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銀群
【摘 要】新課標倡導探究式教學,以生為本,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養(yǎng)和良好的化學思維習慣?;瘜W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質疑能產生理想的教學效果,增加教學有效性,同時對教師教學技能和實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學化學課堂滲透對問題的探究和質疑有利于促成化學課標的實現,培養(yǎng)學生興趣和問題意識,提高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之效,實現化學學科教育價值,為培養(yǎng)化學合格人才奠定基礎。
【關鍵詞】化學;質疑;有效教學
引言
課標為中學化學教學指明了方向,中學化學教學唯有從學科特點和學生實際出發(fā),以有效備課和上課為平臺,以問題質疑為出發(fā)點,將問題質疑滲透到課堂內外,延伸到生活,方能激發(fā)學生熱愛化學的情感,喚起主動學習的熱情。
一、有效備課中注重引導學生質疑
新課程理念下的備課,教材不是唯一的備課資源,教師既要吃透教材,又要充分研究學生特點和學情;既要注重多元化的學習方式,又要改變學生在課堂上被動學習的局面,用好“教材”。通過引導學生對化學問題大膽質疑,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探究能力。
1.駕馭教材,巧設情境質疑
化學教材總是從人們認識化學世界的一般規(guī)律入手,從身邊和生活中的化學現象和物質入手,再到研究物質的微觀世界。例如,在導入《CO■的性質和用途》時,可以用這樣一個故事設置情境質疑:一名游客牽著一只狗進入深山里的一個洞穴,他們走到洞穴深處后,狗突然暈倒,而人沒事,這是怎么回事呢?學生帶著這樣一個懸念進入課題,必然產生濃厚的興趣,急切尋求答案。當然,創(chuàng)設情境質疑,要注意問題的真實性、趣味性、思考性和適宜性,切忌脫離學生認知水平,盲目進行問題設疑。
2.以問題串形式漸進質疑
例如,課題《鐵的性質》設計如下問題串:
(1)通過實驗分析,鐵容易生銹需要什么條件?
(2)有學生認為,鐵生銹后不需要將鐵銹除掉,因為鐵銹能保護里面部分的鐵不再生銹。你認為有道理嗎?為什么?
(3)如何預防家中的鐵質用具生銹?
(4)舉例說明熟悉的其它防生銹措施。
這樣問題串的設計,從生銹的表面現象到防銹措施的探討,循循善誘,從課堂實驗回到實際生活,從實際生活又回到理論探究,有因有果,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提升了化學教學的有效性。
二、課堂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質疑
1.利用化學實驗質疑
化學教材中有關實驗部分的教學,側重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恰當的質疑,可以打開學生心扉,啟迪學生主動思考,還有助于形成互動課堂。例如,在進行“金屬與鹽發(fā)生置換反應的條件”實驗中,當銀片和鐵絲放入CuSO■溶液中,讓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后,引導學生質疑:為什么銀片表面沒有銅析出,而鐵絲表面有銅析出?從而喚起學生思維,讓學生進入探究者的角色。
2.利用生活現象質疑
化學科學來源于生活,又要回歸生活,服務生活。實際教學中,要盡量聯系身邊的化學現象展開質疑,可以激發(fā)學生對化學的興趣。例如,研究“燃燒條件”時,可以從生活情境質疑?!耙按稌r為什么要將干柴架空?家中的煤爐子為什么留有通風口?堆煤場為什么要經常澆水”等等事例學生耳熟能詳,從生活現象質疑讓學生產生解決問題的求知欲,產生較好教學效果。
3.利用認知錯覺質疑
例如,講授“糖類”物質時,通過多媒體展示糖果、葡萄糖、棉花、蔗糖等圖片,讓學生指出哪些是糖。學生會把棉花排除在外,當教師指出棉花也是糖時,學生會驚奇不已,棉花既不甜又不能吃,還是糖?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學習的興趣。
4.利用已學知識質疑
例如,在學習“質量守恒定律”知識時,可以利用學生已學知識引發(fā)質疑。先和學生共同回憶“鎂條在空氣中燃燒質量會增加,而木炭在空氣中燃燒后質量減少”的實驗知識,再提出質疑:“物質的總質量在實驗前后相比較到底會增加、減少還是不變呢?”這樣針對性的質疑定會扣動學生的心弦,開啟思維活動。
三、主動質疑助力有效教學
1.鼓勵學生課堂質疑營造動態(tài)課堂
化學教學中,應該鼓勵學生提出與教師講授不同的意見和觀點,教師要善于應對“即興質疑”,鼓勵學生產生創(chuàng)新思維意識,尊重學生,讓學生將老師當作是學習合作伙伴,愿意同教師一同探究。只有跳出教案預設模式,才能形成動態(tài)性“生成教學”模式,有效培養(yǎng)學生“我要問”,“我能問”的習慣和勇氣。
2.鼓勵學生課外質疑創(chuàng)建開放課堂
創(chuàng)建開放課堂,不僅僅是形成師生新型平等的關系,而且鼓勵學生將質疑帶出課堂,鼓勵學生課外開展探究活動,形成良好的科學品質。比如,向氫氧化鈉溶液滴入酚酞,可使溶液變紅,但一定時間后溶液又褪色了。這個現象在課堂一時難以解釋,可以鼓勵學生帶著新的問題走出課堂,利用課余時間查閱資料,進行合作探討。
綜上所述,中學化學教學倡導問題意識,鼓勵學生敢于質疑、勇于質疑,既需要教師轉變角色,成為課堂教學實施的“引導者”,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從“好問”,“勤問”向“善問”轉變,又需要教師從備課、上課等流程上多下功夫,讓質疑成為學習的驅動力和貫穿教學過程的主線。通過質疑能力提高中學生的化學思維品質和化學科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生成化學之美,成為增強化學教學有效性的法寶。
【參考文獻】
[1]周慧霞.《現代知識觀與學生能力培養(yǎng)》,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第95頁-172頁
[2]張利平.《有效上課問題·探究·對策》,光明日報出版社,2009版,第111頁-150頁
[3]藍善銀.《化學生成性教學資源的捕捉》,《數理化解題研究》,2015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