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靜 姚慧靜
【摘要】 目的 探討幽門螺桿菌(Hp)感染與胃炎、胃癌的關(guān)系, 為胃癌的防治提供參考。方法 選取150例慢性胃炎患者(慢性淺表性胃炎89例, 慢性萎縮性胃炎61例), 胃癌患者40例, 對其均進行Hp檢測及p53蛋白測定。結(jié)果 男性陽性檢出率(66.4%)明顯高于女性(38.0%)(P<0.05)。60~69歲Hp陽性檢出率高于其他年齡段(P<0.05)。胃癌患者Hp陽性檢出率、p53陽性表達率高于其他胃病患者(P<0.05)。Hp陽性感染患者p53陽性表達率明顯高于Hp陰性患者(P<0.05)。結(jié)論 Hp感染與胃炎、胃癌的發(fā)生、進展密切相關(guān), 通過Hp感染的檢測有利于胃癌的防治。
【關(guān)鍵詞】 幽門螺桿菌感染;胃炎;胃癌;p53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1.011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orrelation between helicobacter pylori (Hp) infection, gastritis and stomach cancer,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stomach cancer. Methods There were 150 patients with chronic gastritis (89 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 cases and 61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ses) and 40 patients with stomach cancer. All patients received Hp test and p53 protein detection. Results Male cases had obviously higher positive detection rate (66.4%) than female cases (38.0%) (P<0.05). Patients aging 60~69 years old showed higher positive Hp detection rate than other age groups (P<0.05). Stomach cancer patients had higher positive Hp detection rate and positive p53 expression rate than patients with other gastropathy (P<0.05). Patients with positive Hp infection had higher positive p53 expression rate than those with negative Hp infection (P<0.05). Conclusion Hp infection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occurrence and progression of gastritis and stomach cancer. Detection of Hp infection is helpful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stomach cancer.
【Key words】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Gastritis; Stomach cancer; p53
胃癌的發(fā)生與環(huán)境、遺傳等多種因素相關(guān), 近年來研究發(fā)現(xiàn), Hp感染同樣與胃癌的發(fā)生密切相關(guān)。據(jù)報道, Hp感染可影響多重基因的表達, 如抑癌基因p53, 當p53表達陽性時提示患者的預(yù)后不良[1]。本研究通過對慢性胃炎、胃癌患者進行Hp感染及p53蛋白表達進行檢測, 探討Hp感染與胃炎、胃癌之間的關(guān)系。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5月~2015年12月在本院就診的150例慢性胃炎患者和40例胃癌患者。慢性胃炎患者中慢性淺表性胃炎89例, 慢性萎縮性胃炎61例;其中男112例, 女38例;年齡20~69歲,平均年齡(45.1±8.0)歲。胃癌患者中男28例, 女12例; 年齡21~68歲,平均年齡(44.9±8.0)歲。
所有患者均無Hp根治史, 且近1個月內(nèi)未服用過質(zhì)子泵抑制劑、H 受體拮抗劑等藥物治療。采集患者的病灶標本后即刻以10%中性甲醛固定, 石蠟包埋, 蘇木精-伊紅染色(HE染色)切片觀察。胃癌均經(jīng)組織病理檢查確診。胃炎診斷符合慢性胃炎的診斷標準[2]。上述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 2 方法
1. 2. 1 Hp檢測及陽性判斷 每個標本均進行WS銀染法、甲苯胺藍法(TB法)、HE染色進行Hp檢測。Hp陽性判斷:兩種或三種方法提示陽性, 可判斷為Hp陽性, 僅一種方法提示Hp陽性則排除研究;3種方法均提示陰性則判斷為Hp陰性。
1. 2. 2 p53 蛋白測定 采用免疫組化技術(shù)(LSAB)法對p53 蛋白進行測定, 取p53 蛋白單抗滴入切片上, 在室溫下培育30 min, 置于4℃冰箱過夜, 用磷酸鹽緩沖液(PBS)沖洗。按1:100比例稀釋p53 蛋白單抗。以胃癌組織切片作為陽性對照, PBS替代一抗作為陰性對照。胞核或(和)胞質(zhì)染為棕褐色判斷為p53陽性。
1. 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 1 男性、女性患者的Hp陽性檢出情況 140例男性患者中檢出93例Hp陽性, 陽性率為66.4%;50例女性患者中檢出19例Hp陽性, 陽性率為38.0%;男性Hp陽性檢出率明顯高于女性(P<0.05)。
2. 2 不同年齡Hp陽性檢出情況 60~69歲年齡段Hp陽性檢出率高于其他年齡段(P<0.05)。見表1。
2. 3 不同類型胃病Hp陽性檢出及p53陽性表達情況 胃癌患者Hp陽性率、p53陽性表達率高于其他類型胃?。≒<0.05)。見表2。
2. 4 Hp感染與p53蛋白表達的相關(guān)性 112例Hp陽性感染患者p53陽性表達60例, p53陽性表達率為53.6%;78例Hp陰性患者p53陽性表達1例, p53陽性表達率為1.3%;Hp陽性感染患者p53陽性表達率明顯高于Hp陰性患者(P<0.05)。
3 討論
胃癌的發(fā)生是由生物、環(huán)境、遺傳及宿主因素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 其中生物和遺傳因素逐漸引起研究者們的關(guān)注。生物因素中以Hp感染為主。有研究證實, Hp感染與胃癌的發(fā)生密切相關(guān), 它是胃癌發(fā)生的最關(guān)鍵誘發(fā)因素[3]。機體一旦出現(xiàn)Hp感染, 若不及時治療可致慢性淺表性胃炎, 或進展為慢性萎縮性胃炎, 進而發(fā)展為胃癌。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 男性Hp陽性檢出率明顯高于女性(P<0.05)。其原因可能是男性生活習慣所致, 如吸煙、酗酒等引起胃黏膜損傷, 使胃內(nèi)微環(huán)境改變而增加了Hp的感染風險[4]。隨著年齡的增長, Hp感染率逐漸升高, 尤其是60~70歲
年齡段的患者, 這可能是由于該年齡段所受到的刺激因素較多及感染的風險較高有關(guān)。本研究中, 胃癌患者Hp陽性率高于其他類型胃?。≒<0.05), 說明胃腸道疾病病情越重, Hp感染的風險越高。同時還發(fā)現(xiàn), 隨著病情的加重, p53基因蛋白表達陽性率也明顯升高, 提示Hp感染與p53基因蛋白的陽性表達密切相關(guān)。而 p53 基因是一種抑癌基因, 其高表達預(yù)示著胃癌的發(fā)生[5]。本文結(jié)果中, 慢性淺表性胃炎p53陽性率僅為6.7%, 而慢性萎縮性胃炎為34.4%, 說明p53基因失活在慢性淺表性胃炎發(fā)展到慢性萎縮性胃炎, 最終演變至胃癌的過程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對Hp感染與p53蛋白陽性表達的關(guān)系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 Hp陽性檢出者的p53蛋白陽性表達率顯著增高, 表明Hp感染可能對胃黏膜上皮細胞中的p53基因變異產(chǎn)生促進作用, 導致p53表達增強, 利于胃癌的發(fā)生和進展[6]。由此可見, 通過Hp感染檢測可對胃癌癌前病變進行篩查, 對胃癌的防治具有一定的臨床意義。
綜上所述, Hp感染與胃炎、胃癌的發(fā)生、進展密切相關(guān), 通過Hp感染的檢測有利于胃癌的防治。
參考文獻
[1] 陳洋, 李舒. Hp感染與胃癌和癌前病變中p53、ras、c-myc基因表達的關(guān)系 .山東醫(yī)藥, 2009, 49(1):62-63.
[2] 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 .胃腸病學, 2006, 32(11):77-78.
[3] 南澤忠,吉衛(wèi)衛(wèi). 胃黏膜癌前病變中p53蛋白表達與幽門螺桿菌感染的關(guān)系.山西醫(yī)藥雜志, 2005,72(1):33-34.
[4] 黃曼玲,孫圣斌,徐丹,等.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胃鏡下的不同胃炎及病理之間的關(guān)系. 實用醫(yī)學雜志, 2014, 32(14):62-63.
[5] 胡伏蓮. 幽門螺桿菌感染與慢性胃炎及胃癌關(guān)系研究進展.實用老年醫(yī)學, 2000, 32(1):21-23.
[6] 李娜,聶占國. 幽門螺旋桿菌對抗生素耐藥現(xiàn)狀及其機制研究進展.山東醫(yī)藥, 2013, 53(16):85-88.
[收稿日期:2016-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