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瑛
讀詩不僅能夠開闊我們的視野,陶冶我們的情操,更有利于提高我們的文學素養(yǎng)。《考試大綱》規(guī)定高中階段需要背誦的詩文有14篇,初中階段需要背誦的詩文有50篇,它們都是千古流傳的詩詞名篇。盡管我們在大力提倡高中語文古詩誦讀教學,教材也為我們實施古詩誦讀教學提供了很好的載體,但高中語文古詩誦讀教學的現(xiàn)狀卻不容樂觀。下面筆者將從高中生學習古詩和教師教學古詩兩個角度,多層面來淺析高中語文古詩誦讀教學的現(xiàn)狀及探究原因。
[關鍵詞]高中語文;古詩誦讀;教學現(xiàn)狀
1 高中生學習古詩現(xiàn)狀:
1.1 高中生對古詩學習持非常冷淡的態(tài)度,更不愿意開口誦讀古詩
他們認為形式過于嚴整、言語過于含蓄的古詩缺少時代特征,并且還時常引用典故,含義非?;逎?,理解起來很困難。特別是長一點難一點的古詩,比如屈原的《離騷》,誦讀起來是既費時又費力,既難懂又難記,所以他們日漸對誦讀古詩持一種冷淡的態(tài)度。究其原因主要是高中生理解古代文學史乃至歷史知識的能力不強,古典文學的底蘊不深。他們中的很多學生受到當下流行文化和快餐文化的毒害頗深,以致于他們閱讀品位急劇下降,誦讀范圍也日漸狹隘,他們覺得相對于哼唱流行歌曲來說誦讀古詩已經不夠現(xiàn)代甚至完全落伍了。
1.2 高中生學習古詩的動機不純,除了應付考試別無其他
他們學習古詩很多情況下不是為了鑒賞美,更不是為了陶冶情操、提高修養(yǎng),大多數(shù)學生學習古詩主要是為了應付考試,因為高考語文試卷中詩歌鑒賞題有11分,古詩文默寫題也有5分。所以我們很少看到有學生是因為喜歡古詩,覺得古詩美才去誦讀的。這種不是源于學生自身的內部動力去學習古詩的動機,不僅不會給學生帶來任何精神上的愉悅,反而會帶給學生沉重的心理壓力。他們即使勉強去誦讀,也只是為記而讀,有聲無情;為讀而讀,聲情游離。
2 教師教學古詩現(xiàn)狀:
2.1 教師的教學方式十分呆板僵硬
他們?yōu)榻潭?,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學生誦讀古詩的熱情。很多教師在教學古詩時,習慣于篇篇逐字逐句串講,似乎要把一堂古詩鑒賞課上成一般的文言文教讀課。其實古詩不同于文言文,高中階段的古詩鑒賞更要求學生充分地誦讀,因為誦讀能使學生認識字、讀準音、理解文,而且還能幫助學生賞析詩、陶冶情、升華理。但是教師并沒有把誦讀古詩放到重要地位,導致了高中生誦讀的熱情還不如小學生,這樣一來古詩鑒賞就不能走上感性化道路,只能走理性化道路,最終將走向死胡同。
2.2 教師為應考而教,肢解古詩,忽略了誦讀的作用
《考試大綱》對于“古代詩文閱讀”有這樣的規(guī)定:“鑒賞文學作品形象、語言和表現(xiàn)技巧,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所以說教師在肢解古詩中,完全忽略了誦讀的作用。而且高考把古詩鑒賞題的分值增加到11分,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教師在古詩教學中更加側重于書面表達,著重講解的是一些技巧性的內容,而忽視了有聲語言的訓練,致使誦讀在高中的語文課堂上被減少甚至省略了。
3 原因探究
3.1 缺少充足的誦讀時間
高中生的早讀時間普遍偏少,一般是隔一天才輪到一次語文早讀,一次只有25分鐘,每個星期也就75分鐘,每學期算20個星期的話,一年的早讀時間加起來也就3000分鐘即50個小時,這區(qū)區(qū)的50小時對于高中生誦讀語文來說是遠遠不夠的,更何況很多學生在語文早讀課上很少開口去讀,最多只是看看書或者做做習題而已,所謂的語文早讀己名存實亡;其次即使安排學生讀書,也往往是只求形式而不求實效,所以造成了有安排卻到不了位,有形式卻無多大成效的局面。
3.2 沒有明確誦讀的目的
很多學生甚至有些教師都認為誦讀只是機械的“死記硬背”,這是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一個認識上的誤區(qū)。實際上,誦讀跟一般意義上的朗讀和背誦不同。誦讀是一種心、眼、口、耳并用的出聲閱讀活動,它能夠把無聲的書面語言轉化成
有聲語言,把文字形象轉化成聽覺形象,再現(xiàn)作品所表達的思想包括言外之意。
然而學生沒有明確誦讀的目的,因而也就缺少誦讀的主動性,他們即便誦讀,也只是在教師的驅趕下為讀而讀,并沒有用心用情、發(fā)自內心地去讀,而是有口無心地“念著經”。這樣的誦讀勢必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導致學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
3.3 誦讀空間狹隘
事實證明,絕大多數(shù)同學雖然喜歡誦讀,但也只是喜歡而已,他們缺少具體有效的指導,所以很難體會到真正的誦讀趣味。再加上其它的課外閱讀,誦讀的空間就少之又少了。并且他們的古典詩詞藏書大部分都來自于自己的父母,相對那些課外參考書來說真是少得可憐。同時在高中階段,教師要求學生反復誦讀的也就是《考試大綱》當中規(guī)定的需要默寫的篇目,即便有選修課本作為補充,里面的內容也很少,而且不做剛性要求,所以導致學生腦子中的知識儲存量不多,不能做到厚積薄發(fā)。
3.4 考試內容局限
一方面高考語文試題對誦讀內容的考察主要體現(xiàn)在默寫題上并且分值不多,要求學生反復誦讀的就是《考試大綱》當中規(guī)定的需要默寫的篇目,根本反映不出學生平時的誦讀情況。另一方面高考語文采取筆試,沒有口語測試,所以很難反映學生的誦讀水平,體現(xiàn)不了學生的實際能力和綜合水平。特別是在高考升學率的壓力之下,教師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進行搖曳多姿富有感染力的范讀和組織學生誦讀,學生也提不起誦讀的興趣,于是在高中語文古詩誦讀教學上雙方都感到力不從心,最后的結果就是學生很難通過誦讀去品味詩詞語言,領悟詩詞的情趣意趣乃至理趣。
那么到底如何才能搞好誦讀教學呢?首先,要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以學生為主,培養(yǎng)學生誦讀的興趣,教會學生誦讀的方法;其次,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鼓勵學生有發(fā)散性思維,不要用唯一的答案來束縛他們的頭腦,同時也不要把考試成績作為衡量教師教學水平和學生綜合能力的唯一標準;最后,重點把握高中語文古詩誦讀的方法,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感悟形象、品味語言、體會感情等等。
作者單位:
江西省南昌市灣里區(qū)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