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琴芬
[摘 要] 提高英語教學的質量和效益,要從抓好英語的起步教學開始。英語學科的起步教學至關重要。上好第一堂課的策略、鞏固第一堂課的措施等切實幫助學生學好初中起步英語的方略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課題。
[關鍵詞]譯林英語 起步教學 策略探究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初中英語教學的成敗很大程度取決于初一年級的初始教學。學生對學習任務的情感準備狀態(tài),決定了學生的努力程度,由此可見我們搞好英語初始教學的重要性。實踐證明,在初一英語初始教學中,注重起始階段教學策略,能使學生的成績有明顯提高,也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上好第一堂課的策略
第一堂課至關重要,第一堂課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本門課程的興趣。如何上好第一堂課,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本門課程的興趣,值得我們每一個老師的思考和探索。
1.優(yōu)化教學目標設置
教學目標包括教與學兩個方面的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教學目標決定學生學習的內容,決定課堂教學活動,決定學生學習要達到水平,起著導學、導教、導測的作用。英語教學知識目標主要圍繞語音、詞匯、語法和話題等內容展開,而技能目標測的是描述學生學習后能做什么,是學生掌握了一定的語音知識后,在聽、說、讀、寫等技能方面的運用與提高。情感態(tài)度目標則是根據英語學科特點,結合教學內容和話題所要表達的情感,制定的思想品德教育目標。
我們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應注意分層制定目標。如:程度較好的學生;85%學生;全體學生;多數學生等等。同時,闡明學生經過學習要達成的知識目標、技能目標、情感目標分別是什么。如知識目標可以用:讀認、說出、拼寫、讀準、認識、了解、熟悉、理解和領悟、表達、掌握等;技能目標可以用:講述、朗讀、復述、背誦、描述、獲取、寫出、表演、交流等;情感目標可以用:喜歡、樂于、有……的愿望、尊重、愛護、珍惜、養(yǎng)成、敢于、辨別、欣賞等。比如,制定七上 Unit 6 welcome to the unit 技能目標時,我就這樣描述:“全體學生將關于食品的英文單詞按蔬菜、水果、飲料、肉類等進行分類,至少90%的人分的正確?!逼渲小爸辽?0%的人分得正確”就是一個衡量的標準,對“分類”這一行為起到了補充和限定的作用。有了這個標準,教師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就有了尺度,而學生自查也有了依據。
2.正確把握學生起點
農村中學的學生英語學習起步晚,基礎不好。作為初一的英語教師,必須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學生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比如有的孩子小學學了一點英語,有的又沒有學。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首先要做好小學到初一的英語學科的銜接與過渡教學,了解學生學過什么,現(xiàn)在要學什么,怎么學習等問題。銜接過渡的工作作好了,才能順利的進行以后的教學工作。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時時關注學生的學習需求。因為學習必須是學生個體內化的一個過程,如果教師講授的知識是學生已經掌握了,或是學生根本不感興趣的,或者教師講授的知識對學生來說太難了,這就會降低課堂教學的效率,這時教師就必須調整自己的教法要去適應學生的學習需求。
3.充分展示英語趣味
濃厚的學習興趣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啟迪他們的智力潛能并使之處于最佳活躍狀態(tài)。語言教學只有在一定的氛圍與情景中,學生才會有真實踐,才會去模仿、實踐、掌握。情景模擬符合初中學生好動、好表現(xiàn)、模仿力強的性格特點,讓語言知識借助語氣、表情、動作直接涉入到學生的大腦中,既能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使學生直接參與語言知識的交際,達到實際掌握知識的目的。在課堂上,如果由教師一人表演,學生只是一味地看、聽,他們很快會變得無精打采、興味索然。因此,一定要讓學生處于主體地位,老師努力扮好“導演”角色,以現(xiàn)學知識為導線,想盡一切辦法讓學生動起來、活起來,給學生展示所學知識的機會,讓學生體會到學會知識的快樂,從而有一種成就感。以快樂為知識的源泉,以成就為學習的動力,會讓學生慢慢走上主動參與學習、大膽開口說英語,積極動手動腦的良性英語學習途徑。
我們也應該充分利用實物、模型、卡片、掛圖、簡筆畫、投影儀、多媒體等教學設備,調動學生眼、耳、口、大腦、手等多種器官直接參與活動,刺激大腦興奮點,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一些輕松愉快、節(jié)奏感很強的詩詞、歌謠,能讓學生在節(jié)奏美、音樂美的動口過程中掌握學習內容,減輕學習負擔,降低學習難度。我們也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安排有趣的英語文化背景,讓學生在風趣、幽默的文化差異中發(fā)現(xiàn)學習英語的樂趣,同時也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提高學生準確運用語言的能力。
4.大力彰顯教師魅力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教師的魅力來源于語言藝術,注重語言的藝術感染力,善于處理各種關系。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需要具有準確的判斷能力和敏銳的觀察能力。特別是在第一堂課,應對學生抱有真誠的期待,讓學生在信任中樹立學好英語的信心,堅信并鼓勵他們都能學好英語,讓他們建立良好的學習信心,愿意為學好英語而不斷努力。
二、學用結合鞏固第一堂課的策略
光靠第一堂課的認同還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還要在緊接著的教學中繼續(xù)擴大戰(zhàn)果,注重學用結合,以達激情共振。
1.優(yōu)化英語練習設計
課堂上時間很有限,教師必須精選每個課堂練習。形式也不拘一格:口頭表達,書面練習均可。學生課余用英語的時候不多,我們必須讓學生在課堂上多動口,動手,動腦。我們不提倡題海戰(zhàn)術,但適當的題型練習,定期的檢測、適應性訓練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師要對題型進行篩選、歸類,檢測要及時,反饋信息要迅速,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及時查漏補缺。我們可以根據所教內容設置聽、說、讀、寫各方面的練習進行操練,但操練要有度,練習要得法,盡量使各層次的學生都能吃得飽、消化好。訓練的材料必須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有梯度,不僅要考慮練的廣度和深度,還要考慮練的順序和方式。如七年級英語互找答案的練習:將學生分為A、B 兩大組,A 組持有解決B 組問題的答案,B 組持有解決A 組問題的答案,A、B 兩組互相提問、互相提供答案,這種任務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英語交流的能力和互相合作學習的精神。練的內容要圍繞當課堂所授的內容,針對教學中的重點、難點、疑點、誤點,增強設計“精品”習題的意識。練習設計的形式要注意變換,如填空、選擇題、判斷題等,并采用不通的練習方式,如口頭練習,扮演練習、書面練習等。如調查: How do you go to school? What do you do at the weekend? Whats your favorite color? Have you got a computer? 通過問答形式,要求學生用英語匯報各小組調查的結果,統(tǒng)計出本班的調查結果。這類型的任務有助于學生學會如何用英語與人交流,培養(yǎng)學生學習如何獲取、處理和使用信息,對培養(yǎng)學生關注生活的精神很有幫助。
2.展示英語實用價值
英語是人們交流和溝通的工具,為更好體現(xiàn)實用性,還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感、思想、生活經歷“度身選材”。如教師可以在教學七上 Unit 5 “Integrated skills”部分時,適當的補充一些有關音樂會、電影首映、新書簽售、體育運動會等英語海報,與教材中的新年慶典的海報介紹相呼應,讓學生通過接觸生活中的海報來獲取信息。在教學七上Unit 2時巧妙地將課本上談論學科喜好的對話換成了介紹班級當天的課程表,并讓學生根據班集體現(xiàn)狀設計自己心目中的一份課程表,要求說明相關設計理由。這種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材料,有利于學生獲取知識,并使其形成能力。
總之,在學習英語的起步階段,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體現(xiàn)以生為本、以學定教的思想,努力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為學生英語學習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譚偉玲.初一英語入門教學方法初探[J].新教育,2008(11).
[2] 郭華軍.初中生英語入門階段的教學[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