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珍珍
摘 要:心理資本是反映行為人自我精神狀態(tài)的一種個性特征,支配著人的行為動機,人們可以通過管理和開發(fā)心理資本來提升自己的社會競爭力。文章從心理資本的視角入手,分析獨立學院大學生心理資本、心理健康和社會競爭力三者之間的關系,探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質(zhì)量的策略。
關鍵詞:心理資本;心理健康;社會競爭力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1.心理資本、心理健康和社會競爭力三者密切相關
心理資本是人類社會的第三大資本,是積極心理學的一個重要詞匯。人們在生活和工作當中表現(xiàn)出來的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可以稱之為心理資本。一般認為,心理資本可以由四方面的心理狀態(tài)合并而成,分別是自我效能、希望、樂觀和堅韌。當今社會,競爭激烈,心理資本在復雜的環(huán)境中顯得更為重要,而大學生的心理資本能夠預測其社會競爭能力。因此,心理資本、心理健康和社會競爭力三者之間密切相關。
2.獨立學院大學生的心理資本現(xiàn)狀
高校擴招使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走進大學殿堂,社會各界也越來越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個過程同時存在著成就和問題,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系統(tǒng)還不完善。很多大學沒有獨立和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機構,往往是由學生處或團委兼任,容易忽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二,心理健康教育師資相對缺乏,影響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yè)性和實效性。學校即使有專業(yè)的心理教師,也缺乏實踐的培訓和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第三,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片面性。心理健康教育側(cè)重個體咨詢,而忽視了整體的教育。
從總體上看,大學生呈現(xiàn)出良好的心理資本狀態(tài)。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外部環(huán)境,整個社會對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學生群體評價很高。二是大學生自身。大學生年輕有活力,精力旺盛,對未來充滿著許多的期許,在同齡人當中也是較為優(yōu)秀的。
從整體風貌上看,獨立學院的大學生介于“985”和“211”等重點高校與普通高職類院校之間。但在某些方面,獨立學院的大學生顯得自信心或者自我效能感不強。因此,努力提高獨立學院學生的心理資本,促進心理健康的發(fā)展,對于提升他們的社會競爭力起到?jīng)Q定性的作用。
3.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本文從心理資本的視角,來培育大學生心理健康,促進其社會競爭力,主要從心理健康教育的對象、內(nèi)容、方式等幾方面的策略進行論述。
心理健康教育的對象要面向全體大學生。可以探討如何培養(yǎng)大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zhì)以及開發(fā)大學生的潛力和培養(yǎng)他們的能力。心理健康教育的對象并不是那些有輕度或重度心理疾病的學生,而是整體大學生,要主動干預大學生心理健康,正面引導大學生在學習工作生活上保持樂觀的態(tài)度,排除消極的情緒和行為,正確看待挫折,挖掘自身潛力,提升積極的心理資本。
心理健康教育的內(nèi)容要有針對性。大學生這個群體數(shù)量龐大,因此,不能存在片面和一刀切的情況,必須有針對性地展開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學入學階段,進行心理測試和心理檢測,了解大學生的心理現(xiàn)狀和能力基礎。領導學生提升自我效能感,增強抗壓能力以及培養(yǎng)樂觀的品質(zhì)。針對不同階段的學生,也要有不同的心理教育內(nèi)容。
心理教育方式的多樣化??梢酝ㄟ^理論、實踐和心理咨詢?nèi)齻€方面展開。同時這三方面必須有機結合,才能夠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理論教學是指專業(yè)的心理教師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的教學,充分利用網(wǎng)絡等媒介讓學生參與線上和線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從多維度了解心理健康知識。實踐是指通過座談會、素質(zhì)拓展等活動,開展有意義的心理教育活動,讓學生通過一些案例更深刻地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咨詢是在教學和實踐的基礎上的延伸。心理咨詢必須做到保護學生的隱私,消除學生的顧慮。同時也可以通過面對面交流和網(wǎng)絡等渠道,使學生與心理教師密切溝通,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
總之,提高大學生的社會競爭力離不開良好的身心狀態(tài),心理資本、心理教育和社會競爭力這三者是密切聯(lián)系在一起的。因此,在心理資本的視角下,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需明確目的,認清對象,采取合理的教育方式和內(nèi)容。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地培育大學生的心理資本,增強學生的抗壓能力,樹立積極向上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最終促進大學生社會競爭力的增強。
參考文獻:
[1]丁新勝.大學生心理資本生成模式研究[J].南都學壇,2012(2).
[2]聶雪林.大學生心理資本的開發(fā)途徑與對策研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