,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幫助同學們總結解題的規(guī)律。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夠比較全面的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統(tǒng)觀全局,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夠站在學生的立場幫助學生,為學生學習創(chuàng)造有利的條件,使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最終實現(xiàn)素質教育的目標。
二、對解題教學的決策能力
解題是一個具有系統(tǒng)性、多維性的過程,涉及到的方面以及只是較多。教師在整個解題教學的過程中占據(jù)著主導地位,教師的決策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的成果,所以教師應該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做最正確的決策,無論是從教學大綱的制定、教學順序的安排、解題的訓練、基礎知識的鞏固等等。小到例題的選擇、例題的講解等等都需要教師利用自身的經(jīng)驗結合學生學習的狀況進行決策,以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能夠取得最好的教學效果。如果教師不具備教學決策能力,就不能夠及時的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把握,在教學過程中并不能夠掌握重點,容易造成教學的盲目性以及隨意性。由此可見,良好的決策能力對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三、評判學生解題的能力
這里所說的評判學生解題的能力指的是教師對學生解題能力以及解題習慣的把握,在解題的過程中學生容易犯哪些錯誤或者有哪些優(yōu)點等等。解題教學的成果直接可以由學生解題能力反映出來,同時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解題能力來修改自己的教學計劃以及內(nèi)容。教師能不能夠準確的把握學生在解題過程中的能力成為能否為學生提供有效指導的重要前提。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在平時多多觀察學生,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具有良好的鑒別能力和分析總結能力。
四、指導學生解題的能力
教師在解題教學中最主要的能力之一就是指導學生解題的能力,這里說的指導學生解題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分別是在教學過程中解題的示范能力以及解題訓練兩個過程。在教學過程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教師出題以后,學生不會解答,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指導,教師在進行作業(yè)批改的過程中如果發(fā)現(xiàn)學生明顯的錯誤或者缺點應該及時的給予指導,使學生及時改正。同時,在教學過程中一些規(guī)律性的東西,教師需要對其進行總結,然后教授給學生,使學生能夠快速的進行吸收。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生能夠跳出自己的定式思維、不斷的開拓自己的視野,提高自己的解題能力。讓學生很自然地掌握科學的解題方法、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打下牢固的基礎,才有可能透過變幻的幾何圖形,嚴密的邏輯推理,從而有效地促進教學目的的實現(xiàn)。
五、對解題教學的評估能力
從系統(tǒng)論的觀點來看,解題教學也是一個系統(tǒng),終端即信息反饋。這里所說的信息反饋指的就是學生的學習成果。這里的信息反饋不僅僅指的是一個階段內(nèi)學生的學習狀況,更重要的是學生應當對每節(jié)課的學習成果進行反饋,這樣有利于教師能夠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并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狀況制定下一步的教學計劃。只有通過這種信息反饋,才能使學生和教師之間形成良好的互動,不斷的提高教師的教學成果,才能在以后教學中彌補以前教學的不足。
參考文獻:
[1]韓志宏.中學數(shù)學解題教學與教師的能力結構[J].教育革新,2007,(02).
[2]曹琳彥,顏寶平.運用波利亞解題思想指導中學數(shù)學解題教學[J].銅仁學院學報,2010,(03).
[3]梅海蓉.中學數(shù)學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及理解與解題過程的認知建構[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4,(04).
(作者單位:江西省安遠縣孔田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