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倩
一、什么是“整組推進 高效閱讀”
“整組推進”是“教”的方式。這里的“組”是教材中的單元組。每一組都有基于前一組和后一組不同的三維目標、主題特點、訓練重點和教學難點,教師只要準確解讀本組教材,確立適當?shù)慕虒W目標,設計科學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教師的無效勞動,節(jié)省學生的學習時間,提高單位時間內的教學效率,從而避免“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勞累”的局面。“高效閱讀”是“學”的要求。有了整組推進式的課堂教學,對于每組課文師生都可以有時間進行大量閱讀,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二、認識“整組推進 高效閱讀”的兩個不等于
“整組推進 高效閱讀”課堂教學不等于一篇課文一篇課文地教,而是在教語文“課程”。有些文質兼美的文章,或者名家名篇,我們必須一課一課地講,而且要講得神采飛揚、熠熠生輝,讓學生能受用終身,這就是適合精讀的課。但每個單元四五篇文章都得上成這樣的課嗎?肯定不行,一則到了中高年級,每組本身就有了略讀課文,略讀課文就不能當精讀上;再則哪怕同樣都是精讀課文,我們作為教師,也有權利和義務對教材進行改編、取舍、增刪,因為“教材無非是個例子”。
特別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出臺后,教師要變教“語文課”為教“語文課程”,“語文課”和“語文課程”,一字之差,區(qū)別很大。孩子們需要的,不僅僅是字詞句段篇,不僅僅是聽說讀寫練,不僅僅是句逗問嘆,也不僅僅是詩詞歌賦,而是所有這一切的總和。因為,生活處處是語文,生活才是教師教給學生的語文課程。所以,教師在上好精讀課的同時,還要上好整合課、單元導讀課、單元回顧課、讀寫結合的作文指導講評課、閱讀課,其中閱讀課還可以包括讀物推薦課、讀書交流匯報課、名家名篇賞析課、自主閱讀課,等等。這樣,每種課的特點相互補充,整合在一起,就能給學生呈現(xiàn)一桌豐富的“營養(yǎng)大餐”。
“整組推進 高效閱讀”也不等于一篇課文一篇課文地讀,而是一種推一及十的“大閱讀”。閱讀對一名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之重要不言而喻。有專家曾做過實驗,如果測試一下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花費了兩個課時來學習一篇課文后的知識獲取和積累,發(fā)現(xiàn)和其自己用二三十分鐘的自主閱讀的效果,差別并不大,那這兩個課時,教師的作用是什么?我們跳出一名語文教師的小圈子來看,學生一學期20周140天,讀一本薄薄的語文書(一般八個單元32篇課文)是不是少了?
三、如何進行“大閱讀”
基于整組推進高效閱讀的“大閱讀”基本流程為:精讀(略讀)—群文閱讀—整本書閱讀。精讀課文,習得方法;略讀課文,實踐方法速讀群文,形成能力;瀏覽整本書,發(fā)展能力?;静呗钥梢允且黄獛б活?,比如寫景類、記事類、寫人類、童話類、古詩類、動物小說類等。通過一篇課文,教給學生讀的方法、寫的方法,實現(xiàn)“整組推進 高效閱讀”的目的??梢砸黄獛б唤M,比如講“走進春天”這樣一個單元,通過一篇課文教給學生仔細觀察的方法、細致描繪的方法,用這種方法就可以讀好、學好本組的其他篇目。還可以一篇帶一本,比如講了《冬陽童年駱駝隊》,就可以讀林海音的《城南舊事》,這樣的例子數(shù)不勝數(shù)。
“整組推進 高效閱讀”教學有四個關鍵詞。第一是“目標”:目標必須簡單化、序列化,指向性強。必須站在課程和整套小學語文教材的高度,按照單元設計的模塊教學,一節(jié)課,可以只要一個教學目標,最多兩到三個,圍繞教學目標,打破慣性思維,設定省時高效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充分運用小組活動,提高教學效率。這樣一課一得,課課相連,實現(xiàn)“整組推進 高效閱讀”。
第二是“方法”:閱讀有閱讀的方法,識字有識字的方法,教師心中要有“方法意識”,只有掌握了方法,學生才能學得輕松,教師才能教得輕松。課內習得方法,課外大量實踐,是“整組推進 高效閱讀”的關鍵。
第三是“整合與拓展”:語文課內資源需要整合,有的課文要強化,比如名家名篇,經(jīng)典篇章;有的課文要弱化,學生一讀就懂一讀就會的,就可以少講;精讀可以與略讀整合、與習作整合、與語文園地整合。課內外資源也要整合,這就是拓展,從單篇拓展到另一篇,也可以從單篇拓展到群文,甚至整本書。
第四是“讀書”:會讀書,多讀書,讀好書,是“整組推進 高效閱讀”的落腳點。教師只有想方設法讓學生讀到書,把書讀到心里,才算實現(xiàn)了教學目的。因此,教師要重視閱讀課的質量,不但上好自主閱讀課,還要上好閱讀方法指導課、閱讀匯報交流課等。要重視課外閱讀,開展讀書實踐活動,巧用評價的杠桿作用,在讀書中實現(xiàn)師生共同成長。
(作者單位:山東省泰安市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