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燕
摘 要:歷史與社會是我國義務教育七年級到九年級所學習的課程,具體的教學內容包括人文地理知識以及歷史文化常識。通過歷史與社會的學習,學生能具備基本的人文知識素養(yǎng)。然而,從現(xiàn)階段該課程的教學情況來看,很多教師仍然采用傳統(tǒng)的理論教學模式進行該學科的講解,課堂教學缺乏創(chuàng)新性,學生學習缺乏積極性,整個課堂教學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就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歷史與社會這門課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性探討。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模式;教學策略;新課改
新課改大力提倡素質教育,而我們對學生進行歷史與社會課程的教學目的也是在對學生進行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時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素質培養(yǎng)。說到素質教育,它涉及的范圍較廣,那么如何在歷史與社會的課堂教學過程中,使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充分鍛煉,使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得到充分提高呢?我們認為廣大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探索。
一、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學生的主體參與
在新課改背景下,課堂教學不應該僅僅是“教師的說”+“學生的聽”,而應該使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參與到課堂思考中來。我們在教學人教版歷史與社會七年級上冊《大洲與大洋》一文時,如果教師僅僅是通過PPT或地圖對學生進行展示,告訴學生“我們的地球共有七大洲八大洋,分別是……”這樣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不免顯得過于枯燥乏味,但如果教師從學生的主體參與角度進行引導,在保證一人或一組學生一幅地圖或一個地球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己去尋找地球上的大洲和大洋,在觀察各大洲、大洋的具體位置和形狀之后,鼓勵學生用筆將各大洲、大洋的形狀描繪出來,不僅可以使課堂教學不再枯燥乏味,還可以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更加深刻的印象。
二、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
新時期的課堂教學,不僅要使學生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還應該對學生進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沒有實踐性的學習就好比紙上談兵,并無實際意義。歷史與社會由于學科的特殊性,在實踐性方面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在對學生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對學生的實踐能力給予一定的重視,盡量為學生創(chuàng)造實踐機會。當然具體的實踐機會要根據課堂教學的不同內容而定,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應該為了實踐而實踐,而是應該為了更好地獲得知識,提高能力而實踐。我們在教學人教版歷史與社會七年級下冊《合理的購物方式》一文時,就可以通過實踐的形式使學生認識到什么樣的購物方式更合理,所謂合理的購物方式并不是說花錢花得越少越合理,合理的購物方式應該是購買性價比較高的物品,強調物品的“物美價廉”。因此,教師可以提出要學生每人拿出20元錢(具體情況根據學生條件而定),去購買一件物美價廉且具有實用性的禮物送給同學,并在完成購買以后說出自己購買的原因和目的。當學生把所買的禮物放在一起進行比較時,學生就能更加深刻地認識到采取什么樣的購買理念進行消費才是合理的購物方式。
三、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
歷史與社會課堂教學中最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就是教師課堂教學內容枯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學習興致不佳,課堂教學效果不好,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強。針對這樣的問題,教師在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就應該更多地將能夠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元素融入到課堂中來。那么在歷史與社會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教學策略與教學方法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呢?我們認為采用多媒體教學方式,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運用現(xiàn)代教學設備,不但可以使課堂教學內容與形式變得豐富起來,還可以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提高。在歷史與社會的課程教學中,尤其是有關中國近代史知識的學習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不高,而且容易出現(xiàn)厭煩的情緒,因為中國的近代史可以說是中華民族的屈辱史,面對一個個喪權辱國的條款,學生出于對祖國的熱愛往往會選擇逃離,而各種錯綜復雜的路線圖也使學生摸不著頭腦。對于這樣的教學內容,我們就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的形式為學生縷清學習思路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以人教版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下冊“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為例,毋庸置疑義和團在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受到學生的喜愛和尊敬,但隨之發(fā)生的八國聯(lián)軍侵華以及慈禧太后那句喪權辱國的“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使學生產生了憤怒的情緒。面對這樣的歷史,學生的內心是有著排斥心理的,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做的首先是鼓勵學生正確面對歷史,勇于面對歷史,而教學內容中涉及的八國聯(lián)軍攻占北京、《辛丑條約》的簽訂過程,教師就可以采用多媒體播放的形式向學生展示。
在新課改背景下歷史與社會課程要求教師不僅要使學生了解更多的人文常識,還應該在綜合素質培養(yǎng)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學生在各方面的能力。因此,本人認為在對歷史與社會的教學模式進行探索時可以從課堂教學中注重學生的主體參與、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興趣培養(yǎng)等角度進行創(chuàng)新。
參考文獻:
[1]金俊軍.體驗式教學模式應用于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中的價值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5(23).
[2]童丹霞.新課改背景下關于提高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有效性的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