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食品安全網絡謠言的治理對策初探

2017-05-18 10:55宋微
新聞世界 2017年5期
關鍵詞:網絡謠言治理對策食品安全

宋微

【摘 要】食品安全作為公眾最敏感的領域,其網絡謠言時而呈現(xiàn)泛濫的態(tài)勢。本文在總結謠言文本特征的基礎上,基于謠言自身視角、網民群體視角和外部環(huán)境視角分析謠言的傳播動力,并指出把好食品質量安全關、轉變謠言治理的思路和方式以及培養(yǎng)公眾的理性精神和普及相關知識是消解食品安全網絡謠言的對策。

【關鍵詞】食品安全;網絡謠言;文本特征;傳播動力;治理對策

網絡技術的發(fā)展為現(xiàn)代信息的流通和交換營造了一個新的媒介環(huán)境,在加快各種類型信息傳播速度及擴展信息傳播渠道的同時,也為各種“不良信息”的傳播提供了溫床,而在這些“不良信息”中,數量最多、影響最大的便是網絡謠言。與此同時,食品安全作為公眾最敏感的領域,其網絡謠言時而呈現(xiàn)泛濫的態(tài)勢:從“帶蛆柑橘”、快餐店養(yǎng)雞“6個翅膀8條腿”,到兒童牛奶飲品含“肉毒桿菌”,以及“塑料紫菜”等,不僅容易引起公眾對食品安全的恐慌,而且會阻礙食品行業(yè)的健康發(fā)展,不利于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筆者以近年來出現(xiàn)的食品安全網絡謠言為例,概括食品安全網絡謠言的主要文本特征,旨在分析其傳播動力,從而得出對食品安全網絡謠言的引導對策。

一、食品安全網絡謠言及其文本特征

與口傳謠言相比,借助于網絡媒介生成的網絡謠言具有發(fā)布門檻低、傳播速度快、傳播途徑多、傳播范圍廣等特點。網絡謠言根據其傳播內容的不同可劃為不同類型,其中食品安全網絡謠言居網絡謠言傳播量第一位。[1]顧名思義,食品安全網絡謠言是與食品安全有關的網絡謠言,謠言內容主要與食品安全有關,且利用互聯(lián)網作為其傳播和擴散的渠道。在傳播途徑上,微信、微博、貼吧等平臺成為了其傳播的主要途徑,傳播方式主要有微信公眾號發(fā)布的文章、自媒體發(fā)布的視頻等。

食品安全網絡謠言的文本話語,它們大多是利用恐懼訴求來喚起公眾的危機意識和緊張心理,促使公眾的態(tài)度和行為向一定方向發(fā)生變化,從而達到謠言炮制者的造謠目的。這些謠言貌似披著“科學”的外衣,實則往往是情節(jié)“似曾相識”且有其規(guī)律可尋。

從謠言的標題來看——食品安全網絡謠言的標題主要特征是以“風險提示”來吸引眼球,激起公眾對身體傷害的恐懼和對死亡的焦慮。比如果蔬類的謠言標題《驚!10種最常吃水果竟然比砒霜還要毒》《千萬不能吃的蔬菜水果部位,吃錯可能致命!》等。

從謠言的“信源”來看——為了營造真實感,謠言通常編造出信息來源于專家、事件親歷者或某專業(yè)機構,開頭以“科學家稱”、“真人真事”、“婦幼保健院提示”、“實驗室測試發(fā)現(xiàn)”等??此朴小皺嗤耸俊被颉皺嗤C構”等披露“真相”,但具體到哪一位科學家、哪一家婦幼保健院這種關鍵信息源卻模糊不清,一律以“科學家”或“權威機構”一筆帶過,有的謠言甚至捏造科學家或專業(yè)機構的名稱,容易讓人信以為真。

從謠言的用詞來看——與規(guī)范的科普文章相比,謠言文章往往措辭激烈,具有強烈的主觀色彩,缺乏準確、客觀、公正的陳述。比如文章用到“驚呆”、“致死”、“無語”、“嚇死”等情緒化表達的詞語,且在關鍵詞或關鍵句部分加粗、加紅,不符合科普文章的科學性、嚴謹性和專業(yè)性。

從謠言的結尾來看——在結尾部分,謠言常常會呼吁網友轉發(fā),如“為了自己的孩子,也為了祖國的明天,請轉載”、“轉給你的親人朋友看看吧,或者,他們還不知道”等。實際上這些謠言的發(fā)布者通常是微信營銷號,其目的是為了吸引粉絲,賺取閱讀量和轉發(fā)量,為日后營銷造勢。

二、食品安全網絡謠言的快速擴散動因

(一)基于謠言自身視角

隨著圖像數字處理技術的發(fā)展,“有圖為證”即圖片與真相之間的關聯(lián)度越來越低,文字杜撰加圖片PS的謠言表現(xiàn)形式已經逃不過部分有洞察力網友的“火眼金睛”,當下,利用視頻傳播謠言成為謠言炮制者的發(fā)力點。謠言的基本屬性是缺乏證據,視頻類謠言以“現(xiàn)場”的方式展現(xiàn)“證據”,增加了謠言的復雜性和真實性。比如2月份“紫菜是塑料做的”視頻在網上廣泛傳播,給網友帶來了“有視頻有真相”的錯覺,更容易獲取注意力從而引發(fā)傳播。

(二)基于網民群體視角

1、對現(xiàn)代食品工業(yè)知識了解不足

謠言止于智者。對于普通網民來說,網民對食品相關專業(yè)知識的缺乏讓謠言炮制者“有機可乘”,妖魔化食品工業(yè)、種植業(yè)和養(yǎng)殖業(yè)的信息屢屢出現(xiàn)。如2016年8月,一段指稱無籽葡萄是用避孕藥培育出來的視頻引爆朋友圈,而實際上葡萄無籽化是用最常用的一類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赤霉素培育出來的,并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公眾對葡萄無籽化培育方法不了解,本質上是缺乏食品常識的表現(xiàn)。

2、對當前食品安全問題的認識存在偏差

馬斯洛的需求理論認為,安全需求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自“三鹿奶粉”事件后,食品安全事故頻發(fā),民眾陷入“談食色變”的焦慮狀態(tài)。賴澤棟等在食品安全風險認知下的傳播行為實證研究中表示,我國公眾對當前食品安全風險較為擔憂,容易出現(xiàn)悲觀偏差,公眾的風險認知水平及普遍出現(xiàn)的悲觀偏差會影響公眾對食品安全風險信息的傳播行為。[2]當社會出現(xiàn)關于食品安全謠言時,公眾無法做到“置身事外”,出于自身安全的需求,個體以“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tài)成為了謠言的接受者與傳播者。

3、對強關系信息的信任度更大

依靠強關系紐帶建立起來的微信朋友圈,可以說是個人現(xiàn)實社交圈的重現(xiàn)。賴勝強認為強關系能提高受眾對信息源的可信度,來自強關系信息對信息接收者的影響大于弱關系信息。[3]因此,在強關系作用和從眾心理效應下,個人對微信好友分享的食品安全信息鏈接信任度和追隨度更高,易成為謠言的二次或多次傳播者。此外,微信朋友圈的技術特征會強化群體的邊界和區(qū)隔,容易形成自我封閉,缺少多種有效的觀點交鋒,最終會造成群體極化,不利于謠言的引導與凈化。

(三)基于外部環(huán)境視角

我國當前處在改革的攻堅期與深水期,社會矛盾多發(fā),從而導致社會公信力降低。地溝油、瘦肉精、鎘大米、皮革奶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故的發(fā)生,使得食品安全生產問題和監(jiān)管缺位形成深刻的社會記憶。與此同時,通過揭穿消費黑幕和維護消費者權益的央視“3·15”晚會,因2013年的“大概8點20分發(fā)”微博事件導致官方輿論場和民間輿論場的話語表達逐漸分野,官方的失當行為造成公眾不信任感增強。當公眾對作為信息權威發(fā)布的機關不信任時,寧愿相信傳言也不相信官方信息,這種“逆反”心理給謠言的滋生提供了外部條件。

三、食品安全網絡謠言的治理對策

(一)把好食品質量安全關

姜勝洪認為,網絡謠言有某種刺激因素才能產生和擴散,幾乎所有影響巨大的網絡謠言都和現(xiàn)實生活有一定的對應性,是網友現(xiàn)實生活中的恐懼、壓抑和對社會的不滿,對未來彷徨的一種折射。[4]目前我國食品行業(yè)的主要問題就是食品安全和食品監(jiān)管問題,而這些問題的存在是謠言產生的根本原因。因此,職能部門應從頂層設計的思路制定或調整政策,切實規(guī)范食品行業(yè)的準入門檻和上市標準,加大對食品安全監(jiān)管力度和監(jiān)管水平,確保食品質量安全,樹立公眾對食品安全的信心,從而培養(yǎng)公眾對政府和官方話語的信任。只有減少公眾對食品安全的恐慌,才能從源頭上鏟除謠言的產生和傳播。

(二)轉變謠言治理的思路和方式

消除謠言的最終目的是消除社會的不良情緒,而不是簡單將其壓制。在謠言治理思路上,職能部門應摒棄“刪帖”、“封堵”、“掩蓋”等傳統(tǒng)思維,一旦出現(xiàn)食品安全危機,第一時間發(fā)布權威信息,暢通民眾利益表達渠道,減少“信息逆差”的產生才能消除民眾的猜忌和不安全感,才能避免由于信息不暢滋生謠言。

在辟謠方式上,職能部門和新聞媒體要充分利用好官方網站、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各類平臺,增加官方權威信息發(fā)布和溝通的渠道,在辟謠的同時發(fā)布正確的信息,轉變辟謠報道的語言風格,提高科普報道和辟謠報道的效果。仍以今年2月“塑料紫菜”事件為例,當視頻謠言曝出后,當地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和紫菜加工行業(yè)協(xié)會在第一時間發(fā)表聲明進行辟謠。在媒體辟謠方面,官方媒體如《中國之聲》微信公眾號發(fā)布“塑料紫菜”事件的真相進行微信辟謠;地方媒體如《經視大調查》節(jié)目針對視頻謠言,分別用塑料和紫菜進行現(xiàn)場實驗打破謠言等。職能部門和各新聞媒體聯(lián)動實證辟謠,使得“塑料紫菜”謠言無所遁形,這種利用官方聲明、媒體新聞、實驗視頻等多種形式的辟謠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三)培養(yǎng)公眾的理性精神和普及相關知識

克羅斯認為,謠言的強度=事件的重要性X證據的含糊性/公眾的批判能力,也就是說,謠言強度與公眾批判地接受事物的能力成反比,[5]因此,提高網民對食品安全信息的批判能力,對遏制謠言的傳播有著重要的意義。針對食品安全知識點盲區(qū),通過報紙、廣播、電視、網站等媒體全面開展食品安全知識教育,扭轉公眾對食品安全“只定性、不定量”的“非黑即白”等簡單認知,提高公眾對食品安全網絡謠言的批判能力和理性分析能力。此外,還可以培養(yǎng)一些有相關專業(yè)知識的意見領袖在網絡上積極設置議題,幫助網民辨明事實真相、掌握食品知識。比如2017年3月,兩名理工科大學生表演的《食物相克》相聲在網絡走紅,他們通過說相聲的形式給網友傳遞了食物相克的知識,在達到科普知識目的的同時,又讓網友感受到了相聲的魅力,收獲了網友的好評。

總之,遏制食品安全網絡謠言的根本途徑就是把好食品質量安全關,樹立公眾對食品安全的信心,一旦出現(xiàn)謠言要善用各類媒體平臺發(fā)布權威信息,暢通民眾利益表達渠道,拉近與民眾的距離。同時還要開展食品安全知識教育,提高公眾對謠言的理性分析能力,從而達到徹底辟謠的目的。

注釋:

[1]王嘉.食品安全謠言居網絡謠言傳播量第一位[N].中國質量報,2016-06-23.

[2]賴澤棟,楊建州.食品謠言為什么容易產生?——食品安全風險認知下的傳播行為實證研究[J].科學與社會,2014(1):121-122.

[3]賴勝強,網絡謠言對受眾再傳播行為的影響機理研究[J].情報雜志,2014(5):155.

[4]姜勝洪.網絡謠言的形成、傳導與輿情引導機制[J].重慶社會科學,2012(6):18.

[5]施愛東.謠言的發(fā)生機制及其強度公式[J].民族藝術,2015(3):111.

(作者:南昌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15級新聞學碩士研究生)

責編:姚少寶

猜你喜歡
網絡謠言治理對策食品安全
對會計假賬問題的初步探析
全面從嚴治黨視閾下
強化高校工會“小金庫”管理對策
自媒體時代網絡謠言界定與產生的概述
網絡謠言的產生、傳播與對策
青海省雜多縣草原生態(tài)環(huán)境治理對策探析
我國食品安全監(jiān)管面臨的挑戰(zhàn)及應對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