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鰓鰻也可以這樣分三類:吃肉者、吸血者、不吃肉也不吸血者。其中最后一類的幼體階段長達3~7年,而一旦變形成為成年七鰓鰻后的壽命僅為6個月。在這半年期間,它們無需進食,它們的存在只是為了繁殖,然后就死亡。其他兩個種群的七鰓鰻更讓我們感興趣。七鰓鰻的嘴巴被認為在所有動物中最丑惡。其中,吃肉者和吸血者的嘴巴或許看上去沒有多大不同,但對專業(yè)人士來說,這兩個種群的牙齒分化非常明顯。
在吃肉七鰓鰻的鉤狀牙齒中心,是一個類似于牙齒的結構,科學家恰如其分地稱之為“活塞”。“活塞”上有三個咀嚼器,其中兩個橫向移動,另一個上下移動?!盎钊鄙嫌幸粋€凸嘴結構,其中間是一顆很結實、也很大的牙齒,正是它讓七鰓鰻能挖出獵物的皮肉。這顆中間大牙為U形,而吸血七鰓鰻的中間大牙為W形。吸血七鰓鰻的其他牙齒不如中間大牙大,但它們的大小基本相同,因此W形大牙充當?shù)氖卿S刀而非挖刀,它能銼掉獵物的身體組織,便于吸血。
吃肉者和吸血者的另一個重要區(qū)別在于它們的身體。吸血者必須保持血液流動,因此它們的喉部有多個腺體,它們分泌一種抗凝劑進入口盤(即七鰓鰻的嘴巴)。吃肉者也有這樣的腺體,但腺體要小得多,原因很簡單——它們要吃的是肉,而不是血。
不管怎樣進食,七鰓鰻首先必須找到獵物。為此,它們使用遍布體表的細胞來幫助感知水中振動。一旦辨識和逼近獵物,它們就轉換到視覺線索——定位獵物身上的一個特定部位。如果是吃肉者,它們就會定位獵物魚的頂部,因為那里是肉最多的部位。但如果是吸血者,它們就會瞄準獵物魚的腹部,因為那里的血液最豐富。
一旦七鰓鰻“粘”上獵物,就很難把它們弄掉。不僅它們的鉤狀牙齒深陷進獵物的皮肉,而且七鰓鰻還用吸盤把自己粘在獵物身上。有兩圈結構環(huán)繞七鰓鰻的口盤,其中之一是口傘毛,這些微型結構有一點點像葉片,它們能牢牢附著在皮膚上,留下很清晰的印記。(喉盤魚腹部有經(jīng)過改進的魚鰭,它們利用與七鰓鰻口傘毛相似的結構產(chǎn)生很強的吸力,甚至能支撐自己體重300倍的重量。喉盤魚與七鰓鰻是兩個不相干物種,但它們獨立演化出同樣的適應性,這在生物學上叫做趨同進化。)
環(huán)繞七鰓鰻口盤的另一條環(huán)由被稱為乳突的錐狀結構組成。七鰓鰻使用乳突來感知獵物魚身上的最佳附著點。這些乳突非常敏感,以至于吸血七鰓鰻能運用乳突覺察皮肉下面的血管。一旦七鰓鰻緊緊附著在獵物身上,它就會呆在那里數(shù)小時到一整天甚至一個月,銼或挖,休息一會兒,然后又銼或挖。吸血七鰓鰻在折磨獵物后通常不會讓獵物死。不過,仍有一些獵物死于感染。吃肉七鰓鰻則沒有吸血七鰓鰻那么仁慈。吃肉七鰓鰻通常鎖定那些成群的較小的魚,如鯡魚。它們在鯡魚身上鉆啊鉆,一直鉆到鯡魚的骨頭。獵物魚最終死于大面積失血或感染,其身上會留下由七鰓鰻制造的大洞。甚至,有時候獵物會被七鰓鰻搞得只剩骨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