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授人金針,渡以津梁*
——《翻譯研究方法論》評介

2017-04-15 15:11符榮波
翻譯界 2017年2期
關鍵詞:方法論語料庫研究者

符榮波

寧波大學

授人金針,渡以津梁*
——《翻譯研究方法論》評介

符榮波

寧波大學

方法論是翻譯學科體系的構(gòu)成要素之一,對人們更好地認識、解釋和指導翻譯活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由英國勞特里奇出版社推出的《翻譯研究方法論》一書是近幾年來闡述翻譯實證研究方法方面的最新力作,全書結(jié)構(gòu)編排新穎、內(nèi)容涵蓋全面、文獻引證豐富,為翻譯研究者,翻譯專業(yè)碩、博士生提供了一部不可多得的參考指南。本文在簡要述介該書內(nèi)容的基礎上,對其特色和局限做一分析和評價,以期引起學界對翻譯研究方法的關注和思考,推動國內(nèi)翻譯學事業(yè)的進一步發(fā)展。

翻譯;研究方法;實證研究

1. 引言

若以詹姆斯·霍姆斯(James Holmes)在20世紀70年代初發(fā)表的《翻譯學的名與實》一文為界,現(xiàn)代意義上的翻譯研究已走過近五十個春秋,并發(fā)展成為“當今最活躍和最具活力的跨學科研究領域之一”(Munday,2016: 13),研究熱度和成果數(shù)量都達到了史無前例的高峰。對于翻譯學這樣一門年輕的學科而言,如果說基礎理論的積累奠定了其成為獨立學科的前提,那么研究方法的積極借鑒和運用則是它得以發(fā)展壯大的主要動力,這一點中外皆然。隨著科技的日益進步和學科間知識的不斷融合,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無疑對翻譯學科的長遠發(fā)展意義重大。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任何研究的開展都必須借助合理的方法手段或工具。在翻譯學領域,盡管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開始突破單純的理論思辨,嘗試實證或思辨與實證相結(jié)合的研究路徑,但目前從方法論角度對開展實證翻譯研究進行系統(tǒng)闡述和指導的論著卻并不多見。這方面,2013年由勞特里奇出版社推出的《翻譯研究方法論》(Research Methodologies in Translation Studies,以下簡稱《方法論》)一書則是一部令人擊節(jié)的佳作。該書由伯明翰大學翻譯系講師加布里埃拉·薩爾達尼亞(Gabriela Saldanha)和都柏林城市大學翻譯系高級講師莎倫·奧布萊恩(Sharon O’Brian)合著。兩位作者皆為西方譯學界的后起之秀,精于實證翻譯研究,著述頗豐。全書結(jié)構(gòu)清晰,內(nèi)容翔實,例證充分,極具參考價值。本文擬先介紹該書梗概,并在此基礎上作一簡評,以饗同儕。

2. 內(nèi)容梗概

《方法論》一書共含七章,可大體分為四個部分:寫作緣起和結(jié)構(gòu)框架(緒論)、研究要義和倫理(第二章)、具體方法介紹(第三、四、五、六章)和如何撰寫報告(第七章)。

作者在緒論中指出,本書的主要目的是萃取和整合不同學科的研究方法精華以期為翻譯研究所用。誠如作者所言,雖有威廉姆斯和切斯特曼(Williams & Chesterman,2002)的先河之作——《路線圖》(The Map: A Beginner’s Guide to Doing Research in Translation Studies)一書在前,但時過境遷,諸如擊鍵技術、眼動技術和網(wǎng)絡問卷等技術進展已為翻譯研究者帶來了新的探索途徑,因此重新審視翻譯研究的方法論適逢其時。本書還對探討范圍做了限定,即主要涉及筆譯的實證研究方法且不囊括翻譯史的研究。事實上,口譯研究在方法論思考上近年來似乎走在了學科前列,新近出版的《口譯研究方法:實用資源》(Research Methods in Interpreting:A Practical Resource)(Hale & Napier, 2013)和《口譯研究方法論》(仲偉合等,2012)便是明證。本章最后還簡要介紹了該書的編寫理念、結(jié)構(gòu)和內(nèi)容。作者認為,翻譯實證研究離不開對翻譯現(xiàn)象的觀察,而不同的觀察焦點則決定了研究方法差異性。遵循這一思路,全書的章節(jié)編排主要涵蓋了以下內(nèi)容:翻譯文本研究(第三章)、翻譯過程研究(第四章)、參與者研究(第五章)和翻譯情境研究(第六章)。作者同時強調(diào),作為一本研究方法指南,本書的主要用意是為考察翻譯提供若干視角。但本書的結(jié)構(gòu)編排并非十全十美,一方面,決定一項研究最終歸于何種類別的是研究者而非方法和數(shù)據(jù)本身;另一方面,從以上任何角度研究翻譯都很難摒除其他方面的影響。

第二章著重闡明了翻譯研究中的原則和倫理。一項研究成功與否主要取決于我們是否為研究問題找到了合適的研究方法,而研究問題的提出又與我們是否把握了研究中的一些關鍵原則和學術道德相關。鑒于此,作者先從本體論和認識論的高度廓清了科學研究的本質(zhì),指出不同路徑的研究只是研究者從自身世界觀和前知識出發(fā)對部分真理的揭露手段。在此基礎上,文內(nèi)依次細述了研究中的核心概念及其對翻譯研究的重要性,如模型、概念、理論、工具、方法、方法論等具體研究術語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不同研究類型的性質(zhì)和差異,研究問題或假設的內(nèi)涵和類別,文獻綜述的價值和特征,研究數(shù)據(jù)的來源和分類,質(zhì)化(量)以及混合方法研究的定義和路徑,變量的確定和定義(operationalization),研究的信度和效度等。作者最后還從研究的情境、研究對象的知情權、杜絕欺瞞、權力關系、人身安全等角度探討了翻譯研究中恪守倫理意識的必要性。

第三章討論了以文本為取向的研究方法。作者區(qū)分了翻譯文本研究的兩大路徑,一是描寫/解釋,二是評估。兩者之間存在研究方法方面的差異,前者主要借助批評話語分析(CDA)和語料庫語言學(CL),后者常用于翻譯質(zhì)量評估。為此,該章對這兩種研究路徑加以分類介紹。在以描寫/解釋為路徑的翻譯文本研究中,作者從批評話語分析這一名詞的內(nèi)涵出發(fā),對比介紹了其與一般話語分析(DA)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闡明了這一學派的主要思想和核心關切。在此基礎上,著眼于語料庫語言學和批評話語分析在各自方法上的優(yōu)勢和缺陷,提出在翻譯研究中兩者并用互補的模式。為了有助于讀者更好地利用批評話語分析和語料庫技術開展相關研究,該章花了大量篇幅介紹此類研究的具體實施。比如在研究設計階段,如何定位自我的研究類型(基于語料庫的研究、語料庫驅(qū)動的研究、以論證為中心的研究、基于問題的研究)?如何選擇和確定文本的界限?常用的語料庫又有哪些類型?又如,在語料庫建設方面,設計標準如何擬定?如何對語料進行標注和對齊等。隨后,作者從介紹話語研究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入手,以費爾克勞夫(Fairclough)的三維框架為例,闡述如何在批評話語分析的框架下進行文本分析以及如何利用語料庫技術檢索相應的文本特征。本章的最后對翻譯質(zhì)量評估進行了簡要的回顧,指出了現(xiàn)有主要質(zhì)量評估模型的優(yōu)點和不足,強調(diào)了在研究的不同階段需要考量的相關因素,如翻譯的場合、文類、目的、質(zhì)量評估模型的選擇、評分一致性等。

第四章聚焦翻譯過程的研究方法。過程研究是當前翻譯實證研究中的熱點領域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對譯員或譯者的認知加工過程、翻譯能力、專業(yè)知識等方面進行探索和發(fā)現(xiàn)。目前針對翻譯過程的研究手段已漸呈多元化趨勢,不僅可利用調(diào)查對象進行直接口頭報告(如有聲思維),還可借助現(xiàn)代化的儀器設備(如眼動儀、核磁共振等)。與此同時,不同研究方法之間的交叉驗證(triangulation)也是一大潮流。這是因為,在現(xiàn)有技術條件下,這些方法測得的尚只能算涉及翻譯過程的間接數(shù)據(jù),需要彼此相互補充才能有助于揭開翻譯的真正面紗?;诖?,作者借鑒穆尼奧斯·馬?。∕u?oz Martín)關于翻譯過程研究三個層次的觀點,著重引介翻譯認知加工過程及相關子任務加工(如閱讀、擊鍵等)的研究方法。考慮到翻譯過程研究的各種手段在方法論層面上有很多相似性,該章首先從研究設計、數(shù)據(jù)收集、分析和報告等三個方面對這些方法有可能面臨的共性問題做了簡要探討。在隨后的各類研究方法介紹中,作者仍然沿用這一思路,依次詳盡地介紹了用于過程研究的四種典型方法:(1)內(nèi)省法;(2)擊鍵記錄法:(3)屏幕錄像法;(4)眼動跟蹤法。此外,該章最后還簡要介紹了其他可用于過程研究的方法,如實境調(diào)查、個人概描、生理測量等。

第五章介紹的研究方法主要用于考察翻譯活動的“參與者”。這里的“參與者”不僅指譯者,還可包括翻譯過程中牽涉到的教師、學生、受托人、代理人等。如果說上一章對翻譯過程的研究僅把研究焦點局限于譯者的黑匣子的話,本章對“參與者”研究方法的述介則把考察視野進一步放大,即如何運用實證研究方法從社會學的視角考察翻譯過程中個體媒介與翻譯作品或社會文化語境之間的互動。毫無疑問,這種對“參與者”的考察有助于人們通過對翻譯活動或行為發(fā)生的外部環(huán)境進行審視,從而為理解和把握翻譯的本質(zhì)提供新的視角。本章引介了三種針對翻譯過程“參與者”的研究方法:(1)問卷調(diào)查;(2)訪談;(3)焦點小組。誠如作者所言,這幾種方法在現(xiàn)今的應用類研究中已得到廣泛使用,但在翻譯研究領域仍有不少用武之地。在具體介紹中,本章繼續(xù)沿用上一章的說明結(jié)構(gòu),依次從方法的優(yōu)缺點、研究設計、數(shù)據(jù)采集和數(shù)據(jù)分析進行詳述。以問卷調(diào)查中的研究設計為例,書中先后介紹了問卷中構(gòu)念的操作化定義、問題的數(shù)量和措辭、問卷的類型、里克特量表、問卷前測、信度和效度、倫理考量等方面,不亞于為此類研究的開展提供了一份清晰的路線圖。關于最后的數(shù)據(jù)分析階段,作者還特意提及了綜合運用多元研究方法(mixed methods)的必要性,目的在于說明量化和質(zhì)化數(shù)據(jù)的相互補充可使研究結(jié)論更具說服力和有效性。

第六章將考察對象擴大到整個翻譯情境,即各種外部因素如何影響譯者以及譯作如何影響目標語文化,重點圍繞個案分析法展開。雖然譯者的行為不可避免地受到政治、經(jīng)濟、社會、意識形態(tài)等多種外部因素的制約,且考察此類因素的方法往往不一而足,但將個案研究法與翻譯情境的考察相聯(lián)系有其合理性。理由有二:其一,個案研究可靈活運用各類研究數(shù)據(jù);其二,翻譯研究中的個案分析往往用之隨意,研究者絕少考慮其作為一種研究方法的特性和要求。在厘清何為個案研究、何時采用個案研究的基礎上,作者借用科斯基寧(Koskinen, 2008),蘇薩姆·薩拉熱娃(Susam-Sarajeva,2006)和斯特奇(Sturge, 2004)三個案例,深入探討了這一方法的研究設計、數(shù)據(jù)來源和分析原則,并在最后指出,個案研究雖能做到細致入微,但有其局限性,研究結(jié)論也不宜任意夸大。

第七章為本書的結(jié)論,探討如何將通過各類研究方法獲得的研究發(fā)現(xiàn)進行書面報告。該章從報告的基本結(jié)構(gòu)(即引言、方法、結(jié)果和討論),研究方法的說明,質(zhì)化(量)數(shù)據(jù)的展示,譯例的標注等方面提出了諸多建議和對策。作者強調(diào),為了讓研究成果更好地共享并為他人所用,研究者應具備良好的讀者意識,做到方法闡釋到位,邏輯清晰順暢,結(jié)論客觀有理。

3. 主要特色

總體而論,《方法論》一書內(nèi)容全面,語言凝練,引述充分,為讀者呈現(xiàn)了迄今為止最為全面和系統(tǒng)的翻譯研究方法論體系,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翻譯研究參考書籍。本書的主要特色可以概括為如下方面:

首先是結(jié)構(gòu)編排新穎?!斗椒ㄕ摗芬粫木帉憶]有因循其他方法類書籍的編寫思路(如Williams & Chesterman, 2002;穆雷,2011;姜秋霞,2012),而是獨辟蹊徑,從翻譯研究的觀察對象入手,區(qū)分出文本、過程、參與者、情境等四個維度,并以此為基礎對各類研究方法做了分門別類地探討和論述,體現(xiàn)了兩位作者匠心獨具的一面。作者比較了這種研究分類法與已有的模型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認為從翻譯現(xiàn)象的分類入手探討方法論有助于研究者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理論和方法,而非拘泥于兩者間的機械對應。誠然,這種分類方法難言盡善盡美,但也確實囊括了翻譯活動中的幾大要素?,F(xiàn)今,隨著翻譯學研究的深度和廣度不斷拓展,研究者往往無暇也不可能對翻譯現(xiàn)象的方方面面做窮盡式探索和挖掘。從認識論的角度講,任何研究者都會從自身信仰、價值觀和個人經(jīng)歷出發(fā)對翻譯活動中的特定對象進行某一角度的審視,進而在提出相應的研究問題的基礎上選擇合理的研究方法加以探索和求證。這符合認識事物的一般規(guī)律,也是科學研究的常規(guī)路徑。對翻譯研究者(尤其是研究新手)而言,了解方法本身的用途和價值固然重要,但研究目標的設定或是研究問題的提出仍是需要優(yōu)先考慮的事項。從這個意義上講,《方法論》一書是一個很好的嘗試,章節(jié)編排以形而上的思考開始,并始終貫穿方法引介的整個過程,直至研究成果成形。這樣的安排既有助于讀者更好地認識研究的本質(zhì)和意義,也方便他們按圖索驥,根據(jù)自身的研究興趣選擇特定的領域并掌握相應的研究方法。

其次,方法全面,例證充分,交叉引用是本書的又一大特色?!斗椒ㄕ摗芬粫ㄎ粸閷嵶C類翻譯研究方法指南,在研究方法的包羅和推介方面確實做到了不遺余力。與威廉姆斯和切斯特曼(Williams & Chesterman, 2002)的《路線圖》相比,該書不僅關注新興技術手段的使用,對具體方法的敘述也已超越了前者簡明式的區(qū)分和理解層次,集中表現(xiàn)在對每種方法的應用原理、技術步驟、操作工具、相關概念等所做的事無巨細的介紹和評析。因此,對于多數(shù)渴望方法指導的翻譯研究新手而言,《方法論》算得上是一部上佳的操作手冊,通過動手比照即可達到上手之效。值得稱道的是,對全書中所有詳述的方法,作者均嚴格因循研究設計、數(shù)據(jù)收集和分析的寫作思路,指導讀者從界定研究問題中的具體定義開始,條分縷析地解釋與特定研究方法相應的概念、參數(shù)、取樣、工具、流程等,體現(xiàn)了極高的一致性和嚴謹性。此外,為了避免抽象說教帶來的晦澀難懂,作者援引了大量研究實例來幫助讀者增加對研究方法的理解和把握,如在解釋如何下操作定義時提及科斯基寧(Koskinen, 2008)對機構(gòu)翻譯的研究中為“文化”一詞所下的定義,在闡述文本取向的翻譯評估模型時提到奧布萊恩的LISA模型,在說明通過問卷調(diào)查同時收集質(zhì)化和量化數(shù)據(jù)時選取丹姆和澤森(Dam & Zethsen)的研究等。不僅如此,書中大量的上下文互引、頁內(nèi)腳注、文獻加注還為讀者提供了豐富的資料鏈接,充分體現(xiàn)了作者在編寫此書過程中的讀者意識,有助于他們交叉印證和延伸閱讀。

《方法論》的另一難能可貴之處在于,其不僅引介研究方法,還觸及與此相關的研究倫理和學術寫作。如同其他多數(shù)社會科學研究一樣,實證翻譯研究的對象與人密切相關。在作者看來,無論是研究者本身,還是其面對的譯者、作者、出版商、代理人等,研究過程中的道德考量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研究者自身需要恪守職業(yè)道德,尊重前人的研究成果,杜絕抄襲或剽竊行為;另一方面,研究者有必要預估研究或是相關發(fā)現(xiàn)對參與者可能造成的影響。毋庸諱言,對于研究者而言,方法的運用無非為了達到特定的研究目的。但翻譯研究的社會屬性決定了任何方法的運用都有基本的道德前提,即研究者不能罔顧研究過程中的人文關懷。因此在本書中,作者除在第二章專門論述研究中需要恪守倫理的幾大方面之外,還在涉及“參與者”的問卷調(diào)查、訪談以及涉及“情境”的個案分析中特意提到了倫理方面的關照,良苦用心可見一斑。與此同時,運用合理的方法獲得的研究發(fā)現(xiàn)只有經(jīng)過寫作、發(fā)表和傳播才會為學界所用,而這一知識的共享過程往往并非無章可循。無論是言語措辭的選擇、邏輯論證的安排,還是研究方法的陳述和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的展示,作者都概其精要,述其宏旨。對于讀罷《方法論》又躍躍欲試的研究新手來說,文中的一系列建議實不啻為金玉良言,值得引以為鑒。

最后,豐富的術語和精到的闡釋也是本書的一個亮點。方法論書籍若要示人以圭臬,必然要求在術語的解釋和運用上做到準確、統(tǒng)一和規(guī)范。故此,書中對所有涉及的方法術語和名稱都做了醒目的加粗標識,便于讀者分辨。鑒于多數(shù)方法術語借鑒自其他學科,翻譯研究者未必盡數(shù)熟悉,作者為此一一闡明,窮其義理,析其精要。此外,作者還厘清了一些不少研究者常易混淆或誤用的研究術語,如方法(method),方法論(methodology),模型(model),框架(framework),理論(theory),概念(concept)等。值得一提的是,文末還附了術語索引,為研究者隨時查找和檢索相關概念提供了便利。

4. 本書局限

《方法論》一書是作者在信息技術不斷發(fā)展、跨學科研究日益加強的背景下對翻譯實證研究方法的一次系統(tǒng)回顧和反思,為研究者呈現(xiàn)了迄今為止最新、最全的實證方法論體系,對促進未來的翻譯研究無疑意義深遠。然而,細讀之下,本書也尚存一些瑕疵:

其一,在第三章中,作者僅把批評話語分析與語料庫語言學相結(jié)合作為描寫/解釋翻譯文本的標準方法,似有以偏概全之嫌。誠然,隨著語料庫翻譯學的興盛,研究者已不再滿足于對翻譯文本進行單純的語言學分析,并逐漸開始對影響翻譯的文化、社會和意識形態(tài)等因素產(chǎn)生興趣。這一思潮正好契合了批評話語分析的核心關切,也催生了語料庫批評譯學的興起(胡開寶、李曉倩,2015)。但不可否認,話語分析學派紛呈,僅就翻譯學領域而言,不僅有傳統(tǒng)的文本分析路徑,新興的敘事分析和多模態(tài)話語分析也已占有一席之地(張美芳等,2015),故也有提及之必要。其二,書后所附的術語索引雖為讀者查找提供了極大的方便,但卻將一些文獻作者名字夾雜其間,且所列人名也頗顯隨意,反給人蕪雜之感,違背了此舉的初衷。其三,雖然書中對主流研究方法的引介堪稱濃墨重彩,但在部分新技術(如翻譯過程研究中的心理測量、腦電圖、核磁共振等)上所費篇幅卻不多,顯得有些單薄。如能適當加重筆墨,從研究話題、方法脈絡、可能應用等角度做一說明,則其效更彰。

5. 結(jié)語

實證研究是翻譯學的主要研究范式之一,其對翻譯學科的重要性絕不亞于語言學家的田野調(diào)查或是歷史學家的考古發(fā)掘(Munday, 2016)。與任何經(jīng)驗學科的探索一樣,方法論在實證翻譯研究中占據(jù)著主導地位,關系著研究成果的有效性和有用性,是翻譯學科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我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翻譯教育與研究大國,除了廣泛在本科、碩士、博士層次開展翻譯人才培養(yǎng)之外,翻譯學也已于2012年作為外國語言文學二級學科列入教育部學科專業(yè)目錄,學科地位得到進一步提高。然而,與這一現(xiàn)狀形成反差的是,實證研究難以成為主流(張威,2015)、MTI學生方法意識薄弱(穆雷、鄒兵,2011)、翻譯學博士論文科研方法訓練不足等批評之聲仍然時有耳聞(穆雷、鄒兵,2014),提示我們在翻譯教研中加強培養(yǎng)方法論意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作為研究指導方面的新作,《方法論》一書的出版無疑是一個佳音。該書結(jié)構(gòu)新穎,內(nèi)容豐富,論述翔實,既可作為翻譯研究者了解研究方法動態(tài)的理想?yún)⒖紩?,也為有志于從事實證研究的翻譯專業(yè)碩、博士生提供了一份高質(zhì)量的指南讀物。

Hale, S. & Napier, J. (2013). Research Methods in Interpreting: A Practical Resource. London: Bloomsbury.

Koskinen, K. (2008). Translating Institutions: An Ethnographic Study of EU Translation, Manchester: St Jerome Publishing.

Munday, J. (2016). 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4th edition). London: Routledge.

Sturge, K. (2004). ‘The Alien Within’, Translation into German during the Nazi Regime, Munich: Iudicium.

Susam-Sarajeva, ?. (2006). Theories on the Move: Translation’s Role in the Travels of Literary Theories. Amsterdam: Rodopi.

Williams, J. & Chesterman, A. (2002). The Map: A Beginner’s Guide to Doing Research in Translation Studies. Manchester: St. Jerome Publishing.

胡開寶、李曉倩.(2015).語料庫批評譯學:內(nèi)涵與意義.中國外語,(1),90-100.

姜秋霞.(2012). 翻譯學方法論研究導引.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穆雷.(2011). 翻譯研究方法概論.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穆雷、鄒兵.(2011). 翻譯碩士專業(yè)學位畢業(yè)論文調(diào)研與寫作探索——以15所高校首批MTI畢業(yè)生學位論文為例. 中國翻譯,(5),40-45.

穆雷、鄒兵.(2014). 中國翻譯學研究現(xiàn)狀的文獻計量分析(1992—2013)——對兩岸四地近700篇博士論文的考察. 中國翻譯,(2),14-20.

張美芳等.(2015). 語篇分析途徑的翻譯研究:回顧與展望. 中國翻譯,(5),25-32.

張威.(2015). 我國翻譯研究現(xiàn)狀考察——基于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000—2013)的統(tǒng)計與分析. 外語教學與研究,(1),106-118.

仲偉合等.(2012). 口譯研究方法論.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 本論文為寧波大學教學研究項目“英語專業(yè)口譯教學新探索:云端翻轉(zhuǎn)課堂與社交媒體的互動融合”(項目編號:JYXMXZD1719)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項目“新型漢英會議口譯平行語料庫的創(chuàng)建與應用研究”(項目編號:16YJC740016)的階段性成果。

(責任編輯 孫三軍)

符榮波,博士,寧波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語料庫翻譯學、口譯教學與實踐。

作者電子郵箱:frbjoe@126.com

猜你喜歡
方法論語料庫研究者
高等教育中的學生成為研究者及其啟示
漢學方法論值得關注
《語料庫翻譯文體學》評介
方法論視角下的制定法解釋
研究者稱,經(jīng)CRISPR技術編輯過的雙胞胎已出生??茖W將如何回應?
研究者調(diào)查數(shù)據(jù)統(tǒng)計
法本位的方法論闡釋
UAF的方法論意義
醫(yī)生注定是研究者
基于JAVAEE的維吾爾中介語語料庫開發(fā)與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