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柳
摘 要:新課改給語文課堂帶來了一股春風,語文教學效率得到提升,學生參與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得到空前提高。但是,有的語文教師對新課改精神領悟不足,導致課堂上狀況不斷,語文教學難以收到預期的效果。本文就在課堂上出現(xiàn)的幾種狀況逐一分析,并提出切實的解決方案,使新課改踏踏實實地為教學服務。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策略
新一輪的課改已經實施很長時間了,新課改確實帶來了新氣象,給原來的語文課堂吹進來一股春風,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學生在課堂上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有所提升,學習語文的興趣被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出來。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聽課的過程中,我們也會看到有的語文教師由于對新課改的精神研究不透,導致課堂偏離了課程改革的初衷,陷入了一種僵局。如何打破這種僵局,讓學生充分享受課改帶來的可喜成就呢?筆者認為應該對癥下藥,針對出現(xiàn)的不良現(xiàn)象逐步分析,并提出針對性的整改意見。
一、人文性和工具性應該理性統(tǒng)一
新的課程標準強調: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應該注重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tǒng)一。新課程標準把情感態(tài)度以及價值觀提升到教學目標的重要位置,彰顯了語文課程的豐富內涵,展現(xiàn)了語文教學的獨特魅力,這些都是毋庸置疑的,也是值得大力倡導的。
可是我們也遺憾地看到:在有些語文課堂中,教師卻過分強調語文課程人文性的一面,恰恰忽視了語文課程所應該具備的工具性特征。在語文教學的課堂上,尤其在上公開課的時候,教師只注重熱熱鬧鬧的外在形式,卻聽不到語文課堂應有的書聲,聽不到對重點詞句的品悟、研讀過程,只注重嘩眾取寵,忽略了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這樣的語文課堂無疑是失敗的。語文教學應該注重字、詞、句、段、篇的賞讀和分析,并且逐漸掌握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為將來更深層次的閱讀和寫作打下基礎,如果沒有這些基本本領的積累,那么這樣的語文課堂又能給學生帶來哪些技能的提升呢?
所以在課堂上,語文教師不僅要注意設計形式新穎的授課方式,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應該看到,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最基本的東西,不能忽略,必須加以重視。
二、課堂上的預設和生成同等重要
新課改強調了課堂生成的重要性,要求語文教師要重視隨堂生成,并且會隨機應變,隨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因材施教,這樣才能達到應有的效果。的確,每一堂課上的情況千變萬化,可是這并不意味著語文教師在授課時就可以任由自己天馬行空,或者任由學生牽著鼻子走,想學習什么就學習什么。殊不知,語文教師在課堂授課之初的預設也是非常重要的。
語文教學中的預設的重要性如何呢?這就好比是戰(zhàn)爭打響之前的戰(zhàn)前謀略和戰(zhàn)爭布局,它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根基,語文教師只有在課堂開始之前進行良好的設計,才能胸有成竹。語文教師應該在課前針對本課的三維目標和大體教學過程,在內心進入虛擬課堂,把自己和學生以及課程等幾大要素調動起來,設想在授課時可能會出現(xiàn)的幾種問題,同時自己又會怎樣協(xié)調和解決??梢赃@樣說,預設是語文課堂的根,只有根基扎牢,才能使語文課堂開出鮮艷的花朵,綻放屬于語文課堂的魅力。
三、學生的自主性和教師的主導性并不矛盾
新課改要求要充分把學生的學習自主性發(fā)揮出來,讓學生體會語文課堂應該具備的魅力。然而在很多的語文課堂上,語文教師由于對“把語文課堂還給學生”這句話理解偏頗,結果導致語文課堂一片鬧騰騰,教師淡化了講授,學生討論起來毫無主題和目標,有的學生發(fā)言天馬行空,結果還受到表揚,教師夸獎有創(chuàng)意,會聯(lián)想。課堂上語文教師甘心做配角,卻沒有給學生必要的引導,在目標的預設上,尤其是對文本的解讀上,一切都自由放任給了學生,結果卻根本完不成當堂課的教學任務。所以在語文課堂上,語文教師非常重視學生在學習上的主體性體驗,這種出發(fā)點無疑是正確的,可是語文教師自己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不能有偏差。首先在備課時,應該把教學目標的設置安排得合情合理,同時選用有趣的教學方法,比如設疑激趣,精簡問題,賞讀文本,課外延伸,教師能夠站在學生的角度設計教學思路,發(fā)揮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注意對學生進行知識、能力等的綜合提升,以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為出發(fā)點,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上的主人翁地位,二者相輔相成,共促教學效果提升。
語文教師要充分研究新課改的精神,結合教學實際有效地展開課堂教學,并且認識到課堂存在的幾項突出問題,在教學中有效避免,那么,新課改必將有助于提升自己的語文課堂教學能力,還語文課堂應有的面貌,給學生的語文學習和人文成長書寫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參考文獻:
[1]方斐卿.新課程小學語文教學透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陳向明.教師如何作質的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