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 張學峰 解讀/ 姜榮富
【設計源起】
《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乘法》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46頁的內容。與實驗教材相比,新教材將擺小棒的直觀操作改為借助點子圖探究算法,理解算理。點子圖在新教材中初次出現(xiàn),教材給出了兩種“分”的思路:一是把12個14先分成3個4×14,有3個56;二是把12個14分成2個14和10個14。從編者的視角,點子圖為學生探究多樣的算法提供了素材,利于學生理解算理。然而,這一工具是否為學生所喜愛呢?
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在探究“14×12”時,使用點子圖并與算法建立聯(lián)系的學生只有1人,占2.5%。經過對學生的訪談,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沒有想到借用點子圖幫助計算,還有一部分用橫式算出答案的學生認為自己已經學會,畫點子圖比較麻煩。當他們被進一步要求在點子圖中畫出算法時,也是無從著手,或者圖與算式分離。
由以上調查可知,放手讓學生自主使用點子圖研究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算法,不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生不會主動利用點子圖探究計算方法,主要是缺乏對乘法意義的理解。事實上,用圖表征出計算過程的確比較難。
如何有效利用點子圖,讓它為學生所樂用?經過實踐,筆者認為點子圖在筆算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教學中應體現(xiàn)在釋義、明理、求聯(lián)三個方面:釋義——從在點子圖中表示乘法導入,加深學生對乘法算式意義的理解。由算式到圖,由圖到算式,充分體現(xiàn)了點子圖在解釋乘法算式意義中的作用。明理——在探究部分,利用點子圖充分展示學生的算法,結合點子圖理解每一種算法的意義,有利于學生理解算理。求聯(lián)——通過在點子圖中表示豎式計算的過程,有利于學生發(fā)現(xiàn)豎式和橫式之間的對應關系,發(fā)掘出算法之間的聯(lián)系與共同之處,發(fā)現(xiàn)所有算法都在“分”,“分”的目的是為了轉化,轉化的目的是通過舊知聯(lián)系新知,有利于學生掌握數(shù)學學習的方法。
【教學過程】
1.課件出示點子圖。你看到了什么?
2.在點子圖中表示出4×5。想一想,說說你的想法。
(學生思考后回答)
生:每行4個,有這樣的5行,就是5個4。
生:也可以每行5個,有這樣的4行,就是4個5。
(教師結合課件展示圈的過程)
3.小結:是的,4×5 的意思就是4個5或者5個4。
4.在點子圖中表示14×10。想一想,在你的頭腦中畫一畫。
5.根據(jù)圖寫算式。如果老師這樣畫,可以用哪個算式來表示呢?
生:14×12,因為是每行14個,有這樣的12行,所以用14×12來表示。
【解讀:課始整體呈現(xiàn)點子圖,引導學生用點子圖解釋乘法算式的意義,既可以讓學生直觀感知點子圖,也可以喚起學生對乘法意義的理解。通過想一想、說一說、畫一畫這幾個小環(huán)節(jié),有利于學生從計算的本源思考,探究計算方法。】
1.選擇生活情境,理解算式的意義。
(1)14×12除了可以表示老師畫的圖,還可以解決下面哪個問題?
問題一:王老師買來語文書14本,數(shù)學書12本,一共買了多少本?
問題二:每套書有14本,王老師買了12套。一共買了幾本?
(2)學生說明理由。
(3)教師結合課件逐個出示:在這里一個點子就代表一本書。每行14個點子是指每套書有14本。一共買了幾本呢?你能估計一下嗎?
【解讀:從選擇情境到出示點子,目的是幫助學生理解乘法算式的意義,使學生在情境、點子圖和乘法算式之間建立通道,為學生從乘法意義出發(fā)探究算法埋下伏筆?!?/p>
2.根據(jù)點子圖,探索多樣的算法。
(1)14×12到底等于幾呢?請大家試著在點子圖中圈一圈,算一算。
(2)學生獨立思考,探究算法。
(3)反饋:學生利用點子圖解釋自己的算法。
方法1:我把12拆成10和2,10個 14是 140,2個 14是28,合起來是168。
方法2:也可以把12拆成4×3,3個 14是 42,4個 42是168。
方法3:還可以列豎式計算。
3.結合點子圖,理解豎式計算的算理。
(1)掌握豎式的算法。
師:這種列豎式的方法很重要。誰能說說他是怎么算的?
生:先用個位的2乘14,結果是28;用十位的1乘14,結果是140,合起來是168。
(教師板書計算的過程)
(2)解釋140末位0省略的原因。
師:用十位上的數(shù)去乘時,表示的總是幾個十,所以140末位的0可以省略,直接把積的末位寫在十位。那么這里的14表示的是什么呢?
生:14個 10。
(3)理解數(shù)字的意義。
師:同學們,你們能不能把列豎式計算的過程在點子圖中表示出來呢?結合題意,說說28和140的意思。
(學生在點子圖中表示14×2和14×10,結合情境解釋 28 和 140)
生:28表示(2)套書有(28)本。140則表示(10)套書有(140)本。
【解讀:從用點子圖圈一圈,寫自己喜歡的算法到將豎式計算的過程在點子圖中表示出來,結合點子圖說數(shù)字的意義,三個環(huán)節(jié)充分利用點子圖,幫助學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由圖到式,由圖到義,點子圖的工具性作用突顯,學生的算理逐漸明晰?!?/p>
1.回顧計算的過程。
師:我們是怎么解決14×12這個問題的?結合課件演示。
2.比較算法的聯(lián)系。
師:比較這些算法,他們有什么一樣的地方?
生:方法1和方法3是一樣的。豎式里的28其實就是橫式里的14×2=28,豎式里的140就是橫式里的14×10=140。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在橫式與豎式之間建立聯(lián)系)
3.探討“分”的好處。
師:這些算法都是在“分”。你們是怎么想到“分”的?
生:因為“分”可以把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轉化成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和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
生:通過“分”,可以把新的數(shù)學知識轉化成我們以前學過的知識。
4.揭題并板書:筆算乘法。
【解讀:通過比較算法,結合點子圖理解豎式計算與橫式的對應關系,發(fā)現(xiàn)共同之處在于“分”,“分”的目的在于“轉化”,即把新知轉化為舊知,從而溝通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p>
1.挑戰(zhàn)一星級。列豎式計算:23×13= 33×31=
學生獨立完成,反饋易錯點。
2.挑戰(zhàn)二星級。出示:漢堡包每個22元,301班有47人,張老師想給每人買一個,帶800元夠嗎?需要帶多少錢?
學生估計,并說明理由。
列豎式計算。這里的154指什么?880呢?
3.挑戰(zhàn)三星級。用喜歡的方法計算:25×28= 28×15=
【解讀:練習中重視學生對計算技能的鞏固,關注結合情境理解數(shù)字的意義,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學會根據(jù)數(shù)據(jù)特征,選擇合理、簡潔的算法,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感和運算能力?!?/p>
【解讀與評價:理想的計算教學是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算法。與表內乘法相比較,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與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計算要復雜得多,不僅要關注計算的順序,還要理解部分積的位值,但算理理解的基礎仍然是乘法的意義。張老師運用點子圖,從最基本的乘法意義入手,使抽象的乘法算式在點子圖中獲得直觀的解釋,使學生探索乘法算法時有了“根部生長的力量”。釋義是基礎,明理是目的。用點子圖解釋算法,本質上是運用圖示直觀解釋運算的思考過程。學生展示的兩種算法,分別聯(lián)系了乘法的分配律與結合律,點子圖直觀清晰地解釋了運算的算理,算法在直觀圖示中也一目了然。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算理的核心是乘法分配律,運算的結果是兩個部分積之和,豎式計算教學的重點是理解兩個部分積的意義與位值。張老師以圖示為中介,溝通了橫式計算與豎式計算之間的聯(lián)系,這對于增進學生對乘法計算的算理理解、熟練地掌握算法,都是很有價值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