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奕寒
摘 要:《漢書·藝文志》中提出了晏子儒家說,后世學者多不贊同將《晏子春秋》歸入儒家,有人將其歸入墨家,有人贊成應(yīng)當自成一家,文章針對此問題逐一梳理了各家之言,擇善而從,兼發(fā)己論,略述在閱讀過程中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以就教于方家。
關(guān)鍵詞:《漢書·藝文志》;《晏子春秋》;晏子;儒家
《漢書·藝文志》將《晏子春秋》歸入儒家,這僅僅是一家之言,許多學者認為應(yīng)將其歸入墨家,自成一家,《四庫全書》認為其屬于史部傳記類。李零在《蘭臺萬卷——讀〈漢書·藝文志〉》中提出,晏嬰并非儒家,放在儒家類最前面是因為晏嬰長于孔子,為孔子所稱道,故列入儒家,對此,筆者抱以懷疑的態(tài)度,以下就此問題淺談本人愚見。
將《晏子春秋》歸入墨家的論說大多以晏子重視節(jié)儉的思想為基礎(chǔ)。晏子批判君主窮奢極欲,反對國君把錢財精力放在無利于民生的事上,“節(jié)宮室,不敢大斬伐,以無逼山林;節(jié)飲食,無多畋漁,以無逼川澤?!币虼?,晏子還對嗇、吝、愛的含義加以區(qū)別解釋并給予不同的評價,認為“嗇者,君子之道,吝、愛者,小人之行也。”揚雄贊同晏子墨家說:“墨、晏儉而廢禮?!睆堈孔ⅰ读凶印钪臁罚骸瓣虌?,墨者也,自以儉省治身,動遵法度。”柳宗元作《辯晏子春秋》,認為《晏子春秋》中“尚同、兼愛、非樂、節(jié)用、非厚葬久喪者,是皆出墨子”。
章太炎不承認柳宗元的觀點,他贊同晏子尚儉,但認為“春秋之末,尚儉之心,人人共有”“凡文縟禮,流于奢華,故老、墨、儒三家,皆以儉為美,不得謂尚儉即為墨家也?!睆埶椿铡稘h書藝文志通釋》亦曰:“儒墨同遵儉約,墨固背周道而用夏政,儒亦推崇禹德……儒墨相衡,有同有異,強本節(jié)用之說,則其所同也?!笨梢?,《晏子春秋》所體現(xiàn)的尚儉、兼愛、非攻等與墨家看似相似的特點,在儒家當中,亦有類似的說法,即尚儉、泛愛眾、非戰(zhàn),僅僅憑此不足以說明晏子應(yīng)歸入墨家。
同時,在“尚儉”這一點上,《晏子春秋》與墨家尚儉的功能也截然不同。晏子提倡節(jié)儉,如上所論,目的是加強君王的統(tǒng)治,推行德治。而《墨子·七患》曰 :“財不足則反之時,食不足則反之用。故先民以時生財,固本而用財,則財足。故雖上世之圣王,豈能使五谷常收而旱水不至哉!然而無凍餓之民者,何也?其力時急而自養(yǎng)儉也。故《夏書》曰:‘禹七年水。《殷書》曰:‘湯五年旱。此其離兇餓甚矣,然而民不凍餓者,何也?其生財密,其用之節(jié)也。”墨子的尚儉僅僅為了豐衣足食,可見晏子的“尚儉”功能比墨子更具有社會價值。
由此,我們可以確定,以上贊成晏子墨家說的證據(jù)都是站不住腳的。同時,我們從晏子的思想本身出發(fā),可以發(fā)現(xiàn)《晏子春秋》中確實處處體現(xiàn)儒家思想,將晏子歸入儒家才是正確的。
晏子重視仁義禮制、選賢舉能,這些都是儒家思想的精華。晏嬰特別重視禮制,他反對齊莊公的武力治國,提倡仁義治國,否則將會像夏桀、商紂一樣國破身亡。同時,提出“禮不使也,禽獸矣”,人比禽獸高級正是因為人勇禮制來控制自己的行為,人因禮制而安身立世,國家也因此和諧大同。晏嬰認為選賢舉能有助于國家統(tǒng)一,《內(nèi)篇問上·威當世而服天下》中記載,晏嬰回答齊莊公如何使天下歸順:“能愛邦內(nèi)之民者,能服境外之不善;重士民之死力者,能禁暴國之邪逆;聽賃賢者,能威諸侯 ;安仁義而樂利世者,能服天下?!?/p>
儒家遠離鬼神,《論語·雍也》篇提到:“敬鬼神而遠之?!薄墩撜Z·述而》篇同樣講道:“子不語怪力亂神?!薄蛾套哟呵铩分型瑯佣嗵幱涊d了晏子這種遠離鬼神而重人事的思想?!褒R有彗星,景公使祝禳之”,晏子勸諫景公說:“無益也,祗取誣焉。天道不疑,不貳其命,若之何禳之也!且天之有彗,以除穢也。君無穢德,又何禳焉?若德之穢,禳之何損?《詩》云:‘維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懷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國。君無違德,方國將至,何患于彗?《詩》曰:‘我無所監(jiān),夏后及商,用亂之故,民卒流亡。若德之回亂,民將流亡,祝史之為,無能補也。”晏子認為如果德行污穢了,禳除彗星并沒辦法除掉什么,禳祭不能夠彌補君王的過錯。天上出現(xiàn)的彗星只是天象運動規(guī)律,不會以人們的意志為轉(zhuǎn)移??梢婈套优辛司肮挠猩裾撍枷?,闡明了輕鬼神的觀念,在《晏子春秋》中輕鬼神的論說不勝枚舉,在此不一一舉例。
章太炎在《諸子略說》中提出:“儒家慎獨之言,晏子先發(fā)之,所謂‘獨立不慚于影,獨寢不慚于魂是也。當時晏子與管子并稱,晏子功不如管,而人顧并稱之,非晏以重儒學而何?”這樣的理由同樣是令人信服的。綜上所述,周公與孔子之間,還有晏子為儒家,故《漢書·藝文志》將《晏子春秋》歸入儒家類,并以此為排頭書。
參考文獻:
[1]班 固.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2.
[2]晏 子.晏子春秋[M].陳 濤,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07.
[3]章太炎.諸子略說[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4]張舜徽.漢書藝文志通釋[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
[5]李 零.蘭臺萬卷——讀《漢書·藝文志》[M].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11.
(作者單位:福建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國家人才培養(yǎng)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