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素瓊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0-0206-02
創(chuàng)意教學不僅僅是一種教學方式,更應該是一種教學理念、教學態(tài)度,尤其是在美術教學當中。本文結合教學實踐的案例,對創(chuàng)意教學理論進行了簡要介紹,并探討了創(chuàng)意教學的途徑與方式,以期引起關于美術創(chuàng)意教學的深層思考。
一、感覺與繪畫
常規(guī)的繪畫教學是臨摹,這已經有千百年的歷史了。通過臨摹不僅可以快速學會某些觀察方法,也可以很容易獲得比較成熟的表現(xiàn)技法,但這些知識與技能都是他人的經驗。近代意義的寫生教學也有上百年的歷史。寫生,即對景物作畫,是避免學生一味臨摹古人而獲得新意的方法。但是在課堂上,學生對千篇一律的教學形式也許會感到郁悶,這時候可以采用另一種辦法。
1.觸覺與繪畫教學實例
教師在一個黑色紙箱里,放置一些物品,留有兩處可以伸手進去觸摸的位置,并裝上兩個輕薄的手套。當學生伸手進去觸摸的時候,教師要求將觸摸到的東西說出來,甚至可以要求學生想象摸到的物品是什么顏色。
這種教學就是一種間接的教學方法。它利用觸覺感官引導學生思考,使學生的想象力得到伸展,改變了繪畫教學僅僅依靠視覺觀察的單一方法。繪畫教學中不能忽視的就是真實體驗對表現(xiàn)的影響,如果我們善于利用這些體驗,就會讓美術學習不僅有趣,而且具有生命力。
2.動作模仿與味覺繪畫教學實例
在一個課題《小鳥找家》中,我們可以安排學生模仿小鳥飛的情景,讓學生在“展翅”運動中感受飛翔的滋味,通過這樣的體驗,學生所畫出來的作品就非常生動。還有一個課題是《吃西瓜》,如果條件允許,我們甚至可以安排學生先品嘗一下西瓜再畫,結果顯示,學生吃過西瓜后再畫,會對嘴巴、牙齒這些細節(jié)特別關注,而且表現(xiàn)非常生動。
二、直覺與繪畫
直覺是美術學習中的重要品質。直覺是我們思維中的本能反應,不是思考的結果。貝蒂·愛德華的著作《像藝術家一樣思考》[1]是一本很有思想的書,不僅受到普通讀者的青睞,還走進了通用電氣、AT&T;、IBM、迪斯尼、蘋果電腦等很多美國著名企業(yè)為員工開設的創(chuàng)造力培訓班。她的許多思路有助于我們的創(chuàng)意教學,例如用直覺作畫、顛倒著繪畫、以蝸牛的速度作畫、快速的繪畫等等,所有這些練習,都是給習慣于語言概念思維的人指出一條獲得右腦思維方式的途徑,從而可以實現(xiàn)常態(tài)的思維模式轉換,體驗到什么是視覺思維,挖掘自己的思維潛能。
愛德華最大的貢獻是運用左右腦理論解釋了學習素描的過程,使繪畫成為普通人都能夠學習的技能。她實現(xiàn)了在五天時間里,讓各種沒有繪畫基礎的人學會像畫家一樣的看事物和繪畫的基本技巧。在書中,她指出人的大腦平時使用著兩種根本不同的思維模式:一種是理性的、詞匯的、分析的和連續(xù)性的;一種是直覺的、形象的、感知的和刺激性的。前者被稱為左腦思維方式,后者被稱為右腦思維方式,人們繪畫時使用的是右腦思維方式,任何人都可以實現(xiàn)這兩種思維方式的轉換。
怎樣讓學生進入到視覺感知的直覺狀態(tài)?這就是美術教學的根本問題。解決這個問題不能從“怎么畫”開始,而應該從“怎么看”著手?!翱础敝猿蔀槔L畫教學的關鍵,不僅僅因為繪畫是視覺藝術,而同時因為我們必須運用視覺思維?!霸趺纯础辈粌H是學習觀察,而且是學習一種不同于語言邏輯思維的視覺思維方式。
這里列出兩個有代表性的教學方法:
1.顛倒繪畫和思考
這個方法就是把大師的作品顛倒過來臨摹。我們發(fā)現(xiàn),原本對造型不太注意的學生會注意作品的比例和線條了。事實上,課堂上所有的人都能畫得很好。這個例子說明,按照熟悉的方式看待事物的現(xiàn)象是對創(chuàng)造力的一大障礙,當事物顛倒過來時,我們反而能夠清楚地分析,無論是部分還是整體。
2.視覺風暴畫法
所謂視覺風暴畫法就是迅速作畫。這要求用每分鐘一幅的速度畫畫,在極短的時間極快的畫,擺脫理性對意識的控制。開始畫時可能并不感到有趣,但我們可以暫時不管,這時我們還必須保持繼續(xù)作畫,然后才會感到妙趣橫生。這種快速疾寫的方法說明,只有快才能擺脫左腦的控制,記錄著直覺對形象的一種洞察。
三、情景創(chuàng)設與美術鑒賞教學
有人說,教學的最佳定義就是創(chuàng)設學習條件。這個學習條件也包括“學習的情景”。教師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一個學習情景,能給學生帶來身臨其境的感覺。
創(chuàng)設學習條件并不一定需要過多的物質條件。在教學中,巧妙的構思,以及對課程的大膽演繹,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看到傳統(tǒng)的高中美術鑒賞課,往往是“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但是,在另一個高中美術鑒賞課程:《皇權的象征——故宮建筑群》教學中。老師為了突出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老師在課前先安排好不同小組進行搜集資料,對學生的選題、劇本、角色扮演、課件制作等方面進行指導,老師開始上課時只作簡短的開題,接著他把時間完全交給了學生。而學生分成小組在課堂上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扮演皇上、皇妃等),以游覽的方式,結合小組成員的課件演示,富有喜劇情節(jié)地給班上其他小組的同學講述故宮的建筑。我們看到,這個課堂雖然運用了較多的表演方式對課題進行分析,但有別于初中、小學課堂的游戲活動。
這種有創(chuàng)意的教學方式就是課堂劇與美術鑒賞教學。課堂劇是對傳統(tǒng)教師講授式美術鑒賞課型的突破,在這種課型上,學生的自主學習性加強了,它在課堂上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雖然具有表演的性質,但又不脫離課堂知識的教學。角色扮演能極大地增強課堂氣氛,其中最大的原因是教師與學生角色的轉換。角色扮演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平臺,這個平臺能為學生帶來全面的鍛煉,不僅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還鍛煉了學生的綜合表現(xiàn)能力。
四、結語
如前所述,創(chuàng)意教學作為一種教學方式是對常規(guī)教學的突破。對于學生來說,他們獲得的不僅僅是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創(chuàng)造性的潛能被激發(fā)出來了。對美術教學在培養(yǎng)人的創(chuàng)造性方面的作用,近代教育界是極為推崇的。在美術教育史上,美國美術教育家羅恩菲德的創(chuàng)造教育理念就是一個著名的例子。他認為,“在藝術教育中,藝術只是一種達到目標的方法,而不是一個目標?!盵2]藝術教育的目標是造就富于創(chuàng)造力的身心健康的人,而創(chuàng)造性是每個兒童都具有的潛能。這些觀點可以為今天的創(chuàng)意教學做出有力的吶喊。
但是,美術教學的目的是什么?創(chuàng)意教學是重過程還是重結果?這些問題卻是我們今天要思考的。作為美術教育思想“工具論”的代表,羅恩菲德強調創(chuàng)作過程,忽視創(chuàng)作結果,他明確指出“對兒童影響最大的是制作過程而非完成品?!边@個觀點,對于需要尋求美術教育綜合目的價值來說,顯然是片面的。因為美術教學又不能忽視美術本體,如美術知識、美術技法以及美感的養(yǎng)成等等。例如,在《皇權的象征——故宮建筑群》這個美術鑒賞課中,如果教師把握不當,僅僅是重視學生的臺詞、課堂組織等方面,就很容易把美術鑒賞課上成一節(jié)表演課,而這樣的課程未免離美術教學本體有些遠了。
因此,創(chuàng)意美術教學雖然注重教學形式的變化,但是不能脫離美術的學科基礎。盡管創(chuàng)意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方面有很大思想優(yōu)勢。然而,我們在教學中仍然要全面把握教育的目的,特別是強調美術教育的本質性價值,倡導以學科為基礎的美術教育。
參考文獻:
[1]貝蒂·艾德華著,張索娃譯,《像藝術家一樣思考》,海南出版社,2003年版
[2]羅恩菲德著,王德育譯,《創(chuàng)造與心智的成長》,湖南美術出版社,199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