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玉英
【摘 要】信息技術為初中語文教學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真正確立,使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協作學習得以真正實現,使閱讀、寫作、口才、研究性學習等語文教學內容獲得了新的發(fā)展動力,推進了語文教學的徹底改革。
【關鍵詞】語文 教育技術 能力 資源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8.121
當今,以計算機和網絡通訊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在社會各個領域中得到廣泛應用,信息的獲取、分析、處理、發(fā)布和應用能力將成為衡量現代人基本能力和文化水平的重要標志。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提高學生處理和運用信息的能力,成為新世紀教育的重要內容和任務。信息技術為初中語文教學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真正確立,使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協作學習得以真正實現,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一、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語文的重要性
(一)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課堂導入在整個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一段精彩的開場白可以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投入到自主的學習中去。因此我們可以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對象,將文字描述的抽象情景、意境,創(chuàng)設成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一種場景,變成聲情并茂的導入,那就十分必要了?,F代教學技術手段新穎、形象、直觀、藝術化的特點,可以創(chuàng)設出悅耳、悅目、悅心的教學情景,使學生產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身臨其境的感受。這樣,無疑會誘發(fā)學生在情感上的參與,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和探求精神。如學習《沁園春·雪》時,先播放這首歌的MTV,使學生既為優(yōu)美的畫面、雄渾的歌聲所陶醉,又被磅礴的氣勢、豪邁的情懷所折服,進而產生一種探究課文內容的強烈的求知欲望。
(二)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老師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教學來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的每個步驟中來,發(fā)揮好學生在教與學過程的重要主體作用,真正形成自主學習、相互合作和自主提高的學習方式。例如教《孔乙己》時,教師根據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運用多媒體設施設計一堂開放式探究活動課:孔乙己為何會遭到眾人的嘲笑?作者為什么要通過我的眼光來講述孔乙己的故事?造成孔乙己命運悲劇的重要原因是什么?悲劇的根源何在?然后請學生根據自己的認識觀點在校園網或圖書館查閱資料,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及語言表現力。最后在上課時,讓學生對上述問題盡情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勢必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只要學生能自圓其說,故無論持哪種觀點,教師都應該給予中肯的評價,學生會有不同程度的成功喜悅感。
(三)優(yōu)化了語文教學效果
如果老師的指導和引導工作做得非常好的話,在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過程中,老師的講解和引導加上現代教育技術的化抽象為形象逼真,化復雜為簡單,使平面化為立體化的表現形式,可以使教學的重點凸顯出來,使學生的印象更加深刻,使他們更加容易掌握知識,最終使語文教學效果得到優(yōu)化。如筆者所在學校校本課程中有一篇描寫校園一景的習作,教師充分運用現代教學技術,將學生課前在校園拍攝的相片、觀察的筆錄及課外閱讀的關于校園的精彩文章片段進行整理、歸類,制作成教學課件,成立班級網頁,供學生進行習作前的搜索、查閱。教學環(huán)境的優(yōu)化,培養(yǎng)了學生搜集、獲取、選取信息的能力,高效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
(四)提高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語文學習需要的不僅僅是硬性知識的灌輸,更多的是將理性的邏輯思維與感性的領悟思考相結合的過程。通過現代教育技術在語文教學上的應用,不僅使學生獲得感性的認識,不斷掌握語文的豐富知識,還能綜合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用現代的教育技術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和優(yōu)化,還可以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和知識運用的能力,同時在藝術上的審美能力也有了提高。
(五)豐富了語文課堂教學的資源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可以重新整合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打破課堂與課外的界限,這也是《語文課程標準》所倡導的。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為改革課程結構,豐富教學資源提供了契機,教師可以對原有的教材資源加以補充、豐富。如在上《月球之謎》一課時,上網下載了月亮在宇宙中的美麗圖片,還有關于月亮傳說的一些說明介紹,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穿插介紹,這樣做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豐富了教學資源,而且還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要把握好現代教育技術與語文課堂教學融合的適度性
(一)電腦多媒體教學只能起輔助作用,不能喧賓奪主,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在“以生為本”、強調學生主體的現代教育中,不管是什么方法,都僅僅是手段而已,而不是目的。我們不能依賴這些手段,而忽視了教師的主導作用。電腦多媒體教學能使教師輕松起來,但不是完全地放棄“教”,讓學生完全自由地“學”,不然,我們教師也就可以不存在了。語文教學中,仍然要以師生的互動為主,通過電腦多媒體等手段,使學生更主動,更富有個性地學習,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二)熟練現代教技術
教師要能夠熟練使用現代教育技術設備,不斷提高課件制作的技能,能根據教學需要制作精美的教學課件,既要突出語文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點又要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不能出現過分強調華麗的外表、中看不中用等的形式主義現象。
(三)要預防人機對話影響師生互動
學生在課堂上除了要學習知識、發(fā)展智力之外,還要通過良好的師生互動實現信息和情感的交流,發(fā)展健全的人格。尤其是中學生對課堂人際互動的要求要更高。語文是交流思想的工具,相比較而言,語文教學要更能滿足學生對人際互動的要求。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課堂上不能只注重多媒體的應用,同時也要用自己的激情,生動的話語和體態(tài)來激發(fā)學生的熱情,引導他們體驗文章,表達自己的情感體會。
(四)現代教學信息走進課堂
現代教育技術走進課堂,使得教學信息、教學資源的獲取快捷便利,給教學帶來諸多便利的同時,也存在它的弊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過分依靠網絡,他們可能會憑借網絡資源而投機取巧,容易形成偷懶的習慣,不利于培養(yǎng)學習者的開拓探索新知的技能。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我們相信,“初中語文新課程改革”這朵紅花在“信息技術”這片綠葉的襯托下,必將提高教師使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意識和現代教育觀念,必將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必將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進而大大推動初中教育改革的進程,為初中語文新課程改革開辟一條新道路,為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開拓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