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我在臺灣訪辜振甫余紀忠

2017-06-05 17:11周瑞金
世紀 2017年3期
關(guān)鍵詞:中國時報老先生

周瑞金

辜振甫:臺灣儒雅精明實業(yè)家

兩岸對話協(xié)商開啟人

我與辜振甫先生素昧平生,我是在1993年到人民日報社履新后,從新加坡第一次“汪辜會談”的新聞報道中認識了他。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辜振甫先生,以推動兩岸關(guān)系走向和平統(tǒng)一,作為兩岸協(xié)商對話的開啟人,而青史留名。

新加坡“汪辜會談”后,由于李登輝訪美攪局和陳水扁當選“總統(tǒng)”鼓吹臺獨,兩岸關(guān)系停滯了五年多。直到1998年初,汪道涵先生審時度勢,主動出招,讓海峽兩岸關(guān)系協(xié)會在2月24日、3月11日、3月26日分別三度致函臺灣?;鶗?,熱誠邀請辜振甫先生率團前來祖國大陸訪問。經(jīng)過兩會副秘書長級、秘書長級負責人在北京、臺北的多次磋商準備,1998年10月14日辜振甫先生率領(lǐng)海基會參訪團終于在海內(nèi)外的關(guān)注之下抵達上海,開啟了有歷史意義的新一輪“汪辜會晤”。

辜振甫夫婦抵滬的第二天,汪道涵攜夫人在上海新錦江大酒店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茶憩”。當時,汪、辜兩位老者神清氣朗,一邊品茗,一邊交談,相談甚歡,不時地用手勢加強語氣。而兩位夫人則輕依著茶幾,悄聲話著家常。 在汪辜兩次會晤后,雙方達成了兩會要進行包括政治、經(jīng)濟等問題的對話,汪道涵會長在適當時候應邀赴臺訪問等四項共識。接著,辜振甫夫婦去北京,會見了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江總書記對兩會達成的四項共識表示贊賞,并就兩岸關(guān)系的重大問題發(fā)表了意見,也坦誠地聽取了辜振甫先生的意見。

就在這樣的兩岸關(guān)系發(fā)展新背景下,我率領(lǐng)人民日報社新聞代表團一行五人,于1998年10月27日啟程訪臺,適值辜振甫先生成功參訪大陸返臺一周之后。

這次邀請我們代表團訪臺的是國民黨“中央通訊社”,汪萬里社長按我們要求作了精心的安排。很有幸,我們到達臺灣的翌日,即10月28日上午,辜振甫先生就在臺北市錦州街口的造型秀麗的臺泥大廈,在自己平時工作的寬敞辦公室,親切地會晤了我們代表團一行。

辜振甫先生的辦公桌上有塊銅牌,上面刻著美國總統(tǒng)里根的一句名言:“You can accomplish much if you don't care who gets the credit.Renoald Reagan 1972”。辜振甫先生把它翻譯為:“不居功,成就會更大?!庇谑牵爸t沖致和,開誠立信”就成了他人生的一條座右銘。辜先生一向主張“鴨子”哲學,認為一切有成就的大企業(yè)家、大商人,都應當像鴨子那樣“腳在浮水,卻不外露”,踏踏實實、兢兢業(yè)業(yè)做事,而不顯山不露水。由是,辜振甫先生在臺灣工商界贏得甚佳口碑,并締造了一流的政商關(guān)系。無論在蔣介石時代還是蔣經(jīng)國時代,抑或是李登輝時代,辜振甫家族都立于不敗之地,在經(jīng)濟貿(mào)易界有著廣泛的影響力,成為臺灣一代既精明又儒雅的著名實業(yè)家。1998年他名列臺灣百大富豪第11位,1981年出任國民黨中常委,1991年被委任為“總統(tǒng)府資政”。上世紀50年代以來,他經(jīng)常銜命為臺灣周旋于國際談判桌之間,因此獲得“專業(yè)經(jīng)貿(mào)大使”的美譽。1990年11月海基會成立,他成為董事長的不二人選。

那天我們就在奉行“鴨子哲學”的辜先生辦公室,進行了一個多小時的無拘束的交談。一開頭他十分感慨地談大陸之行與汪老會晤的感受。他說:“我有五十五年未到北京,五十三年未到上海,再到大陸我有驚世之感,和以前的情況不能比。大陸二十多年來改革開放成功的景象,令我印象深刻。這次與汪老會晤是在兩岸關(guān)系的冰凍很久后舉行的,顯示了兩岸以協(xié)商代替對立時代的來臨。我看,兩岸只要多接觸,以中國人的智慧一定能找出一條解決問題的路子來的?!惫枷壬f這次大陸行,與江澤民和汪道涵先生見面聊天情景,頗為感奮歡愉。他特別說到在臺灣“立法院”報告大陸行時,有三位立法議員高興得唱京戲,還有人給他獻花,這在“立法院”是前所未有的。他還說“行政院長”蕭萬長急于了解大陸情況,在他返回臺灣第二天,就特請辜先生共進晚餐,詳盡聽取大陸行的情況報告。臺灣政界人士大都正面看待四點共識,各部門也都著手作出規(guī)劃,推動兩岸關(guān)系。

我在訪談一開始,就轉(zhuǎn)達了汪道涵會長對他的誠摯問候!辜先生說:我們是老朋友了。這次我們會晤獲致四點共識,江澤民先生完全贊同,也說了讓雙方受到鼓勵的話。我很受鼓舞,這是很好的開始。照此方向走,彼此會拉得更近,大陸和臺灣為什么不能在一起?

我了解辜振甫先生祖籍在福建閩南,就說與他還有鄉(xiāng)親之誼。我的祖上也是福建惠安、同安那一帶人,清初遷到浙南溫州地區(qū),至今我的一家都還講閩南話。到臺灣聽到鄉(xiāng)音有“回鄉(xiāng)”之感。

聽我談起鄉(xiāng)誼,辜先生說他與大陸的關(guān)系很復雜很深厚,盛宣懷的女婿是他的舅舅,沈葆楨的媳婦是他的姨媽,辜鴻銘是他的堂伯父。

在談到辜老很喜歡京劇,與汪道涵先生有共同的愛好時,辜先生說自己的京戲老師是已故世的孟小冬,人稱“京劇冬皇”?,F(xiàn)在她的門生只剩下兩人,另一位是九十多歲的老先生了。他說喜歡京戲是源自父親是戲迷,父親告訴他不要忘記自己是中國人,唱戲、看戲會了解中國人的歷史和為人之道。正如汪道涵先生說,京劇是迷人的,一迷上就忘不了。

在談及兩岸協(xié)商中斷了好幾年,如何以這次“汪辜會晤”為新起點推進兩岸關(guān)系時,辜振甫先生說,在進行政治談判前的程序性協(xié)商時,要關(guān)注與人民權(quán)益有關(guān)的事務的處理。到目前為止,臺灣已有1200萬人次到大陸,臺商有百億元的投資在大陸,有30萬臺商在大陸做事,有8萬至9萬人結(jié)成夫妻。這當中當然有問題產(chǎn)生,但是不要因為個案的發(fā)生而傷了兩岸的感情。雙方在談的過程中一定會碰到政治性障礙問題,那就可以拿出政治性障礙來談,不偏廢。這樣可以取信于民,老百姓覺得我們在解決他們的問題,如此兩岸民間關(guān)系會拉得近些,也可建立長遠的關(guān)系。

他進一步說,兩岸問題不是國際關(guān)系,不需要國際見證,關(guān)鍵是彼此要相信。他向來主張不要回避任何問題。大家多溝通,中國有句古話,“見面三分情”,多見見是有益的。沒有什么話,就是“今天天氣如何”也好。不見面就會有誤會。隔海放話,有時越放越糟,誤會加深,產(chǎn)生誤判。

接過辜老話題,我問他對未來落實四點共識有何高見?他說臺灣方面是希望走得快些。這個月26日全國青聯(lián)邀請臺灣一個青年訪問團訪問大陸,后面有臺灣言論界、司法界人士組織的訪問團到北京,研討共同打擊犯罪問題,還有漁業(yè)糾紛問題。兩岸要加強各階層的交流,不要為一些瑣碎的事傷害大局。臺灣現(xiàn)在已開始規(guī)劃汪道涵先生來訪事宜,在汪來以前,唐樹備、張金成會先來,預先溝通辜汪再次會晤的議題。作為辜汪第二次會晤也可以,作為參訪也可以,兩岸之間的參訪也是很有用的,兩會董事長見面對兩岸、兩會關(guān)系發(fā)展有指標性意義。對汪先生到臺灣訪問,還有一點時間好好規(guī)劃。兩岸的事不能太著急,因為兩岸隔絕多年,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政治、社會體制,今后交流多一些,彼此的了解會增加很快,在這一基礎(chǔ)上發(fā)展,兩岸一定會越走越近。

我接著向他請教這次會晤雙方主要的分歧是什么?辜先生直言不諱地說,國際空間問題,這是臺灣人最傷心的了。臺灣人個個有獨立奮斗的性格,現(xiàn)在可以當家作主了,都希望有一個光明的未來,與大陸人民一起創(chuàng)造中華文明,這個心愿是存在的。二次大戰(zhàn)后,一些殖民地紛紛獨立,臺灣沒有獨立。要承認這個分治狀況,現(xiàn)在臺灣與大陸沒有統(tǒng)一是前提,要在沒有統(tǒng)一的前提下談統(tǒng)一。在國際外交上不要打壓,臺灣沒有一定的國際空間,有些人是會豁出去的。兩岸文化相同,很多事情一點就通。對發(fā)展國際空間的對峙狀態(tài),我認為這中間不要刻意去講,要為臺灣留一點空間,特別是政府發(fā)言人在發(fā)表談話時要注意,犯不著刺激臺灣。當然,你們不刻意去講,這邊也不要太過敏。這種事大家要相互體貼些比較好。我這次與江澤民先生、錢其琛先生聊得很好,很有幫助。

談到這里,辜老先生感慨地說,我這一輩的人在有生之年也許看不到兩岸統(tǒng)一了。今年我已83歲,所剩時間不多。我的經(jīng)歷很復雜,從日本占領(lǐng)到現(xiàn)在,我想為年輕人留下一些東西,趁糊涂之前寫點書,有我這樣經(jīng)歷的人不多。我這個年齡已經(jīng)無所求,只想為兩岸統(tǒng)一貢獻一點力量,希望兩岸統(tǒng)一快一點。這是他真情的流露。

最后,辜老先生談到,這次參訪大陸的唯一遺憾,是沒有與朱镕基先生見面聊天。亞洲金融風暴還沒有停止,他很想跟朱總理談談金融問題,還有一些具體的經(jīng)濟問題,希望下次去有機會與他見面談話。

一個多小時的愉快交談很快過去了。在即將告別時,辜振甫先生與我們代表團全體成員熱情握手,并在他辦公室親切合影留念。據(jù)后來“中央社”記者說,這是辜老先生晚年與大陸來訪代表團,最輕松自如的一次暢談,也是他生前少有的對兩岸關(guān)系充滿樂觀期待的一次交談。

遺憾的是,不久李登輝拋出“兩國論”,使他在臺灣與汪道涵先生再度會見的愿望破滅了。設(shè)身處地想想,辜老先生當時是什么心情,可想而知。辜先生一直認同“一個中國”,使海峽兩岸的交流與對話有了基礎(chǔ),并借此促成“九二共識”“汪辜會談”和“汪辜會晤”。這是他一生最輝煌的業(yè)績??上?,他多年傾注的心血,卻被兩位同是祖籍福建的麻煩制造者李登輝、陳水扁,或明或暗地給“蒸發(fā)”了。因此,垂暮之年的辜振甫常懷遺恨,并積郁成疾,在2000年赴美做腎臟手術(shù)。在美國治病期間,他仍然放不下被陳水扁隨意操弄越弄越僵的兩岸關(guān)系,50年沒再作詩的他感于時局,特地吟詠《落葉三題》詩以抒發(fā)心情,并贈國民黨主席連戰(zhàn)先生。病中的辜振甫先生,每天早上一定要看臺北傳來的報紙,看臺灣的電視新聞,了解臺灣的局勢。有次,他叫妻子攙扶,看看外面有沒有喜鵲,有沒有喜鵲帶來的喜訊。這是辜老先生晚年,期待與失望相交織的何等復雜而悲愴的心情!

2005年1月3日,88歲的辜振甫先生與世長辭。當天,汪道涵先生給辜振甫先生的夫人辜嚴倬云女士發(fā)去唁電,對辜先生逝世深表哀悼:“ 驚悉振甫先生遽歸道山,哲人其萎,增我悲思。 振甫先生致力于兩岸關(guān)系凡一十四年,夙慕屈平詞賦,常懷國家統(tǒng)一,私志公義,每與道涵相契。汪辜會談,兩度執(zhí)手;九二共識,一生然諾。而今風颯木蕭,青史零落,滬上之晤,竟成永訣。天若有情,亦有憾焉。 兩岸之道,唯和與合,勢之所趨,事之必至。期我同胞,終能秉持九二共識與汪辜會談之諦,續(xù)寫協(xié)商與對話新頁。庶幾可告慰先生也?!?/p>

接著,辜嚴倬云女士致信汪道涵先生,誠邀他赴臺北參加辜振甫先生的追思會。2005年1月30日,90歲的汪道涵先生發(fā)表談話,他將委托個人代表前往辜振甫先生的靈堂吊唁,并向辜嚴倬云女士轉(zhuǎn)交親筆信,稱“唯道涵髦年,杖履不便,未克親赴為憾。今特托亞夫、亞飛二君執(zhí)禮代行,以申我悃。老友永逝,精神長存。云海遙念,思緒無限”。

2005年5月2日,汪道涵先生會見來訪的國民黨主席連戰(zhàn),祝愿連戰(zhàn)主席“和平之旅”成功,連戰(zhàn)主席當場將辜振甫先生生前來不及送給汪先生的自己畫作《紗帽山俯瞰》,鄭重地贈送給汪先生。

歷史常給人以“萬事天定,人生如寄”的感慨。兩岸聞名遐邇的“汪辜會談”,兩位主角、好友、會談伙伴,誰也料不到,一個在年頭(2005年1月3日),一個在年尾(2005年12月24日),相繼駕鶴西行。兩位老先生一為儒宦,一為儒商,共同酷愛中華文化,同樣學貫中西、儒雅倜儻,如此緊密相隨,也許他們可以在天上相逢神聊,但在人間已成絕響!

余紀忠:臺灣新聞報壇一巨擘

兩岸統(tǒng)一模式倡言人

1998年10月人民日報社新聞代表團訪問臺灣,遍訪了臺北主要報社,10月30日下午來到中國時報社,與報社骨干編輯記者座談,我單獨拜會中國時報新聞集團余紀忠董事長,那一幕情景和感懷留給我至今難以忘懷的印象。

我與余先生是神交多年的新聞報界同行。上世紀80年代中期,解放日報社訂有臺港澳的主要報紙,我每天瀏覽臺灣的《中國時報》《聯(lián)合報》和香港的《信報》《明報》。我通過《中國時報》的社評對余紀忠先生愛國情懷早有所了解。上世紀90年代初,我又有幸與余老先生有過一段相互切磋兩報合作辦雜志的難忘交往。

余老先生是臺灣最大的民營報紙《中國時報》創(chuàng)辦人。他一生充滿瑰麗而傳奇的色彩。1932年他從南京中央大學(即今南京大學前身)歷史系畢業(yè),1933年赴英國倫敦大學政治經(jīng)濟學院留學。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fā),余先生當即義無反顧中斷學業(yè),由英倫兼程返國投筆從戎,投入全面抗日戰(zhàn)爭??箲?zhàn)勝利時,他擔任青年軍某師政治部主任,中將軍銜,曾任國民黨中宣部特派員等職務。1949年他舉家遷居臺灣,1950年在臺北創(chuàng)辦了《征信新聞》,1968年印刷出全亞洲第一份彩色報紙,為全球華文報紙開啟了彩印報紙的時代。從此《征信新聞》改名為《中國時報》,余先生明確提出《中國時報》的辦報理念是“政治民主、民族認同、穩(wěn)定大局”,并以“開明、理性、求進步;自由、民主、愛國家”作為辦報宗旨?!吨袊鴷r報》對臺灣和國際某些重要問題的評論、報道深受島內(nèi)朝野重視,發(fā)行量不斷擴大,上世紀70年代末便突破日發(fā)行100萬份。1975年又決定走出臺灣到美國辦報,9月《美洲中國時報》在紐約和洛杉磯兩地正式發(fā)行,深受北美的華僑華人歡迎。

余先生傾心新聞事業(yè),大力發(fā)展海外華人知識分子讀者群,開創(chuàng)了中國時報新聞集團。旗下《時報周刊》《時報雜志》《工商時報》《中時晚報》等相繼創(chuàng)辦;又從報紙、雜志,發(fā)展到出版業(yè)、影視業(yè)、旅游業(yè)及文化產(chǎn)業(yè)等。尤其《中國時報》的言論風格從一開始就富有自由民主色彩。余先生有意識借助報紙影響力促進島內(nèi)政治革新,在新聞報道和評論上經(jīng)常新意迭出。臺灣很多學者、政壇人士及企業(yè)家都習慣把《中國時報》的社論作為島內(nèi)政治氣候的風向標。1984年《美洲中國時報》在洛杉磯奧運會報道時,頂著“為匪作倀”的巨大壓力,大幅報道大陸選手榮獲十枚金牌的消息,引起島內(nèi)外輿論轟動,也遭到當局打壓,曾一度被停刊。

我們到《中國時報》參訪時,中時新聞集團已成為臺灣最有影響力的新聞媒體之一,擁有報紙、雜志、出版社和互聯(lián)網(wǎng)業(yè)務,旗下共有20多家公司,員工近萬人。集團董事長余先生,成為臺灣輿論界的巨擘,社會的風云人物,歷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常委、中央評議委員會主席團主席、臺灣當局“國家統(tǒng)一委員會”委員。

由于具有豐富的政治閱歷和新聞經(jīng)驗,余先生對政治、社會與文化動態(tài)十分敏銳。早在1992年秋,他看到鄧小平南巡講話激起大陸新一輪改革開放熱潮,就敏銳判斷推動兩岸關(guān)系的有利時機到來。他主動派《中國時報》兩位骨干編輯胡鴻仁和杜念中來上海,與我商談合作辦刊事宜。我先征求汪道涵先生的意見,得到他的首肯以后,又請示了市委主管的領(lǐng)導,然后派出解放日報社賈安坤、俞遠明兩位編委級的編輯,與之協(xié)商談判,共同確定辦刊宗旨為推動兩岸經(jīng)濟、文化、社會的交流,每月一期,在兩岸三地發(fā)行?!吨袊鴷r報》與《解放日報》各自設(shè)立編輯部,由賈、俞、胡、杜四人小組決定每期刊登內(nèi)容,分頭組織稿件,最后由我和余紀忠先生共同審定,雙方各具否決權(quán),只有我們兩人一致認同的稿件才能刊登??镌谂_北印刷,重點在大陸和臺灣發(fā)行。出版、印刷、發(fā)行事務由四人小組負責裁定。賈安坤作為小組的牽頭人,四人小組曾在解放日報社舉行過四五次往復商談。最后,我與余先生批準了四人小組提交的關(guān)于雙方合作出版刊物的報告,確定了刊物名稱為《太平洋經(jīng)濟評論》。四人小組很快就在1993年初合作出版了《太平洋經(jīng)濟評論》月刊的試刊號,印刷了幾百本分別贈送臺灣和大陸各界人士閱讀,征求意見,獲得各方好評。汪道涵先生也十分贊賞,兩岸雙方媒體都很高興。遺憾的是,1993年4月中央發(fā)來調(diào)令,要我到人民日報社履任新職。我把此事移交給報社另一位負責人,雖然雙方也進一步商談了幾次,終無進展,后胎死腹中。

因為有以上的交往背景,1998年10月30日當我率人民日報新聞代表團到《中國時報》參觀訪問時,余先生與我相見,雖是第一次面晤,卻神交已久,像老朋友一樣握手擁抱,親切熱烈,坦誠交談。余先生時年88歲,身體健碩,精神矍鑠,談吐儒雅,侃侃而談。他在大陸生活40個寒暑,在臺灣度過近50個春秋,對兩岸一直存有深厚的感情。

在與他單獨交談的一個多小時里,他對兩岸局勢清晰的分析,堅定主張兩岸統(tǒng)一的立場,令人嘆服。但對如何實現(xiàn)兩岸統(tǒng)一的路徑,他并不贊成簡單的“一國兩制”說法。他開誠布公對我闡述了自己經(jīng)過長期縝密思考提出的獨立見解。他說,鑒于臺灣與香港的政治地位不同,要承認中華民國客觀存在這個現(xiàn)實,先走中華邦聯(lián)的道路,然后與香港、澳門一起組成大中華聯(lián)邦,實現(xiàn)真正的中華民族大統(tǒng)一。談到興起,他竟拉著我的手離開報社辦公室,帶我到他家的大書房,親切而坦誠地向我出示了1995年臺海兩岸局勢緊張時,他與新加坡總理李光耀互相交換信函、商議對策的親筆函件,還向我講述了國民黨連戰(zhàn)主席當時到他書房交換意見的經(jīng)過。他說,他倡言的“中華邦聯(lián)”的兩岸統(tǒng)一模式,得到了連戰(zhàn)先生的贊同,也得到李光耀總理的賞識。

在談到運籌《中國時報》新聞集團的成功經(jīng)驗時,余先生說了一段老報人的話,給我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報紙一定要有自己觀察新聞事件的視角,要有獨立發(fā)聲的勇氣,關(guān)鍵時刻不能成為緘口金人。如果國無諍臣,官無諍友,民無諍言,那是我們報人的失職,也就不得不為國事前途慨嘆了!”當時,我一瞥余老先生的書房,墻上掛著名家書贈的一副對聯(lián):“高論明秋水,貞心比古松”,這確是他的人品、文品、報品的真實寫照??!

那天《中國時報》同仁們盛情炙人,晚宴上雙方都開懷暢飲,喝掉好幾瓶“金門特高”。晚宴后黃肇松社長陪同我們參觀報社,我們在夜班編輯部的一張大辦公桌前停了下來。黃社長介紹說,這是中國時報新聞集團董事長余紀忠老先生的辦公桌。我當場驚訝地問,他老人家已88歲高齡,晚上還來值夜班嗎?黃社長點頭肯定說,他一般晚上9時半來這里看當天要聞和審改社論。他一直主持報社社論委員會,定期確定社論選題,并審定社論,有時還親自執(zhí)筆起草涉及兩岸關(guān)系的重要社論。聽了介紹,我佇立余老先生值夜班的辦公桌前,沉思良久,心潮澎湃。

這種把生命與事業(yè)緊密結(jié)合在一起的老報人敬業(yè)精神,確實令人感動。我絕對沒有想到,他老人家如此高齡還能堅持上夜班,主筆政。當時我腦海里很快閃現(xiàn)著:大陸有哪位報業(yè)集團的董事長還上夜班主筆政?大陸全國知名的報紙哪還有年過八十的老總?cè)栽跒閲遗c新聞傳媒的大政操勞?由此我產(chǎn)生一個“余紀忠情結(jié)”:職務可以到齡,責任沒有年齡限制;官可以不當,文章不可不寫。即使退休了,也應當以余老先生為榜樣,繼續(xù)揮筆讜論國是。因此,2004年我退休以來,正是這個“余紀忠情結(jié)”,讓我這10多年筆耕不綴,不斷為改革開放吶喊和鼓呼。

我們新聞代表團返回北京后,曾在《人民日報》連續(xù)發(fā)表六篇訪臺新聞報道,并向中央有關(guān)領(lǐng)導送呈訪臺總結(jié)報告。我在報告中突出了余先生為化解臺海兩岸僵局,提出“中華邦聯(lián)”架構(gòu)的倡言。翌年5月,余先生重返大陸故鄉(xiāng)途中,在上海受到汪道涵先生熱情接待,并在汪先生邀請下到達北京,于5月18日在釣魚臺國賓館受到江澤民主席親切會見,兩人暢談了110分鐘。余先生向江主席詳細闡述了兩岸統(tǒng)一的“中華邦聯(lián)”模式,江澤民主席認真聽取后,對余先生說:“今天碰面,我們難得有這一番暢談!”

2000年9月,《中國時報》創(chuàng)辦50周年前夕,余先生親撰長文,呼吁臺灣當局痛下決心,與主張“兩國論”者劃清界線,強調(diào)中華民族不能分離,矛頭無畏直指李登輝。2001年10月,余先生和夫人捐資150萬美元建造的南京大學浦口校區(qū)教學實驗大樓“玉輝樓”落成啟用。此前,余先生曾捐資743萬美元設(shè)立“華英文教基金會”,專門資助母校南京大學提升學術(shù)水平。

2002年4月9日余紀忠老先生在臺北逝世,享年93歲。《中國時報》在題為《一代報人的典型、一世理念的堅持》的社論中說,余先生由于他親歷戰(zhàn)禍頻仍、黎民生離死別的滄桑悲劇,“不愿再見到兩岸同胞兵戎相見”,因而余先生晚年一直殫思竭慮,為兩岸如何邁向和平的進程“尋找模式與出路”。南京大學仙林校區(qū)將學校一棟基礎(chǔ)實驗大樓命名為“紀忠樓”,2012年南京大學仙林校區(qū)校史館又為余紀忠先生設(shè)立永久陳列特展。

我于4月12日給余老先生長子余建新(2001年他從余老先生手中接過中時新聞集團董事長的職務)發(fā)去唁電表示深切哀悼:“余老先生青年時期愛國心熾,投筆從戎,返國抗日;中年時期嘔心瀝血,創(chuàng)辦報業(yè),中時業(yè)臻巔峰;晚年致力兩岸和平統(tǒng)一,悉心斡旋,慷慨文章。其一生高論明秋水,貞心比古松,堪稱報界巨擘、愛國耆宿。憶及九十年代初期余老先生勠力推動中國時報與解放日報合作,以及1998年人民日報新聞代表團訪臺時余老先生同我促膝長談,其情其景,歷歷在目,無限感懷。先生雖逝,精神永在,事業(yè)永在,愛心永在?!?/p>

我的唁電被顯著刊登在當時的《中國時報》上。

寫于2017年春節(jié)

猜你喜歡
中國時報老先生
100萬只貓
“立委”日歷
發(fā)雞排
有我在,你怕啥
有我在,你怕啥
回顏術(shù)
年 輕
才七十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