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中國政治參與的創(chuàng)新
——基于混合參與空間理論

2017-06-05 15:06:01諾貝爾克里斯丁朱一湄
理論月刊 2017年5期
關鍵詞:代議制示威協(xié)商

□諾貝爾·克里斯?。ǖ拢?,朱一湄

(德國明斯特大學政治科學學院,德國明斯特 48161)

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中國政治參與的創(chuàng)新
——基于混合參與空間理論

□諾貝爾·克里斯?。ǖ拢煲讳?/p>

(德國明斯特大學政治科學學院,德國明斯特 48161)

傳統(tǒng)的政治參與方式多是自上而下由政府主導,但快速發(fā)展的互聯(lián)網(wǎng)擴大了參與空間,民眾可以自下而上地主動參與到政策制定的過程中去。參與空間的擴大給政府的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單項唯一的參與方式已不再適合當今的政府治理。如今大多數(shù)國家在實際治理過程中都采用了一種線上和線下相結合多種參與方式混合的參與模式。本文介紹的混合參與空間理論結合了參與的雙向空間即發(fā)明空間和邀請空間與參與的四大類型即代議制參與、直接參與、協(xié)商參與和示威參與,形成了一個混合參與模型,在此模型中各種實際的參與手段被歸類總結。中國在不斷進行的行政改革中摸索出了適合自己的民主路線,從混合參與空間理論中可以看出中國已成為一個擁有多維度參與手段的進步的社會。

政治參與;互聯(lián)網(wǎng);參與空間;混合參與空間理論

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世界政治格局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傳統(tǒng)資本主義陷入危機,新興政治力量不斷崛起。在這個時代背景下,一個政權若想維護穩(wěn)定的局面,改革是唯一的出路。西方政治學家發(fā)現(xiàn),擴大民眾政治參與途徑和增加人民話語權對穩(wěn)定國家治理有積極的作用。因此,不少西方國家開始了以增加政治參與為中心的民主創(chuàng)新改革。單一的參與模式很明顯不能滿足當今社會的政治需求,多種參與手段混合已成為了各個政權共用的方式?;ヂ?lián)網(wǎng)作為一個強大的信息溝通平臺對世界現(xiàn)代政府治理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在網(wǎng)絡上,政治信息更加快速便捷地傳播,民眾的參與熱情被點燃。政府為滿足人民日益提升的政治訴求不斷嘗試開辟新的參與空間——邀請空間,普通民眾也通過各種方法積極地加入到政治決策的制定過程中去——發(fā)明空間。

1 政治參與的發(fā)展

政治參與(Political Participation)是指公民影響政府公共決策的活動。在西方,自亞里士多德時代起,“參與”即被認為是源自民主的概念,僅存于民主政體中。但是在現(xiàn)代社會,政治參與已是衡量一個國家政治發(fā)展水平的重要標志,高水平的政治參與是現(xiàn)代社會人們追求的重要目標之一[1]。在中國,隨著改革開放以來國家與社會間互動的擴展與深化,公眾在政治過程中的參與角色逐步明顯?;ヂ?lián)網(wǎng)的廣泛應用更是迅速改變公眾介入政治過程的方式,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公眾可以相對容易地獲取各種政治信息,政治信息獲取和擁有勢必對傳統(tǒng)的參與行為產(chǎn)生影響。當今世界范圍內,線上參與的發(fā)展程度已與傳統(tǒng)的線下參與不相上下,甚至有超越的趨勢。這表明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下,公眾更傾向于參與公共事務?;诖?,許多政治理論家對于互聯(lián)網(wǎng)對政治參與的影響和擴展的參與空間進行研究并發(fā)展出了許多相關理論。此文著重介紹混合參與空間理論,并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政治參與理論在發(fā)展的過程中經(jīng)歷了多次批判和反思,不同觀點的學者給予了不同的定義并基本上形成兩大流派:共和主義流派和自由主義流派。共和主義流派主張公民直接介入公共事務的行政決策,是民主制的本源,代表的參與類型有直接民主,參與式民主等等。自由主義流派提倡選擇代表代替所有公民行使政治權力,他們認為過多的參與人數(shù)會對參與質量造成不利影響,代議制是這一流派的代表[2]。雖然有諸多不同,但兩大流派都持有一個共識,那便是公民政治參與對任何政體的持續(xù)發(fā)展都至關重要。在實際操作中,世界各國都在為維護政權穩(wěn)定,擴大民眾參與作出努力,但由于客觀環(huán)境的差異,每個國家或政體的政治參與程度和表現(xiàn)形式都是不同的。

2 互聯(lián)網(wǎng)和參與維度的創(chuàng)新

互聯(lián)網(wǎng)在政策制定過程中扮演著低成本、快捷、自由地傳遞政治信息的角色。政治信息是決定政治參與的重要因素,一個社會的公民獲取的政治信息越多越方便,他們參與政治過程的可能性就越大,政治參與的質量就越高[3]。以中國為例,在互聯(lián)網(wǎng)普及前公眾政治參與的形式主要以人大代表選舉、行政復議、信訪、聽證會等,以接觸人大代表為主,總的參與程度較低,渠道較少,公民參與積極性不高,民眾缺乏相應的參與意識,容易被旁人鼓動而形成非理性和盲目的政治參與[4]。

互聯(lián)網(wǎng)的到來對中國民主進程的推動最主要的表現(xiàn)就是“政治參與的去科層化”[5]?;ヂ?lián)網(wǎng)使公眾獲得了便利的溝通環(huán)境,且大大降低了政治參與的投入和風險。網(wǎng)絡也使參與的維度擴寬,增添了許多新的參與手段,如網(wǎng)絡議政、問政、監(jiān)督、信訪、選舉等等?;ヂ?lián)網(wǎng)模糊了線上和線下的空間距離,實現(xiàn)了線上推動線下的政治發(fā)展[6]。在此背景下,線上參與和線下參與并存已成為客觀存在,各種混合的參與手段也在不斷地擴展著公民參政議政的途徑。

2.1 從邀請空間到發(fā)明空間

如前文所提,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改變了原有的政治參與格局,為普通民眾參與到政治事務中提供了新的條件和可能性。政治參與不再是原有的自上而下的單向行為,一種自下而上的參與趨勢逐漸形成[7]。比如,西方各類民間社會組織的興起,中國不斷發(fā)展壯大的網(wǎng)絡問政等都是這種趨勢的表現(xiàn)。在混合空間理論模型中,這種依托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技術產(chǎn)生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政治參與被劃分為兩個空間,分別是邀請空間和發(fā)明空間。邀請空間具有被動的政府導向性,在新的信息傳播技術的推動和監(jiān)督下,政府必須對傳統(tǒng)的政治參與模式進行改革,在保持原有的政治框架下最大限度地擴展政治的開放度和參與度,更多的普通民眾被邀請去參加政府決策制定的過程,政府與民眾的距離被大大縮短。發(fā)明空間則是以民眾為主導的自下而上的主動參與行為。互聯(lián)網(wǎng)的特殊性質使得政治信息和政府管理不再神秘,借助相對開放和自由的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民眾的公民意識開始覺醒,眾多互聯(lián)網(wǎng)使用者開始主動地形成一些政治討論話題并且要求政府提供更多的參與決策制定的機會,這種由民眾自發(fā)能動性主導的參與途徑被稱作是發(fā)明空間。邀請空間和發(fā)明空間共同填補了政府與民眾之間長期存在的隔閡和距離,目前在世界范圍內普遍使用的所有參與手段都屬于這兩種空間,無一例外[8]。具體說來,邀請空間主要包含的參與手段有:圓桌會議、公投、聽證會、政府組織的論壇等等。主要目的是為了推動民主進程,擴大民眾參與并且維護政治穩(wěn)定。許多國家因沒有完善參與和政府回應體系而形成了為參與而參與的趨勢,這就造成有些參與手段過于形而上學而并非出于滿足民眾政治意圖的目的。從民眾的角度來看,政府雖然為了擴大參與度而增加了許多線上和線下的參與途徑,但本質上并非從公眾角度出發(fā),有許多參與手段在實際運作中并不能很好地調動民眾積極性或者存在很大局限性。當政府提供的參與手段不能完全滿足人民的政治需求時,民間的一些團體或個人開始自發(fā)地形成一些具有影響力的參與手段,如組織抗議游行,舉辦協(xié)商討論等。大部分西方國家政府對于這些民間自發(fā)的參與手段是持默認或者支持態(tài)度的,發(fā)明空間在此基礎上不斷發(fā)展?;ヂ?lián)網(wǎng)作為一個重要的傳播媒介溝通并串聯(lián)了兩個參與空間,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參與手段被融合。

2.2 混合空間理論模型

西方學術界將民主創(chuàng)新的形式具象為四類參與形式,分別是直接參與、協(xié)商參與、代議制參與和示威參與。這四類參與形式,分別從自由主義流派和共和主義流派中歸納而來。混合空間理論分別將這四類參與類型置于發(fā)明空間和邀請空間之間,在線上和線下兩個維度中對不同的參與工具進行討論。在這個理論中,政治參與被定義為對決策制定存在影響力的公眾政治參與行為[9]。那些民間自發(fā)的小范圍政治討論或者未對決策制定產(chǎn)生影響的行為不在這個模型的研究范圍內。如圖1所示:

圖1 :混合參與空間模型[10]

見圖1可知,混合參與空間模型上,可以被明確劃分空間的是示威參與和代議制參與,由于它們的組織和意圖明顯,一個是自下而上,一個是自上而下,因此可以被直接劃分進發(fā)明空間和邀請空間。但直接參與和協(xié)商參與,由于發(fā)起意圖和組織者的多樣性使得它們不能被明確定位,因此,依據(jù)實際情況,這兩種參與形式可以屬于任何一種空間。

2.2.1 代議制參與。作為現(xiàn)今被大多數(shù)國家采用的政治參與形式,代議制參與(Representative participation)一方面繼承了直接參與的民主投票決定,另一方面通過選擇代表來代替大部分公民參政議政,是目前一種較為公平且高效的政治參與形式。經(jīng)過長期的實踐和完善,相較于其他參與形式,代議制參與已經(jīng)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法律框架。代議制屬于間接參與,是程序民主的一種,它不僅實現(xiàn)了政治決策過程人與事的分離,還加強了政府內部的監(jiān)督。所謂代議制參與是基于代議制民主理論的實際表現(xiàn)形式,這是一種可以與憲政包容共存的民主形式。在直接民主無法大范圍實現(xiàn)的今天,代議制民主是最為可行的民主形式。中國所實行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也屬于代議制的一種,與西方國家的議會制有本質的不同,它是一種新型的代議制形式,人民代表大會由人民選出代表并行使國家最高權力。代議制參與不僅包含投票和選舉形式,與決策制定者接觸的參與形式也屬于這個范疇,如參與黨內事務和選調活動[11]。根據(jù)混合式參與模型,參與模式應包含線上和線下兩個部分。代議制參與的線上功能包含了從投票者信息收集到監(jiān)督控制等多種參與手段,其中“智慧投票”是一種收集投票意見的應用,在西方國家選舉期間被廣泛使用?!昂蜻x人觀察”是一種對參與政黨選舉的候選人進行輿論監(jiān)督的應用,任何人都可以通過在線平臺對候選人的言論和觀點進行點評,也可以給予他們意見。除了這些具有特殊功能的線上應用外,網(wǎng)上選民登記和選民投票系統(tǒng)是最普遍的代議制線上應用,這些網(wǎng)上參與手段和線下參與手段一樣都具有法律效應,在一些歐洲國家,如愛沙尼亞、瑞士、挪威等,網(wǎng)上政治參與和線下參與一樣需要進行繁瑣的審查和申請步驟[12]。

2.2.2 直接參與。直接參與(Direct participation)是從直接民主理論延伸而來的參與形式,指的是民眾直接作用于政策制定過程。與代議制相同,直接參與也是一個以投票為中心的政治活動,不同的是,此時民眾直接作用于政府的決策制定而并非選出自己的政治代言人。由于直接參與對于參與者數(shù)量和參與質量有著較高的要求,所以現(xiàn)今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難以大范圍實行直接參與?;ヂ?lián)網(wǎng)技術的發(fā)展給直接參與帶來了新的轉機,之前無法實行的參與手段在網(wǎng)絡上成為了可能,因此,當今學術界常提到的直接參與多與網(wǎng)絡參與有關。如前文所提,直接參與包含多種類型,其中公投在西方是一種最為普遍的直接參與形式,民眾通過投票決定一個政策或者議題的通過與否,是一種具有約束力和憲法監(jiān)督的政治行為。綜觀全球的趨勢,在過去的幾十年間多數(shù)西方國家(部分美洲和大部分歐洲),都推行了從上而下的全民公決和公投。[13]相較于其他形式的政治參與,直接參與的落實難度較大,因為它的施行對于參與人數(shù),合法時間段和法律基礎都有更高的要求。除了公投,請愿也是直接參與中一個重要的表現(xiàn)形式。在互聯(lián)網(wǎng)普及之前,大規(guī)模的民眾請愿活動很容易演變?yōu)榉抢碇堑谋┝顒?,因而在各個國家,請愿的形式和規(guī)模都有很嚴格的要求。但是互聯(lián)網(wǎng)的加入使請愿變得便捷而單純,目前學術界關注的請愿活動也多為電子形式。一些西方國家,如德國和蘇格蘭都在大力推廣電子請愿參與[14]。中國也在不斷地發(fā)展著一些直接參與的手段,例如在參與式預算計劃推行中實施的意見收集。參與式預算在中國的推行可以說是一個創(chuàng)新性的進步,在試點城市推行這項政策表明了中國在建設社會主義民主道路上的努力和探索。意見收集工具是參與式預算推行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普通公民對于政府公開的預算的計劃和指標直接給予正面或者負面的反饋,這些意見將被政府決策層直接采納或參考,互聯(lián)網(wǎng)給中國直接參與帶來了可能。

2.2.3 協(xié)商參與。協(xié)商參與(Deliberativeparticipation)是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的產(chǎn)物。與傳統(tǒng)的直接參與和代議制參與不同,協(xié)商式參與側重點在關于特定政治事件和話題的溝通和討論。在政策制訂的過程中,協(xié)商參與無法起到?jīng)Q定性的作用,但是它對議程設置有著巨大的影響力。這是一個話語導向性的參與模式,它的法制性、約束性和執(zhí)行性都不如前兩種參與形式優(yōu)越,但是協(xié)商討論式的參與形式大大緩解了官民之間的隔閡,為政府同民眾的溝通建立了一種對話解決的途徑,從而減少了官民的意見沖突。這些新的交互性參與工具通常以公開對話的形式展現(xiàn)[15]。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民主理論研究展現(xiàn)出一個明顯的“協(xié)商轉向”(deliberative turn)[16],這對于許多國家來說是一個積極的轉變,以對話和討論為主的協(xié)商式參與既減少了民眾的參與成本,也降低了參與過程中可能發(fā)生的官民沖突幾率。協(xié)商參與的參與者可以是與利益相關的組織也可以是單獨公民。除了上面提到的公開論壇形式,一些微型公民團體比如公民陪審團等也屬于協(xié)商式參與,陪審團根據(jù)隨機挑選出的協(xié)商代表對熱點的議題和政治事件進行討論。在這里,參與者雖然也是通過選擇產(chǎn)生的,但由于是無意識的隨機選擇,所以這種參與更偏向協(xié)商而非代議制。協(xié)商式參與的發(fā)展使得原先在社會上較少有發(fā)聲機會的團體終于可以直接表達自己的意愿,如西方一些國家形成了類似咨詢委員會的團體,他們?yōu)椴煌纳鐣后w尋求政治利益。由于協(xié)商式參與多在一種非正式且非憲法涵蓋的情況下進行,因此它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值得進一步商榷。同時,協(xié)商參與的整個過程存在著多種無法控制的變量,如參與者的政治水平良莠不齊,政治訴求多樣等等,因此其結果往往缺乏約束力和實效性。網(wǎng)絡協(xié)商參與的形式是多樣的,它包含了網(wǎng)上論壇,網(wǎng)絡會議,網(wǎng)絡開放空間和電子郵件等等。普通公民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直接參與政治問題的討論,極大地降低了公民政治參與的門檻。中國在每年三月召開兩會的時刻,都會建立“網(wǎng)上兩會”公共討論平臺,使人們有了直接參與國家大事討論的機會。

2.2.4 示威參與。示威參與(Demonstrativeparticipation)是一種非官方組織的參與手段,它的合理性一直是學術界討論的焦點。但是由于近年來世界各國越來越多的人使用這種手段來表達自己的政治主張,因此它成為一種不可忽視的參與形式。被大部分國家推行的代議制參與是政府主導的“邀請空間”的代表,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這種參與形式的缺陷在不斷擴大,人們不再滿足于被代表代替的政治參與權并開始質疑代議制所選出的代表的合理性。這使得一種新型的象征性的示威式參與開始興起。相關的研究表明,個人主義的盛行和新式生活方式降低了人們對于長期政治組織的依賴性,人們開始傾向于短期的象征性且可以直接表達自己觀點的活動,這種類型的參與包括了理性與非理性參與兩種,其實現(xiàn)途徑都是由民眾直接向決策層傳達意見,這其中的手段有的較為平和,如給領導寫信,向代表反映情況。也有比較激烈的形式,如示威游行,甚至是武力暴動。一些理論學家將那些過于激烈且非理智的自下而上的參與手段排除在政治參與的定義之外,本文對政治參與的界定也僅限于對于政治制定過程產(chǎn)生影響的活動,所以武力沖突和暴動并不在此研究范圍內。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民主意識的提升,自“協(xié)商轉向”后,社會運動的走向開始傾向于激烈,直接的手段,如2008年在南非發(fā)生的示威活動,還有德國2011年斯圖加特發(fā)生的市民抗議活動,而網(wǎng)絡示威活動的最有名的案例來自于“阿拉伯之春”事件[17]。

示威參與源于示威民主理論,側重的是象征性的參與和表現(xiàn)力。大部分的示威參與表達的是一種政治立場或顯示某個政治團體的所有權。因而,這種形式的參與屬于“發(fā)明空間”既由民眾自發(fā)自下而上的一種主動意識的參與行為。在新興的示威參與中,暴力對抗不再是主流,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更為緩和和理智的方式,如抗議活動,快閃,以及民間社會團體組織的公民信息系統(tǒng)。這些參與活動由事件所主導,多因政治治理不當、腐敗、社會不公,或政策制定異議引起。社交網(wǎng)絡是最著名的示威式網(wǎng)絡參與工具,網(wǎng)頁論壇,博客等都屬于這個范疇,中國的新浪微博是最有名的言論集散地。雖然社交網(wǎng)絡多以言論和溝通為主,但是大部分社交媒體上的討論缺乏審議質量和相應的政治信息,它們比起一般協(xié)商更具攻擊性。

2.3 混合參與

近幾十年間,世界的政治格局發(fā)生劇變,無論是傳統(tǒng)的資本主義國家還是非資本主義國家都在通過不斷地改革來提升自己的國際競爭力。各國都在通過增加民眾參與的方式來達到穩(wěn)固政權的目的。單憑一種參與模式已無法滿足人民日益提升的政治需求,結合線上和線下的混合型參與模式已成為各國研究的重點。比如,大部分民主國家使用的協(xié)商+直接的參與模式獲得很好效果,Goodin提出的“先討論,再投票”(“first talk,then vote”)[18]印證了此觀點。曾被政治學界質疑的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不但沒有給政府治理帶來威脅,反而極大地提升了政治參與的維度和質量。

中國自建國以來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人大代表所屬的代議制參與是中國最明顯的政治參與形式。同時,每年與人大代表會議同時召開的全國政協(xié)會議是協(xié)商參與的體現(xiàn)。除此之外,直接參與和示威參與在中國也都有相應的實踐。比如中國在十多年前引進的參與式預算項目就是直接參與的體現(xiàn),雖沒有大規(guī)模推行,但就從試點城市的數(shù)據(jù)來看,其前景是樂觀的。示威參與在中國并不如西方國家那么普遍,但是近幾年網(wǎng)絡的快速發(fā)展使得線上示威參與得到了提升,一些網(wǎng)絡反腐事件如“表哥”“房姐”等案件的曝光充分體現(xiàn)了線上示威參與的影響力。

3 結論

政治參與作為維護政治穩(wěn)定最基礎的手段,既簡單又復雜。它可以成為維護一個社會和政體穩(wěn)定的關鍵因素,也可以成為顛覆一個政權的導火線。如何合理地運用政治參與手段是每個政府需要思考的問題?;ヂ?lián)網(wǎng)不僅拉近了人與人的關系,也給人們參政議政帶來了新的可能。原先單向的參與模式被打破,雙向的參與空間已經(jīng)形成。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和信息交流使得混合式的參與模式成為了每個社會必須實行的手段。雖然,混合參與空間理論建立在民主社會的基礎上,但由于中國一直在探索實行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道路,在很多方面借鑒了西方民主制度的優(yōu)點,因此這一理論同樣適用于中國社會。中國目前也是一個具有多維度混合型參與的社會,雖然各個方面發(fā)展良莠不齊,但是中國為增加公民參與所作的努力是不會停止的。

[1]張欽朋,馬海龍.論政治參與的度[J].長白學刊,2009(4):34-37.

[2]馬小娟.論我國公民政治參與新動向[J].東南學術,2013(1):34-39.

[3]Popkin S.The Reasoning Voter:Communication and Persuasion in Presidential Elections.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1:10

[4]胡榮.社會資本與城市居民的政治參與[J].政治學研究,2008(5):142-159.

[5]潘祥輝.去科層化:互聯(lián)網(wǎng)在中國政治傳播中的功能再考察[J].浙江社會科學,2011(1):35-43.

[6]郭小安.網(wǎng)絡政治參與和政治穩(wěn)定[J].理論探索,2008(3):127-129.

[7]Whyte A.,Macintosh A.Evaluating How E-participationChangesLocalDemocracy.EGovernment Workshop’06(eGOV06).September 11 2006,Brunel University,West London.2006:9

[8]Kersting N.Online Participation:From'Invited'to 'Invented'Spaces.InternationalJournalof Electronic Governance.Volume 6,Issue 4 DOI: 10.1504/IJEG.2013.060650.2013.

[9]BarnesS.H..,KaaseM.PoliticalAction:Mass Participation in Five Western Democracies,Sage,Beverly Hills.1979:1

[10]Kersting,N.TheFutureofElectronic Democracy,In:Kersting,N.(ed.)Electronic Democracy(Opladen:Verlag Barbara Budrich),P11-44.2012

[11]Gibson R.,Nixon,P.,Ward,S(Eds.)Political Parties and the Internet:Net Gain?Routledge,London.2003.

[12]Kersting N.,Baldersheim,H.(Eds.)Electronic Voting and Democracy.A Comparative Analysis. Palgrave Macmillan,Houndmills.2004.P97-108

[13]Qvotrup M.Referendums Around the World,Palgrave,London.2013.

[14]Hansard.Society‘Digital Democracy in Scotland andWales:LaggingorLeading?’,Digital Papers,Vol.4,No.2,http://hansardsociety.org. uk/files/folders/2913/download.aspx.2011.4

[15]KerstingN.(Ed.)PolitischeBeteiligung. EinführunginDialogorientierteInstrumente Politischer und Ggesellschaftlicher Partizipation. VS-Springer,Wiesbaden.2008.

[16]Dryzek,J.Deliberative Democracy and Beyond: Liberals,Critics,Contestations,Oxford University Press,Oxford.2002.

[17]NorrisP.PoliticalMobilizationandSocial Networks.The Example of the Arab Spring’,in Kersting,N.(Ed.):ElectronicDemocracy,Verlag Barbara Budrich,Opladen,P53-76.2012.

[18]Goodin,R.E.Innovating Democracy:Democratic Theory and Practice after the Deliberative Turn,Oxford University Press,Oxford.2008.

責任編輯趙繼棠

10.14180/j.cnki.1004-0544.2017.05.018

D252

A

1004-0544(2017)05-0099-05

諾貝爾·克里斯丁(Norbert.Kersting)(1961-),男,德國北威斯特法倫人,德國明斯特大學政治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朱一湄(1988-),女,河南鄭州人,德國明斯特大學政治科學學院博士生。

猜你喜歡
代議制示威協(xié)商
論協(xié)商實效與協(xié)商倫理、協(xié)商能力
落實目標的雙翼:主線與問題——以人民版《英國代議制的確立和完善》一課為例
Rheolog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Modifed Asphalt
教學內容整合中主線確立應遵循的原則——以“英國代議制的確立和完善”為例
代議是政治構成的第一原則
浙江人大(2016年1期)2016-09-10 07:22:44
以政協(xié)參與立法深化協(xié)商民主
“歐美資產(chǎn)階級代議制的確立與發(fā)展”專題易誤辨析
協(xié)商民主與偏好轉變
第1108次示威
“高聲”示威
南川市| 沙坪坝区| 新兴县| 乐业县| 阿拉善左旗| 清远市| 瑞丽市| 惠东县| 左权县| 靖安县| 兰西县| 涡阳县| 邢台县| 邛崃市| 宣城市| 青冈县| 张家界市| 隆回县| 兴和县| 武城县| 米林县| 阿鲁科尔沁旗| 故城县| 宁海县| 海南省| 屏东县| 丰宁| 台南县| 滨海县| 广丰县| 旌德县| 达拉特旗| 望奎县| 阿鲁科尔沁旗| 南昌市| 西城区| 临洮县| 万年县| 武强县| 五华县| 乌兰察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