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拉赫瑪尼諾夫音樂中的俄羅斯民族元素

2017-06-01 09:09:34周婧
藝術評鑒 2017年6期
關鍵詞:拉赫瑪尼諾夫民族元素

周婧

摘要:拉赫瑪尼諾夫的音樂創(chuàng)作深深植根于俄羅斯的自然風貌、社會文化和宗教信仰,將俄羅斯獨特的自然文化元素、東正教抒情元素和俄羅斯式憂思等民族元素融入音樂旋律中,其音樂作品充滿著感人至深的憂郁情懷,讓聽眾在音樂欣賞中感受俄羅斯民族的獨特風情,一起體味生命的真諦。

關鍵詞:拉赫瑪尼諾夫 民族元素 俄羅斯式憂思

中圖分類號:J6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7)07-0009-03

謝爾蓋·瓦西里耶維奇·拉赫瑪尼諾夫1873年出生于俄羅斯,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杰出的作曲家、指揮家、鋼琴演奏家,他的音樂作品飽含深情,旋律優(yōu)美,充滿了俄羅斯民族色彩。拉赫瑪尼諾夫曾說:“我是一個俄羅斯作曲家,我出生的土地影響了我的性情和外貌。我的音樂是性情的產物,所以它也是俄羅斯音樂;我不曾有意識地譜寫俄羅斯音樂或其他種類的音樂。我在譜寫音樂時試著去做的,就是把我在創(chuàng)作時的心中感觸直接地表達出來?!盵1]拉赫瑪尼諾夫的音樂創(chuàng)作深深植根于俄羅斯的自然風貌、社會文化、宗教信仰,融合了俄羅斯浪漫主義和民族樂派的音樂風格,在音樂語言上綜合了俄羅斯民歌和東正教的宗教音樂元素,描繪出俄羅斯的自然風光和社會風情,充滿了俄羅斯式的憂思和堅韌強大的力量。

一、俄羅斯自然文化元素

拉赫瑪尼諾夫的音樂靈感往往來源于俄羅斯的民族史詩、民間傳奇和童話、文人詩歌等,通過與俄羅斯的文學、繪畫等藝術形式相結合,運用充滿個性的音樂語言充滿深情地描繪俄羅斯的自然風光和社會風俗畫面。浪漫主義詩人普希金的創(chuàng)作對他影響至深。普希金是十九世紀俄羅斯文化的杰出代表,別林斯基認為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是俄羅斯社會的百科全書。根據普希金的長詩《茨岡》改編的歌劇《阿列科》,詩人筆下南俄的綺麗風光、追求自由的茨岡人和浪漫悲情的愛情故事,激發(fā)了作曲家的創(chuàng)作激情,成為他首部獲得成功的作品。此后,《波西米亞主題狂想曲》《別對我歌唱,美麗的少女》《吝嗇的騎士》均是在普希金詩作的基礎上譜寫而成的,拉赫瑪尼諾夫將音樂旋律和歌詞意境完美融合,詩意隨著和諧的節(jié)奏、優(yōu)美的旋律自然流淌,刻畫出俄羅斯美好的自然風貌,描繪出俄羅斯人民的社會生活。

科岡在《論拉赫瑪尼諾夫》一文中指出:“拉赫瑪尼諾夫的音樂有時的確就像樹葉的搖曳、江河的流水、俄羅斯的草原那樣,是‘單調的。然而,恰如在現(xiàn)實中一樣,這種大自然的‘單調的語言多么流暢,其中包含著多么豐富的生活啊。”[2]在浪漫曲《丁香花》中,鋼琴聲如水流淌,童年的美好記憶紛至沓來:寧靜的鄉(xiāng)村莊園、飄蕩的秋千、明凈的湖水、斑駁的樹林、廣闊的大草原、寥遠的天空……優(yōu)美簡潔的旋律刻畫出俄羅斯淳樸幽靜的自然風光,蘊含著作曲家對俄羅斯山水的熱愛,對生活的美好期盼。二十世紀初,俄國社會動蕩不安,1918年拉赫瑪尼諾夫舉家搬遷至美國,在心理上他成為了一個流浪者,雖懷念俄羅斯,但故鄉(xiāng)的種種只能保留于他的記憶和音樂中了。此后,他創(chuàng)作完成的《第四鋼琴協(xié)奏曲》《三首俄羅斯歌曲》《科列利主題變奏曲》《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等音樂作品,其音樂旋律融入了對故土的深切懷念和背井離鄉(xiāng)的孤獨感傷情緒,飽含著俄羅斯的鄉(xiāng)土情懷。

二、東正教抒情元素

1882年,九歲的拉赫瑪尼諾夫進入圣彼得堡音樂學院接受專業(yè)的音樂學習。為緩解學習的壓力,祖母經常帶他去附近的教堂,年幼的拉赫瑪尼諾夫被圣彼得堡東正教教堂的優(yōu)美的圣歌和悠揚的鐘聲深深吸引住了。東正教對于俄羅斯文明的發(fā)展至關重要,在東正教傳入之前,俄羅斯民族文化還處于蠻荒狀態(tài),沒有形成自己的文化傳統(tǒng)。東正教在古俄羅斯傳播后,東正教信仰成為俄羅斯民族精神和文化傳統(tǒng)的源頭,俄羅斯的日常生活、行為規(guī)范、思維模式等都以其為標準。作為虔誠的東正教徒,拉赫瑪尼諾夫不止一次譜寫宗教音樂,從早期的無伴奏音樂合唱《在祈禱中不眠的……》《約翰·茲拉托烏斯特禮儀》,到著名的《徹夜祈禱曲》,俄羅斯東正教祥和、莊嚴、靜穆的宗教圣歌,被作曲家不斷模仿與再創(chuàng)造,傳達出作曲家最真摯的宗教信仰?!稄匾蛊矶\曲》由俄羅斯東正教會徹夜祈禱儀式的一系列文本組成,第1-6首為晚禱曲,第7-14首為晨禱曲,第15首則來自一時課曲,東正教祈禱儀式中源遠流長的各種傳統(tǒng)音樂體裁在這部作品中達到頂峰。拉赫瑪尼諾夫將俄羅斯民族數百年來的音樂經驗和精神力量匯集起來,在一戰(zhàn)最激烈的艱難歲月中,給苦難的俄羅斯人帶來精神的慰藉和希望,被譽為拉赫瑪尼諾夫的最杰出成就之一和俄羅斯東正教會最偉大的音樂成就。

拉赫瑪尼諾夫曾說過:“藝術沒有宗教怎么行呢……宗教是相信的一種原理,而藝術在我看來靠的是情感而不是信仰,宗教也是這樣的?!盵3]除宗教音樂外,拉赫瑪尼諾夫的許多音樂作品借用了宗教元素,莊嚴肅穆的圣歌和教堂的鐘聲以不同的音響色彩回蕩在聽眾心中。中世紀的圣詠《末日經》是拉赫瑪尼諾夫運用最多的宗教旋律。《末日經》本是格里高利圣詠的追思彌撒中象征亡靈與天譴的音樂,作為“死亡”音樂主題的象征,頻頻出現(xiàn)在十九世紀中后期眾多作曲家的音樂作品中,如柏遼滋的《幻想交響曲》中第五樂章《女巫安息日之夢》、圣桑的交響作品《骷髏之舞》、李斯特的《死神之舞》、馬勒的《第三交響曲》等。在時代氛圍及前輩作曲家的影響下,拉赫瑪尼諾夫的音樂創(chuàng)作諸如《第一交響曲》《第二交響曲》《死亡島》《第二鋼琴協(xié)奏曲》《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等作品均或隱或顯地穿插運用了《末日經》這一旋律,表現(xiàn)出由動蕩時代帶來的失望焦慮、惶恐不安的陰暗情緒。

此外,拉赫瑪尼諾夫作品中存在大量教堂鐘聲元素,除直接以鐘聲命名的交響音樂《鐘聲》外,在《交響舞曲》《音畫練習曲》《第二鋼琴協(xié)奏曲》《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等作品中均存在以不同手法表達的鐘聲。拉赫瑪尼諾夫曾回憶說:“在俄羅斯的許多城市……經常回響著我們習以為常的教堂鐘聲。它伴隨著每一個俄羅斯人從童年到風燭殘年,沒有哪一位作曲家能避開它的影響……我一直對于那些鐘聲不能釋懷,或明快宏遠、或憂郁感傷,散發(fā)著無盡的余韻。”[4]俄羅斯的東正教教堂鳴鐘方法很獨特,敲鐘人拉拽著繩索用鐘錘敲響大大小小的鐘,手法看上去像在演奏音樂,鐘聲節(jié)奏抑揚頓挫,或清脆悅耳,或渾厚沉重。這些藝術性的鐘鳴被作曲家用不同的調式、速度、和聲、旋律等揉進了音樂作品中,表達著不同心境下或歡娛、或凄慘的感性知覺情緒,如《交響舞曲》中重復出現(xiàn)的安魂彌撒式的葬禮鐘聲、《第二鋼琴協(xié)奏曲》第一樂章中灰暗沉重的和弦如壓抑厚重的喪鐘、《音畫練習曲》中快速跳躍的音階如輕巧活潑的小鐘等等。《鐘聲》被作曲家視為自己質量最上乘的作品之一,四個樂章展示著拉赫瑪尼諾夫對鐘聲的多樣性理解。隨著伴奏的不斷變化,四種主題的鐘聲旋律依次呈現(xiàn)出來:象征童年和青春的“銀色雪橇的鈴聲”輕快靈動;象征愛情與婚姻的“芳醇婚禮的金鐘”溫柔纏綿;象征動搖與幻想的“銅質警鐘”急促響亮;象征恐懼和死亡的“鐵質喪鐘”郁悒沉悶,各種不同主題的鐘聲隱含著人類豐富的情感世界,引起觀眾深深的共鳴。

三、俄羅斯式憂思

拉赫瑪尼諾夫生于一個新舊世紀交替的動蕩年代,生活于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中,俄羅斯人民飽受著天災與人禍的雙重苦難,生存恐懼與對未來的迷茫思緒深深烙印在俄羅斯社會文化的方方面面,感傷憂郁的情緒籠罩著那個時代幾乎所有的藝術家,他們紛紛以個人獨特的方式詩意轉換著這種憂思,共同構筑著這一時代俄羅斯人文精神的感傷基調。拉赫瑪尼諾夫也不例外。他的一生歷經磨難,有過失去親人的痛苦,經歷過創(chuàng)作瓶頸時的精神危機,遭遇了背井離鄉(xiāng)的煎熬,他痛苦過、矛盾過、掙扎過,也反抗過。時代的人文精神與歷經磨難的生命體驗融入于拉赫瑪尼諾夫的音樂創(chuàng)作,在深情的旋律與厚重的和弦背后,一種俄羅斯式的憂思彌漫其中,充滿著感人至深的俄羅斯民族情懷。拉赫瑪尼諾夫在寫給朋友的書信中說:“在傷感和快樂兩種主題中,我更偏愛前者”[5],悲傷情感的抒發(fā)成為其大多數音樂的主線。在他的音樂中,憂思像一團愁云,縈繞在旋律、織體、和聲、調式、節(jié)奏等音樂元素之間,呈現(xiàn)出感傷痛苦、徘徊惆悵的心境。例如,作曲家在很多作品中都運用了小二度片斷,因為“小二度的音區(qū)很窄,而且非常的不協(xié)和,常常給人一種壓抑的感覺。二度音之間的傾訴,常表現(xiàn)出劇烈的痛苦、悲嘆和深切的忍從?!盵6]又如,拉赫瑪尼諾夫擅長運用向心式旋法,讓音樂以某一個音為核心,旋律的走向圍繞著該核心音進行,“由于向心式旋法的音一般會比較密集,音區(qū)運動比較窄,所以往往給人一種內心因巨大悲痛無處釋放而備受壓抑的感覺,或者是在重大的壓力之下的內心不安情緒。”[7]

在陰郁憂傷的旋律背后,蘊藏著一股強大而堅韌的力量,寄托著作曲家對堅持自我、對美好理想、對彼岸世界的執(zhí)著追求。正如俄羅斯思想家別爾嘉耶夫所說:“俄羅斯民族的心,是與圣母的庇護而不是與基督的受難道路、殉難體驗連在一起的”[8],拉赫瑪尼諾夫的音樂也是如此,雖表達出一種感傷、悲涼、惶惑的憂思,但這種憂思絕不僅僅是低迷茫然的失落或消極遁世的絕望,更多的是蘊涵著對美好事物和彼岸世界的艱難追尋。如《C小調第二鋼琴協(xié)奏曲》的第一樂章,主奏鋼琴彈出八小節(jié)沉重壓抑的和弦,陰郁沉悶的低音以一種下行的旋律反映出現(xiàn)實的殘酷。隨后,C小調第一主題出現(xiàn)的管弦樂剛勁有力,降E大調第二主題主奏鋼琴淳美憂傷,作曲家的情緒以一種波浪型的旋律展現(xiàn)出來,或低迷茫然,或滿懷希望,時而憂郁,時而歡快,充滿甜美的傷感,被認為是“最有拉赫瑪尼諾夫特色”的旋律之一。拉赫瑪尼諾夫移居美國后創(chuàng)作的《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也展現(xiàn)出類似情感。拉赫瑪尼諾夫在“帕格尼尼主題”和“《末日經》圣詠”這兩個看似毫不相關的音樂主題中找到共通之處,將它們巧妙地融合起來,大小調的交替滲透,持續(xù)音與內聲部半音交相輝映,詩意的抒情與陰暗的變奏形成強烈的對比,深刻的矛盾沖突在豐富復雜的變奏中激發(fā)出感人至深的力量,表達出作曲家沖破陰暗現(xiàn)實奔向理想天國的渴望。

總之,拉赫瑪尼諾夫將歷經磨難的生命體驗融入音樂創(chuàng)作,俄羅斯的自然文化、宗教信仰、情感心理在音樂旋律中自然流暢,其音樂作品充滿著感人至深的憂郁情懷,讓聽眾在音樂欣賞中感受俄羅斯民族的獨特風情,一起體味生命的真諦。

參考文獻:

[1][英]Robert·Walke.拉赫瑪尼諾夫[M].何貴風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9:223.

[2]T·科岡.論拉赫瑪尼諾夫[M].李嘉譯.音樂出版社,1962:180.

[3][俄]M·阿蘭諾夫斯基.俄羅斯作曲家與世紀[M].張洪模譯.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5:125.

[4]夏滟周.我愛上了我音樂中的憂傷[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1:185.

[5]鄧亞.拉赫瑪尼諾夫音樂的浪漫主義風格和俄羅斯特征[J].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010,(06).

[6]錢仁康,錢亦平.音樂作品分析教程[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5.

[7]宋彥斌.論拉赫瑪尼諾夫鋼琴作品中的悲劇性[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8][俄]別爾嘉耶夫.俄羅斯的命運[M].汪劍釗譯.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164.

猜你喜歡
拉赫瑪尼諾夫民族元素
淺析藝術設計中民俗元素的應用
藝術評鑒(2016年19期)2016-12-24 09:12:23
民族音樂與浪漫音樂的交織
青春歲月(2016年22期)2016-12-23 22:14:49
拉赫瑪尼諾夫《音畫練習曲Op?39No?1》的鋼琴教學與演奏
淺析拉赫瑪尼諾夫《g小調鋼琴前奏曲》的演奏技巧
文教資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1:46:14
民族元素在文創(chuàng)產品中運用的教學改革
藝術設計教學中民族元素的引入及滲透
戲劇之家(2016年8期)2016-05-23 12:34:02
動態(tài)視覺傳達設計中民族元素的具體應用
融入民族元素的《創(chuàng)意化妝》課程建設
戲劇之家(2016年3期)2016-03-16 13:21:32
傳統(tǒng)民族元素在動漫設計中的應用
拉赫瑪尼諾夫三首浪漫曲旋律與伴奏分析
戲劇之家(2014年17期)2014-10-09 21:37:09
平乡县| 临城县| 黑山县| 桦川县| 奇台县| 琼结县| 青阳县| 剑阁县| 达尔| 汽车| 香港| 平陆县| 璧山县| 宾川县| 蒲城县| 南开区| 天镇县| 通河县| 乌海市| 平罗县| 富源县| 获嘉县| 汕头市| 遂川县| 濉溪县| 扬州市| 沧州市| 彭阳县| 文成县| 青神县| 东光县| 当阳市| 阿拉善右旗| 买车| 迁西县| 方城县| 岑巩县| 九寨沟县| 聂荣县| 鹤庆县| 洛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