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面觀,是中國文化特有的,指中國人比較看重為人處世的心態(tài)?!爸袊说哪?,不但可以洗,可以刮,并且可以丟,可以賞,可以爭,可以留?!边@就是中國人特有的文化特征。
【大家談】
“面子”是任何一個在中國生活過的人或接觸過中國人的人都能感受到的一種文化心理現(xiàn)象。自19世紀(jì)末,美國傳教士明恩溥在其轟動西方一時的《中國人的特性》一書中把它看作是中國人性格上的第一特征起,關(guān)于面子研究便由此拉開了序幕。魯迅當(dāng)時就因為受此書的影響而認(rèn)為“支那人的重要的國民性所成的復(fù)合關(guān)鍵,便是這‘體面”。十年之后,林語堂在他的成名作《吾國與吾民》一書中提出極為相似的觀點(diǎn),“面子”是統(tǒng)治中國人的三位女神中最有力量的一個,中國人正是為它而活著。
【形成原因】
1.面子的功能印象整飾功能。
一方面,臉是最能顯示一個人的外貌的,中國人重視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會特別注重外形的塑造與護(hù)理,以顯示自己的優(yōu)點(diǎn);另一方面,一個“有面子的人”,無疑擁有一種巨大的、有形的或無形的資產(chǎn)。
2.社會交換功能。
在中國這個禮儀大邦,人們十分重視“禮尚往來”,所謂“來而不往,非禮也”。這種互換臉面的做法是一種培養(yǎng)人情的做法,中國人干脆將二者合一,叫作“情面”:人情式的面子。
3.受儒家文化與父母教養(yǎng)子女方式的影響。
儒家想把人塑造成臉面觀上的第一類人(君子),但它在更大的程度上只成為一種人格理想,而其實際作用卻是造就了接受或固守這一價值體系的人在現(xiàn)實社會中成為第二類人(“有臉沒面子”),同時造就了中國人在價值觀上強(qiáng)烈排斥的第三、四類人(如小人和偽君子)。
【處理方式】
正確處理好臉面的問題,是生存智慧的基本功。“臉面”心理對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樹立具有正反兩方面的影響,我們要利用人們的臉面觀,努力提高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成效。具體方法有:營造良好社會文化氛圍,將“八榮八恥”內(nèi)化為臉面的評判標(biāo)準(zhǔn);維護(hù)個體“臉面”,提高個人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自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