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沈葆春
【摘 要】隨著中國大城市國際化程度的加深,公示語的英譯引起越來越多專家和學(xué)者的重視。文章探討了公示語英譯中的中式英語成因并提出了如何避免和糾正公示語翻譯的中式英語的策略。
【關(guān)鍵詞】公示語 翻譯 中式英語 成因 策略
公示語是公共場合中明示的話語,對公眾起告示、指示、提示、顯示、警示、標示等作用。公示語的雙語化是大城市國際化進程的必然。作為國際通用語言,英語成為各國人們溝通的最便捷的工具,因此漢語公示語的英譯日顯必要。作為譯者,首先要清楚將公示語翻譯出來不是給國人看,也不是為了顯示自己如何與國際接軌,而是讓外國朋友看的,幫助在華外國朋友更方便地學(xué)習(xí)、工作、生活或旅游。
中式英語(Chinglish)是中國英語學(xué)習(xí)者和使用者受母語的干擾和影響,硬套漢語規(guī)則和習(xí)慣,在英語交際中出現(xiàn)的不合規(guī)范或不合英語文化習(xí)慣的畸形英語。中式英語是在語法和用詞方面基本上不能算錯而意思也還明白,是明顯從漢語思維產(chǎn)生而英語國家的人民并不這么說的那種英語。中式英語既不同于完全不合語法的英語,也不同于語言不錯,但并不表達所要表達意思的英語。這種英語往往對英語國家的人來說不可理解,也不可接受。
中式英語對公示語翻譯質(zhì)量的影響不容忽視,對中國的國際形象起負面影響。隨著中國經(jīng)濟的日益強大,來訪的華人不斷增多,全國各地公共場所的雙語公示語也越來越多,但中式英語的公示語現(xiàn)象也層出不窮。對此,筆者分析了公示語翻譯中中式英語的成因并就如何消除或糾正中式英語提出策略。
一、公示語翻譯中的中式英語成因
(一)用詞不當
漢英詞匯語義不對應(yīng)是公示語翻譯中普遍存在的一種錯誤,它會導(dǎo)致信息模糊或錯誤,使英譯公示語讓人迷惑不解。例如,在某商場出口上方掛著一個牌子,寫著“安全出口”,英譯為“Security Exports”。“Security Exports”是“Exit”的誤用,這樣生搬硬套英語詞匯只會讓外國人百思不得其解。例如,某公園把 “旅客止步”譯為“Tourists Stop”。 “止步”中文的含義不是“停止行動或停留在此”,而是“不能進入或靠近此處”的意思,可譯為“Staff Only”。把“步行街”譯為“walking street”,也是典型的中式英語,應(yīng)譯為“pedestrian street”。
(二)逐字硬譯
硬譯是指譯者直接按原文詞句、結(jié)構(gòu)或順序譯出,生搬硬套。這樣做可能導(dǎo)致譯文不符合英語公示語的特點和習(xí)慣,達不到交流的目的?,F(xiàn)行的翻譯標準包括“忠實”與“通順”,有些譯者片面理解忠實的含義,以為忠實就是形式上的相似,在詞語與句法結(jié)構(gòu)的選擇上沒有擺脫中國味,導(dǎo)致形成中式英語。例如:“老弱病殘孕專座”在某城市的地鐵里被譯為 “Seats Reserved for seniors, children, pregnant women, the sick and the disabled”。從語言的角度來看,這種譯法沒有錯誤。但過分強調(diào)翻譯的忠實原則,逐字翻譯公示語,會導(dǎo)致外國游客困惑。實際上,這條公示語對應(yīng)英語國家的“PRIORITY SEATS”。
(三)冗余重復(fù)
漢語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重復(fù)使用名詞的現(xiàn)象,而英語則較多使用代詞、短語或省略。例如“停車場”是常見的標識牌,固定的翻譯方法為“Parking”或“Parking Lot”。但在某些地方被譯為“Car Parking”,從語言角度來看就是一種中式英語現(xiàn)象?!癈ar”就是冗余的名詞?!奥糜渭o念品購物”這條標識牌在景點也很常見,有人將它譯為“Tour Souvenir Trade”。實際上,可以省去冗余直接譯為“Souvenir”,更便于外國游客理解。“公廁”就可以直接譯為 “Toilet”,卻被譯為“public toilet”,實在是畫蛇添足。
(四)文化差異
公示語有著短小精悍的特點,但譯者在翻譯時也應(yīng)該察覺文化差異,了解文化習(xí)俗,避免文化沖突,不能因為寥寥幾字很難體現(xiàn)文化含義就不顧及文化因素。例如:漢語中典型的一些文化形象,如龍、牛、獅等在特定的源語環(huán)境下有特別的語用含義,翻譯時不可拘泥于字面意義。如果不顧語用含義的差異,把“龍?zhí)妒⒕芭茦恰薄鞍埗础薄拔甯K钡扔胸S富文化內(nèi)涵的景觀標識分別逐字譯成“Longtan Spectacular Pailou”“The White Dragon Cave”和“Five Fortunes Tower”,就會貽笑大方,達不到介紹中國文化的目的,從而影響交際效果。
(五)思維差異
在公示語漢譯英過程中,譯者往往忽略漢英兩種語言中詞語的固定搭配和習(xí)慣表述,采用漢式的思維方式,導(dǎo)致中式英語的產(chǎn)生。例如一家公司門上的告示牌上寫著“冬季上午8:00-11:00 下午13:00-16:00 周一到周五工作 周六周日休息”,下面對應(yīng)的英語為“Winter AM 8:00-11:00/PM 13:00-16:00/Monday to Friday (Work) Saturday, Sunday(Free)”。按照英語的思維習(xí)慣,“AM”and“PM”需要放在時間后面,即“8:00-11:00 a.m.;13:00-16:00 p.m.”。這里的工作應(yīng)譯成“OPEN”而不是“Work”,休息應(yīng)譯為“CLOSE”而不是“Free”。又如,許多高速公路上“保持距離”的英語為“Keep your space”,可按照外國人的思維習(xí)慣應(yīng)用“Keep your distance”。
二、糾正中式英語公示語的策略
(一)直接引用
有些公示語是全球性的,這些公示語英譯就可套用英語中現(xiàn)有的習(xí)慣說法,采取“拿來主義”,遵循“形式服從功能”的原則。譯者在翻譯漢語公示語時,首先在記憶里搜尋對應(yīng)的英文公示語,如果沒有搜尋到,就要查閱資料或者請教外國朋友,不可望文生義。英語中與日常生活相關(guān)的公示語都是被大眾認同的,翻譯時完全可以照搬。如:肯德基的告示語“謝絕自帶飲料”是“KFC drinks only”,步行街的“車輛不得入內(nèi)”是“Pedestrians only”,雙向行使是“Two way”,旅游者服務(wù)中心是“Visitor Center”等。
(二)刪譯和改譯
英語用詞簡潔自然,邏輯嚴謹,而漢語用詞華麗,講究行文對仗與音韻。為了符合英語的表達習(xí)慣,漢英翻譯時必須適當去掉不必要的華麗辭藻,從譯文的預(yù)期功能出發(fā),刪去沒有實質(zhì)意義的“異彩平添”。如:“學(xué)校是我家,清潔靠大家”( The school is our home, so each of us should keep it clean.)這則標語號召大家注意保持學(xué)校的衛(wèi)生整潔,句式工整,語韻優(yōu)美。但直譯的中式英語卻顯得冗長啰唆,完全喪失了原文的感召力,倒不如干脆譯成“Keep our school clean!”又如:“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請勿吸煙!”按照中國人的思維方式,該標語可直譯為“For the sake of your health and others, dont smoke, please!”這樣一來,警告變成了提醒,絲毫沒有原文的限制作用,倒不如改譯為“No smoking”來得直接簡潔,還保留了警告語氣。
(三)不譯
設(shè)立英文標識牌,是為了給外國朋友或游人提供便利,絕對不是趕時髦,不是每個牌子上都需要加注英文,表示和“與國際接軌”。如“請勿隨地吐痰”“上車請排隊”等標識是不用翻譯成英文的。因為在國外,這些禮節(jié)都是約定俗成的,標注出來反而會鬧笑話,其結(jié)果也只能是影響中國的形象。
由于受母語的干擾,公示語英譯中出現(xiàn)中式英語的現(xiàn)象是難免的。避免這種現(xiàn)象出現(xiàn),不僅需要翻譯工作者提高翻譯水平,還需要建立一個開放的和完善的修正系統(tǒng)。首先,政府需要投入資金,盡快設(shè)立一個英語公示語規(guī)范委員會,規(guī)范現(xiàn)有的公示語。另外,還可以建立政府英語網(wǎng)站,集思廣益,號召全體市民對所有不規(guī)范、不準確的公示語進行舉報。消除中式英語的英語公示語并提供合格的公示語信息服務(wù),是提升城市形象和整體服務(wù)水平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參考文獻】
[1]陳新良.公示語翻譯中的“中式英語”溯源[J].佛山科學(xué)技術(shù)學(xué)院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1(01):62-65.
[2]戴宗顯,呂和發(fā).公示語漢英翻譯研究——以2012年奧運會主辦城市倫敦為例[J].中國翻譯,2005(06):38-42.
[3]丁衡祁.努力完善城市公示語,逐步確定參照性譯文[J].中國翻譯,2006(06):42-46.
[4]龐倩.從中式英語看英漢民族思維差異[J].中國西部科技,2009,8(21):68-6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