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強
摘 要: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知識性與技能性相結合的基礎工具課程,在"任務驅動"教學法視野下,要充分調動教師的主導作用,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創(chuàng)建的教學情境中,構建起小學信息技術高效課堂。
關鍵詞:任務驅動;小學信息技術;自主學習
“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探究式教學模式,適用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且“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計算機系統(tǒng)的層次性和實用性,按照由表及里、逐層深入的學習途徑,便于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信息技術的知識和技能。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還會不斷地獲得成就感,并更大地激發(fā)起求知欲望,從而培養(yǎng)出獨立探索、勇于開拓進取的自學能力。
一、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優(yōu)勢
1.以學生為教學主體
如果將任務驅動教學法應用到信息技術課程中,那么教師與學生都可以在這個任務的作用下開展教學與學習活動,在整個任務中,教師的教學思路要比學生清晰,而學生的學習目的也比較明確,這樣就很容易讓學生掌握教學內容。任務驅動教學法比較符合信息技術課程中層次性的特點,給學生帶來了良好的學習途徑,讓學生可以由淺入深的學習信息技術知識,并給學生充分的自由空間,讓學生成為信息技術教學中的主體,這也是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最大區(qū)別。
2.為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提供空間
對于小學生來說,由于每個學生的特點和學習基礎不同,所以他們所體現出來的個性也有很大區(qū)別。教師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極大的束縛了學生的個性,并阻礙了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完全不符合當前的教育觀念。但是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逐漸應用下,以學生的個性制定教學模式的目標已經成為現實。
3.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任務驅動教學法的主要目標就是讓學生在學習教學內容與應用教學內容過程中,具有收集信息并利用信息的能力。這種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真正感受到信息技術應用的強大力量,同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挖掘學生的創(chuàng)作潛力。在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中,任務驅動教學法主要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運用不同的方式完成教師所布置的任務,該任務與信息技術內容是融為一體的,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的引領下,不僅掌握了信息技術的理論知識,還提高了自己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任務驅動法的實施
1.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任務
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任務的設置是關鍵,也是促進學生學習的主要動力。任務驅動法就是一種新型教學方式,通過把具體的學習任務擺在學生的面前,讓學生積極地做出反應,把學到的知識上升為新的理論高度,通過對學習任務和過程的分析,來知道怎么把理論運用到實際的教學中,增加了學生的實踐能力。任務和目的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教師要根據具體的學習內容以及學習目標,設計這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學生帶著目的進行學習。目標任務的明確對于今后的學習與任務的最終完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信息技術課程應當貼近學生的生活,培養(yǎng)學生運用信息技術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意識與能力。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狀況,把生活中的某個實際現象作為出發(fā)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自主探究,完成任務
學生根據任務,以組為單位進行自主學習和協(xié)作學習。信息技術課跟其他課程不一樣,操作性較強而且都要借助于上機實踐完成。因此,在這一階段教師要做好對學生上機過程中的個別指導和答疑工作。學生之間水平存在差異是個普遍性的問題,再加上具體操作的多樣性,導致不同的學生往往會遇到不一樣的問題。以搜索信息為例,有的學生不知道在哪兒輸網址,有的學生區(qū)分不開兩類搜索引擎,還有的學生不會使用目錄搜索引擎查找信息。所以,在巡視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地旁觀,認真地聽,對基礎比較差的同學要給與個別指導,小組內有的同學完成的比較好的可以以“小老師”的身份指導組內其他同學,對于大部分同學感覺較難的部分,可以采取基礎較好的學生來演示或教師演示的方式解決。學生在分小組探究的過程中,即鍛煉了自主學習的能力,又培養(yǎng)了團隊合作的精神,達到了信息技術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3.方式多樣,評價任務
任務是教學過程中的載體,完成任務不是教學的最終目的。通過完成任務,驅動學生掌握新的知識和技能,培養(yǎng)自主學習和協(xié)作學習的能力。因此,評價應以學生完成任務過程中是否真正掌握新的知識和技能,是否對新的知識和技能深刻理解,靈活運用為標準,要特別注意,不僅要指出學生的優(yōu)點,也要看到學生的弱點,這樣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自學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評價方式上,提倡靈活有意義的評價方式,如運用電子檔案袋法,量規(guī)表,作品展示等形式。評價任務可先以小組為單位,由小組的各個成員先進行交流、討論、評價,對不完善的地方作相應地修改,然后利用教學軟件展示各個小組的作品,進行組與組的集體交流,最后再由教師作出總結性評價。
三、任務驅動教學法需注意的幾個問題
1.任務要與生活或其他課程緊密結合
即教學內容要和學生的生活相關聯,和他們的經驗相整合。給學生一個真實的情景,一個有意義的具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有利于引發(fā)內在的動機,激活思維,推動學習活動的順利進行,并將學習引向深入——在學的同時靈活運用。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己的空間;才能使學習者利用自己原有熟悉知識結構中的有關經驗,去同化和搜索學習到的知識,從而賦予新知識以某種意義。
2.注意任務的差異性
教師進行任務設計時,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充分考慮學生現有的文化知識、認知規(guī)律以及學生的興趣、愛好、接受能力等特點,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任務相同、難度不同,這樣任務的重點和難點就必須進一步分解、細化,從而在實施過程中能夠兼顧所有的學生。在運用任務驅動法進行教學時,要從學生實際出發(f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對于一些大部分學生都掌握了的電腦知識,就不做長時間講授,而對有難度的任務,老師則做事先的演示與操作,便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另外,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鼓勵他完成任務后向課外學習延伸。
3.注意任務的整合性
第一,必須與其他學科進行有機整合,才能創(chuàng)造出輕松、交互、動態(tài)、開放的學習氛圍。在整合過程中,把相關學科的知識和技能要求作為一個整體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強調信息技術服務于具體的任務,學生把信息技術作為獲取信息、探索問題、協(xié)作解決問題的認知工具,直接融于學習、工作、生活和娛樂中去。
第二,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融合,以學生為中心開展課外活動。如下節(jié)課要講解表格制作,教師可讓學生在課前調查自己家水電費的上交情況,也可以調查最近一個星期的天氣狀況等。然后在課堂教學中布置任務:讓學生利用課前調查的數據制作一個統(tǒng)計表格。這樣既可節(jié)省寶貴的課堂教學時間,又能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體驗,從而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任務驅動教學法能較好地解決教與學的矛盾,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引導作用,是“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育模式,是溫故而知新、因材施教的傳統(tǒng)教學法的充分拓展。任務驅動教學法給教師和學生的關系帶來了的可喜的變化,也帶來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劉斌婷,梁瑾.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在小學信息技術課中的有效應用策略[J].教育信息技術,2014,(05).
[2]車峰.任務驅動與小學信息技術有效課堂構建[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