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有強
可能對于不同的文章,每個老師都會嘗試設計別出心裁之處,但是能夠結合學生理解的實際,準確把握住學情,讓課堂如行云流水般自然,卻是大不易。我們可能有若干個奇思妙想,但對于課堂教學來說,最不能缺少的就是朗讀。
一、“讀”聲瑯瑯
特級教師于永正曾說:“語文教學說到底就是一個讀字!”
然而讀聲瑯瑯的課堂,并不僅僅為為讀而讀,讀出內容、讀出層次、讀出美感、讀出情感的課堂,才是抓住“朗讀”精髓的課堂。
老師范讀。每位老師都應以優(yōu)美的音質、儒雅的姿態(tài)帶領學生進入讀者的精神世界。在學生的腦海中,如若有一位長衫的長者,在抑揚頓挫著自己的心聲,那是多么美好的畫面!
自由散讀。在聽完老師的范讀之后,學生可以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速度、理解力的閱讀方式,在讀中疏通文意,讀清句讀,初步感知文章內容。
集體美讀。例如賞析畫面美“具體寫了哪些景物”“場面有什么特點”時,老師引導學生邊讀邊體會畫面之美。
情感悟讀。在讀中體會學生的情感體驗,“樂”或者“悲”。
二、讀而知“味”
林語堂曾說:“讀書須先知味,這味字,就是讀書的關鍵?!?/p>
在朗讀中教師應不僅僅局限于意思的疏通,還應點撥到語言形式上的押韻和諧,比如經典的《赤壁賦》的譯文“桂木做的棹啊,蘭木做的槳,船兒拍打著水面啊,逆流而上,我的內心深沉悠遠啊,思慕的人兒在那遙遠的地方”,翻譯上的信達雅,用朗讀的方式可以更加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
古代讀書有“三味”之說。其一是 “讀經味如稻粱,讀史味如肴饌,讀諸子百家味如醯醢”;其二是“詩書味之太羹,史為折俎,子為醯醢”;其三是:布衣暖,菜根香,讀書滋味長。這其中的“味”,是需要含英咀華、細細品。而更多的時候,我們的課堂教學匆匆而來、匆匆而去,“品味”的功夫要下得足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