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冰+史蕾+劉鵬+王麗娜
【摘 要】新媒體的發(fā)展和普及也為加強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拓展了新的渠道和手段,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諸多優(yōu)勢但同時面臨著諸多問題和挑戰(zhàn),本文從高校微平臺建設、校園文化等四個方面探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媒體應用的實效性的路徑。
【關鍵詞】新媒體;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新媒體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優(yōu)勢
(一)強大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自主性
傳統(tǒng)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學生是被動參與者,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多數(shù)學生往往不愿將自己的內(nèi)心真實表達,教育時效性難以實現(xiàn);新媒體的開放性,使學生不再是教育的被動接受者,而是給大學生提供了一個自由、平等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中,大學生可以獲取海量信息資源,自主與外界溝通交流,主動表達自我,能夠激發(fā)學生參與到教育的過程中,從而提高了學生參與教育的主動性。
(二)打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形象
長期以來,高校思政工作者在教育過程中往往,高高在上,教育形式以灌輸式、說教式為主, 教育過程中的被動地位使得學生會產(chǎn)生“厭學”的表現(xiàn),教育的效果很難達到。
思政工作者可以通過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微信、qq等新媒體形式、新媒體文化樹立其在學生中親切、與時俱進的新形象,與大學生建立友好互信的交往關系,
新媒體通過視頻、圖片等更加生動的信息載體、更加“接地氣”的網(wǎng)絡表達方式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形象”更加生動活潑,從而極大地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豐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媒介
傳統(tǒng)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座談會、主題班會、和課堂教學等方式作為主要手段,單一的媒介使得教育乏力。而新媒體通過微信公眾號平臺、微博、qq群、貼吧、網(wǎng)絡論壇等方式,貼近學生實際,和大學生實現(xiàn)更便捷、輕松的溝通交流,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及時了解學生思想動態(tài),有針對性的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通過視頻、音頻、圖片等形式直接傳達給學生,極大地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
(四)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nèi)容和深度
新媒體信息傳播速度快、視聽兼?zhèn)?、生動形象,通過新媒體可以對教育主題進行多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進行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政治素養(yǎng)和道德觀念,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新媒體應用面臨的問題和挑戰(zhàn)
(一)高校新媒體“微平臺”建設存在不足
目前,許多高校都建立了官方新媒體“微平臺”,希望借此拓展形象宣傳、思想政治教育平臺。但現(xiàn)實操作上,存在著諸多問題:
1.內(nèi)容上可讀性差,學生關注度低
很多高校的官方新媒體“微平臺”只發(fā)布學校的一些政策和通知,或是發(fā)布一些校內(nèi)新聞,內(nèi)容單一、政治性太強, 許多內(nèi)容都轉自網(wǎng)上,信息雜亂、重復、內(nèi)容滯后,可讀性大大下降;
2.形式主義,缺乏實用性。有的高校強制要求每個院系、行政機構和學生組織都建立自己的新媒體,但內(nèi)容上大同小異,功能上也有好多交叉,很多都關注度很低處于閑置狀態(tài)。
(二)大學生新媒體使用存在問題
1.大學生心智尚處發(fā)展階段,很多大學生使用新媒體的主要目的是獲取信息、人際交往和娛樂休閑,只把它當作娛樂和消遣的工具,本著 “娛樂至上”的原則在使用新媒體,較少學生以課外學習為目的,無法充分發(fā)揮新媒體的思想政治引領作用和教育作用,反而是一些負面影響顯著。
2.大學生的學習方式發(fā)生了變化。在新媒體的條件下,大學生開始更多地依賴網(wǎng)絡搜索功能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學習的形式、渠道重視了選擇的自由,而排斥了理性的思考與參與。降低了學習的深度和自主性。
3.新媒體的信息發(fā)布平臺還沒有建立起一個健全完善的不健康、低俗、反動信息過濾機制,新媒體不同于傳統(tǒng)媒體,海量網(wǎng)絡信息在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色情暴力、拜金主義等不良信息和非主流價值觀的滋生提供了空間和平臺,同時,由于許多大學生缺乏媒體素養(yǎng),不僅上當受騙,還會跟風轉發(fā),散播謠言,以訛傳訛,造成輿情危機,沖擊著大學生還未成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三、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媒體應用實效性的路徑
(一)提升高校新媒體“微平臺”建設水平
1.建立專業(yè)的管理團隊,提高管理水平。科學選拔,加強培訓,組成專業(yè)化的全職管理團隊,對校園官方新媒體“微平臺”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提升高校新媒體建設水平,確保高校新媒體“微平臺”的有效化運營;
2.加大宣傳力度,注重個性化,使高?!拔⑵脚_”深入人心。通過官方新媒體“微平臺”展示自己獨特的文化內(nèi)涵和人文精神,展示一所大學獨有的風格與內(nèi)涵,吸引師生共同關注并參與“微平臺”建設,體現(xiàn)學校特色,催生學生的歸屬感。
(二)加強新媒體與校園文化建設融合
應將新媒體文化建設與校園文化建設緊密結合。 將校園網(wǎng)絡文化、手機文化等納入和諧校園文化建設的總體格局。豐富校園文化內(nèi)容,拓展校園文化內(nèi)涵,延伸校園文化功能。依托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積極氛圍和優(yōu)勢,不斷改進和加強大學生教育的信息化、數(shù)字化、網(wǎng)絡化,形成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和大學生新媒體教育的整合。
(三)提升高校思政工作者新媒體素養(yǎng)
1.學會熟練使用新媒體工具。深入學生,了解學生的媒體使用習慣和渠道并熟練掌握,通過微信、qq等新媒體形式與學生展開平等交流和對話,對學生開展正面引導和全方位多角度的溝通,通過新媒體搭建的信息溝通渠道了解學生的思想情況、 解決學生的思想難題。
2.熟練使用網(wǎng)絡語言和網(wǎng)絡思維。新媒體的廣泛使用衍生出獨有的網(wǎng)絡文化,字符表情、網(wǎng)絡語言等是新媒體信息溝通的重要形式,大學思政工作者要學會在虛擬空間中用網(wǎng)絡的語言對學生進行耐心細致的溝通和引導,用學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影響大學生。
(四)加強大學生新媒體素養(yǎng)教育
新媒體素養(yǎng)包括個人運用新媒體的能力、對新媒體的甄別能力、對新媒體傳播方式的運用能力等。
參考文獻:
[1]徐海鑫,廖浩君.試析新媒體如何在大學生思政教育中有效發(fā)揮作用[J].學術論壇.2011.
[2]張靜,劉開源.大學生新媒體使用現(xiàn)狀調(diào)查與分析[J].軟件導刊.2014.
[3]趙鷺,何云峰,馮曦鵬.三個層面:高校新媒體“微平臺”運行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太原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