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雪麗
慶全庵桃花
謝枋得
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見一年春。
花飛莫譴隨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
謝枋得,南宋著名的文學家和愛國詩人。南宋亡國后,謝枋得仍然積極召集義兵抗元,但終因寡不敵眾而失敗。由于元軍的追捕,他隱姓埋名逃入武夷山中隱居并筑有簡陋的茅屋,為了慶賀自己劫后余生,命名為慶全庵。這首詩借桃花引出桃源故事,把自己隱居的山間轉化為陶淵明筆下的理想世界,以抒發(fā)自己不向元朝統(tǒng)治者低頭的決心。
首句“尋得桃源好避秦”,運用典故,以虛代實,暗示了作者的隱居決心和厭惡元朝的感情。陶翁《桃花源記》中人,為避暴秦之禍,尋得“桃源”寶地,過著與世隔絕且安寧而美好的隱居生活。本詩首句就從該典故入手,表達詩人隱逸的思想感情。桃源人的隱居生活,已成詩人的向往和追求。所以雖“虛”也必須去尋找,即使不可尋到也要執(zhí)著地去尋,由此可看出作者要去隱居的堅定決心。經(jīng)過千辛萬苦,左覓右尋,詩人終于找到了類似于桃源的“慶全庵”,因而作者是以“桃花源”之虛代“慶全庵”之實,一虛一實,一古一今,天然相合,不留斧鑿之痕。詩人為什么非要尋到這所“桃源”而過隱居生活呢?這才是這句詩的靈魂所在。對桃源人而言,是為“避秦”,對詩作者來說,自然是為“避元”了。詩人為了躲避元朝的追捕和籠絡,只身一人流落在山間。當然不會像世外桃源那樣的“屋舍儼然,雞犬相聞”,但是,在躲避暴政這一點上卻是相同的?!疤壹t又見一年春”,則是詩人孤寂生活中的一大樂趣?!疤壹t”時節(jié),芳草鮮美,落英繽紛,自然的美麗和人世的滄桑形成了鮮明對比,堅定了詩人避世的決心。一個“又”字,既點明了詩人輾轉流落已經(jīng)多年,又暗藏著歲月流逝、英雄無奈的慨嘆,意味無窮。
第三、四句筆鋒一轉,由對桃花的欣賞轉為深深的憂慮:當年那個漁人不就是因為看見“落英繽紛”而“緣溪行”才發(fā)現(xiàn)世外桃源的嗎?他受到了桃源人的熱情款待,卻不顧他們“不足為外人道”的請求,在歸途中處處做標志,回去后告訴了太守,還引人來打擾桃源的寧靜。眼前這飄零的花瓣啊,請千萬不要隨著流水漂去,以免那些“漁郎”來打擾這片清靜!元朝統(tǒng)一中國后,先后五次派人來誘降謝枋得,但都被他嚴詞拒絕。后來謝枋得被人強行押往大都,他誓死不降,絕食而死。這些史事正是“漁郎問津”的具體內容,詩人又焉能不怕呢?謝枋得用他的詩歌和行為,豐富了中國古代“桃源”的內涵。這兩句詩含蓄地表達了自己決意絕世、誓不降元的決心。
全詩僅有四句,語言樸實,蘊含豐富,表現(xiàn)手法巧妙,值得細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