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樂倚萍
對抗孤獨的藥
文-樂倚萍
孤獨是種病嗎?別人看似繁華熱鬧的生活,又真的那么愜意么?
在卡羅爾·希爾茲的《斯通家史》里,病得不輕的人歷歷可數(shù):嫁給“經(jīng)適男”的弗萊特太太看到鄰家夫妻日日情話綿綿,孤獨得想離家出走;妻兒都不在身邊的弗萊特先生獨自回到闊別數(shù)十載的故國,杳無音訊;“鉆石王老五”巴克將愛與性分得門兒清,寧肯孤獨死也拒絕傷害;與丈夫多年不育的貝弗莉偶一出軌懷上私生子,無人可傾訴,投奔關(guān)系疏遠(yuǎn)的伯母去……毫無意外地,主人公黛西·古德威爾·弗萊特人生的大多數(shù)時光都在孤獨中度過,是那種戲劇性又令人感同身受的孤獨。不是不幸福,是惱人的孤獨季節(jié)性來襲。
希爾茲真有些欲蓋彌彰。全書明明圍繞著黛西的生老病死,其他人的故事只蜻蜓點水,出場的家人也不比過客重要,偏要以“家史”名之。她也在自序里說,創(chuàng)作時,自己一邊用日記般私密的語言敘述,一邊迫不及待同身邊朋友討論,委實矛盾。但我們又確乎能在黛西身上讀到某種共性:一個平凡人,所有榮耀在他人眼里不過是曇花一現(xiàn)的喜悅,像所有生命一樣慢慢迎來她的必然。“生命義無反顧地徑直朝著那堵終極黑暗的死亡之墻走去,用一個極端狀態(tài)撞擊另一個極端狀態(tài)?!惫陋毧梢詮?fù)制,“家史”強(qiáng)化著這種孤獨,故事本身屬于一個人還是一個家族又有何分別。這又何嘗不是多數(shù)人夜深人靜后內(nèi)心的感受。
作家陳村寫過一則有趣的短篇《一天》,講述的是時間維度變形的一生。張三起床還是個少年,臨睡已是遲暮——流水的一生,繁花迷眼,可圈點者寥寥。幸福雖是尋常,作為保全十指退休的沖床工,末了還是意味深長嘆一句“難得”。《斯通家史》則像是空間維度的變形,將一群人的故事濃縮到個人身上,西緒福斯式地順應(yīng)命運的安排不斷前行,創(chuàng)造著又破壞著,不斷增加“見證者”,也不斷在他人的生活里窺見自己的欲望,往來不絕的喧囂無法抹平生命孤獨的本質(zhì)。
孤獨不是病,鬧起來真要命,但也不能亂投醫(yī)。美國黑色幽默代表作家?guī)鞝柼亍ゑT尼古特恰有個反例:一個老人自述,他買了許多保險、基金、家用電器,不是因為喜歡或需要,而是推銷員許諾要做他的家人??上攵哑龅奈锲?、虛妄的期待并不能滿足內(nèi)心的空虛。
那希爾茲有藥嗎?盡管不知哪一味最有效,還是慷慨地開出許多“藥方”:寫信、刻石頭、種花、搞研究,沒有想當(dāng)然的結(jié)婚、生子,倒有反其道而行的離家出走。孤獨與否跟人多人少大抵沒什么關(guān)系,新寡的黛西續(xù)起亡夫的雜志專欄,意外的事業(yè)淡化了突如其來的孤獨;及至年老,孫輩數(shù)不勝數(shù),卻無心回應(yīng)晚輩的關(guān)心。孤獨跟生活是否安穩(wěn)也沒有必然聯(lián)系,日積月累的價值觀差異在某刻突然迸發(fā),弗萊特先生滿足于平凡度日,弗萊特太太偏偏憧憬錦上添花。更別指望愛情能排遣孤獨,一個偏差接著一個,不是傷害就是傷感,當(dāng)初愛得死去活來的老凱勒,半天回憶不起亡妻的名字,不得不承認(rèn)輸給了時間。
“斯通”是一度被遺忘的名姓;“家史”只是自語,是小說中的至死不休。解藥就藏在書名頁里: “一個人能將寂寞與繁華看作沒有兩樣,才能耐寂寞而不浮躁,處繁華而不沒落?!?/p>
我們越來越感到孤獨的原因,何嘗不是我們不愿意消耗自己的精力,不愿意擾亂自己的生活。所以,孤獨是自己的事,歸根結(jié)底還是得自己面對,哪怕做出“耗費精力”、“擾亂生活”、旁人覺得怪異、吃力不討好的決定,總比絕望度日好。季節(jié)性流感鮮有不愈,眼前那波孤獨終會過去。
責(zé)任編輯:劉善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