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
【摘要】小學語文課程是學生學習和掌握其他學科學習的基礎性學科,對于小學生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塑造都具有決定性的影響。但是,盡管目前我國已普遍施行素質(zhì)教育,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傳統(tǒng)教育中落后的灌輸式教學模式依然占據(jù)主導地位,策略與方法的失當導致課堂教學效率難以有效提升。本文將從改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策略與方法角度著手,以達到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效率 策略與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5-0091-01
語文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這就必然對課堂教學氛圍有較高要求。而小學語文教學對象又具有年齡、性格上的特殊性,針對小學生的這些特殊性,就必須制訂特殊的教學策略和方法,“磨刀不誤砍柴工”,對癥下藥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xiàn)狀
雖然新課改已然要求嚴格落實,但是在現(xiàn)階段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際操作中依然有著各方面困難和不足。主要有:一是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模式依然占據(jù)主導,學生被動接受知識;二是教師課前準備工作、課后總結(jié)反思工作的不足;三是教學方法不能與時俱進,依然以板書教學為主,形式單一而低效。
二、小學生群體的特殊性
小學生群體一般年齡在 7-12周歲之間,這階段的小學生大體上有兩個特征,即活潑好動和注意力不易集中。而要想提高課堂效率,必須明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從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出發(fā),那么必然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所以要針對小學生群體的這種特殊性,對癥下藥的做好課前課堂教學的內(nèi)容準備,制訂針對性的教學計劃。
三、改進小學生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與方法
“事半功倍”與“事倍功半”這兩個詞語很好的說明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對于學習效率的重要性。教學方式也是一樣,合適的教學方式對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絕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不合適乃至錯誤的教學方式則可能導致事倍功半。改進小學生語文課堂學習效率的策略和方法可以從課前、課時、課后三個方面著手進行。
(一)課前教師做好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準備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作為教師應該在課前對每堂課的教學進行充分的備課,教師只有在自己深入理解了教材內(nèi)容和思想的基礎上,才能制訂出好的教學計劃和安排,從而駕馭的了課堂教學。針對性的設計最優(yōu)教學方式,也不該將內(nèi)容完全局限于教材知識,在不偏離教學大綱的基礎上,課堂備課的內(nèi)容應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達成教學任務為目的。
同時,教師的備課工作也絕不是僅僅對教材的研究和把握,也應該包括教學內(nèi)容的變化與教學方法變化的結(jié)合,教學對象認知水平的階段性能力和特征,課堂教學內(nèi)容素材的搜集整理,學生學習興趣點和心理的研究等等,總之要對各種可能影響因素都進行全面研究和把握,才能針對性做出最優(yōu)方案,才能最大限度調(diào)動學生課堂參與度,從而最大限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課上正確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
現(xiàn)階段,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育模式依然是主流,板書教學與做筆記等教學方式依然大行其道,這種教學方式固然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其弊端也非常明顯,難以吸引學生們的興趣,也就不能最大的激發(fā)出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因此,教師必須重視學生的語文學習的興趣需求,針對性的豐富和設計課堂活動,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性,主動性、積極性。
首先,教師應該想方設法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從學生角度優(yōu)化課堂教學,強化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將語文教材內(nèi)容與情境結(jié)合起來,以不同的方式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教學情境,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情感,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其次,教師應該優(yōu)化課堂提問。提問可以起到檢驗課堂教學效果,實現(xiàn)教學互動的目的。因此,如何設計問題、提問對象等等看似是小問題卻隱藏大學問,此外,不僅要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還要注意變換提問方式,如采用反問、設問、學生互問等方式,讓學生融入課堂,讓提問真正助力語文課堂教學。
最后,教師應該豐富課堂活動。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這就決定了教師的講課不能灌輸式教學且形式不能單一,否則課堂教學效率將很難提高。因此,教師要結(jié)合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需求,以豐富多彩的活動,豐盈課堂教學。比如采用辯論賽、分組活動、課外調(diào)查活動等等,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角,給予學生充分的學習參與度,學生融入其中,樂在其中,才能寓教于樂,從而更好的提高的教學效率。
(三)課后不足之處的反思與好的教學經(jīng)驗的積累
課堂教學的時間畢竟是有限的,因此課后學生復習鞏固同樣重要。要引導學生在課后,在生活中都要多做練習。課后練習與該堂課的教學內(nèi)容應有針對性,根據(jù)重點、難點的不同加以訓練,強化練習。因此,課后的安排也非常重要,既要能給予學生學習提高的幫助,也不能違背素質(zhì)教育的精神和要求。
在完成課堂教學之后,課后的工作同樣不可掉以輕心。對于課上出現(xiàn)的問題應該及時發(fā)現(xiàn)、反思、處理和改進,對于好的教學經(jīng)驗也應注意總結(jié)。
四、結(jié)語
小學語文是整個教育體系的基礎性課程,對于學生的未來學習生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做好小學生語文學習的工作任重道遠。這其中,改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更是重中之重,需要立足教學實際,從課前、課時、課后三方面出發(fā),結(jié)合有效策略和方法達成這一目標,從而做好小學語文的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鄭曉娥.淺析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J].才智,2013,25:116.
[2]于春玲,李玉賢.改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與方法[J].課程教育研究,2015,24:167.
[3]張洪俠.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與方法研究[J].考試周刊,2016,15:38.
[4]王金榮.新課改背景下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16,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