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凱,劉學勝
(1.山東省泰安市岱岳區(qū)第二人民醫(yī)院,山東 泰安 271038;2.山東省泰安市岱岳區(qū)粥店街道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山東 泰安 271021)
【摘要】目的 對胃腸手術后腸外瘺的臨床特點進行分析。方法 從2015年3年~2016年8月在我院治療胃腸手術后腸外瘺的患者中選取39例,分為兩組,分別是手術治療組8例、非手術治療組31例。手術治療組采用手術治療的方法進行治療,非手術治療組進行控制感染、腸外營養(yǎng)支持等手法。對兩組患者的治愈率進行分析比較。結果 非手術治療組患者自愈率100.00%明顯高于手術治療組患者治愈率87.5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通過非手術治療的手法如控制感染、進行腸外營養(yǎng)支持可以促進引流保持通暢,有利于保證患者腸內外營養(yǎng)保持平衡,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值得在臨床推廣。
【關鍵詞】胃腸手術;腸外瘺;臨床特點
【中圖分類號】R6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ISSN.2095-8242.2017.05.873.01
39例胃腸手術后腸外瘺的臨床特點分析
張 凱1,劉學勝2
(1.山東省泰安市岱岳區(qū)第二人民醫(yī)院,山東 泰安 271038;2.山東省泰安市岱岳區(qū)粥店街道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山東 泰安 271021)
【摘要】目的 對胃腸手術后腸外瘺的臨床特點進行分析。方法 從2015年3年~2016年8月在我院治療胃腸手術后腸外瘺的患者中選取39例,分為兩組,分別是手術治療組8例、非手術治療組31例。手術治療組采用手術治療的方法進行治療,非手術治療組進行控制感染、腸外營養(yǎng)支持等手法。對兩組患者的治愈率進行分析比較。結果 非手術治療組患者自愈率100.00%明顯高于手術治療組患者治愈率87.5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通過非手術治療的手法如控制感染、進行腸外營養(yǎng)支持可以促進引流保持通暢,有利于保證患者腸內外營養(yǎng)保持平衡,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值得在臨床推廣。
【關鍵詞】胃腸手術;腸外瘺;臨床特點
【中圖分類號】R6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ISSN.2095-8242.2017.05.873.01
胃腸手術后發(fā)生腸外瘺的可能性不高,但是一旦出現(xiàn),會嚴重危害患者的身體健康。臨床醫(yī)學技術水平不斷提高,腸外營養(yǎng)為治療腸外瘺提供了有效支持。對腸外瘺的發(fā)生進行控制,并能夠及時的進行診斷與治療,對患者的預后起了重要作用。本文對39例胃腸手術后腸外瘺的臨床特點進行分析,現(xiàn)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3年~2016年8月在我院治療胃腸手術后腸外瘺的患者39例進行分析,分為兩組,分別是手術治療組8例、非手術治療組31例,其中手術治療組男5例(62.50%),女3例(37.50%),年齡介于24歲和67歲之間,平均年齡(45.23±2.87)歲;非手術治療組男19例(61.29%),女12例(38.71%),年齡介于23歲和65歲之間,平均年齡(44.51±3.21)歲。兩組患者中胃腸吻合口瘺7例,小腸瘺21例,大腸瘺11例。胃大部切除術后7例,腸梗阻術后21例,結腸腫瘤術后7例,外傷術后4例。兩組患者在年齡等一般因素上差異不大,無統(tǒng)計學意義。可比性強。
1.2 臨床表現(xiàn)
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為出現(xiàn)持續(xù)高熱,不間斷的腹痛、通脹等,引流管內流出的小腸液、胃液、大腸液、膽汁等消化液引流量不等,并且有彌漫性或者局限性腹膜炎出現(xiàn)、伴有營養(yǎng)障礙、水電解質及酸堿不平衡、臟器功能出現(xiàn)衰竭等臨床表現(xiàn)。
1.3 方法
(1)對手術治療組患者進行手術治療。如采用腸切除吻合術、行腸短路吻合術、行腸造口術、行剖腹制造瘺管行腸修補術等方法對患者進行治療。
(2)對非手術治療組患者采用非手術方法進行治療,具有方法有叮囑患者進食,以用來維持半個月左右患者的胃腸減壓。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的腹腔引流并持續(xù)進行腹腔灌洗,根據(jù)引流液、血液行細菌培養(yǎng)并進行藥物敏感試驗,根據(jù)結果對患者進行抗感染治療,治療全過程中進行全胃腸靜脈營養(yǎng)治療,補充患者所需能量。并把生長抑素如14肽生長抑素、8肽生長抑素和氯化鈉注射液(0.9%)用微量泵經(jīng)靜脈泵入,持續(xù)24小時。治療療程為1~2周。
1.4 評價標準
本次研究的主要指標是治愈率,治愈率越高說明治療效果越好,反之,治愈率越差,說明治療效果越差。治愈率=治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jīng)研究分析,非手術治療的患者瘺口全部自愈,治愈率為100.00%明顯高于手術治療組患者的治愈率87.50%,x2=3.9770,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結果比較
本次研究中進行防感染、營養(yǎng)治療的非手術治療組的治愈率明顯高于手術治療組的治療率,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非手術治療方法對胃腸手術后腸外瘺的治療療效顯著。
綜上所述,通過非手術治療的手法如控制感染、進行腸外營養(yǎng)治療可以促進引流保持通暢,有利于保證患者腸內外營養(yǎng)保持平衡,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值得在臨床廣泛應用。
[1] 程遠建,王明澤,王群先,等.45例胃腸手術后腸外瘺的臨床診治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4,(20):135-135.
[2] 趙 健.62例胃腸手術后腸外瘺的臨床治療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18):204.
[3] 代金學.胃腸手術后腸外瘺的臨床診斷治療探討[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連續(xù)型電子期刊),2015,(17):170,171.
[4] 吳 康,王德康,吳 堡,等.探討胃腸手術后腸外瘺的臨床診治[J].醫(yī)學信息,2014,(4):413-413.
本文編輯:吳 衛(w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