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安崢
去年,我讀了一些書——《霍亂時期的愛情》《白說》《杜拉斯傳》《孤獨(dú)六講》《金粉世家》《我坐在彼德拉河畔,哭泣》……其中,印象最深的當(dāng)屬北島的《給孩子的詩》。
這是一本中外詩歌集,據(jù)說,此書是北島當(dāng)時為上小學(xué)一年級的兒子精選的。起初翻看,會有些訝異:這些詩真適合孩子讀嗎?他們能讀懂多少?比如葉芝的《當(dāng)你老了》,比如普列維爾的《公園里》,比如食指的《這是四點(diǎn)零八分的北京》……沖著書的標(biāo)題,我會以為所選的無非是童真童趣的詩歌,自以為那樣的詩才是孩子能接受的。所以,我們會一廂情愿地認(rèn)為那些更簡單的文字,那些更直白的意象才更適合孩子。
沒錯,孩子是簡單的,但正因為單純,他們能接受更五彩的世界。他們天真爛漫,他們天馬行空,他們需要的不僅是童話,更是人世間各式各樣美妙的情感。看吧,翻開書,這些曼妙的文字啊——
它們高歌著喜悅——“我的心狂喜地跳躍/為了它/一切又重新蘇醒,有了神性/有了靈感/有了生命/有了眼淚/也有了愛情。”它們低吟著悲傷——“窗戶睜大金色的瞳仁/你好,哀愁/又在那里把我守候/你好,哀愁。”它們是孤寂——“每一個人/偎依著裸露在陽光之下:瞬息間是夜晚?!?/p>
它們吟詠親情、愛情、友情……不因受眾是孩子,而直白與簡單。
它們是深刻的哲思——“一顆沙里看出一個世界,一朵野花里一座天堂,把無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在一剎那里收藏。”
它們是自由——“在叢林和沙漠上/在鳥巢和灌木上/在我童年的回聲上……憑借一個詞的力量/我重新開始生活/我生來是為了認(rèn)識你/為了呼喚你的名字/自由。”
在靈動的文字中,在跳動的音律中,試想一下,我們的孩子會多么驚喜——原來,這就是生命;原來,這就是世間。在斑斕之中,他們得到了最飽滿的滋養(yǎng)。
很喜歡書中R.S.托馬斯的《孩子們的歌》:
我們活在自己的世界,
這世界太小了,
你們彎腰也進(jìn)不來,
即便是手腳并用,
你們成年人慣用的小伎倆。
就算用善于分析的目光,
搜尋和試探,
就算用頑皮的表情,
偷聽我們的談話,
你們還是找不到那個中心,
在那里,我們跳躍,我們玩耍,
……
北島說,當(dāng)青春遇上詩歌,往往會在某個轉(zhuǎn)瞬之間,撞擊火花,點(diǎn)石成金,熱血沸騰,內(nèi)心照亮,在迷惘或昏睡中突然醒來。那么,就請帶上這樣一本書與我們的孩子相遇吧,給孩子,也給曾經(jīng)是孩子的我們!
(作者單位:江蘇省興化市第二實(shí)驗小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