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為家長不回短信而郁悶
“本周開始將啟動雨雨雨模式,今天在校園觀察了半個小時,發(fā)現(xiàn)很多家長背著書包,蹲在地上幫孩子換鞋子……我們的孩子已經(jīng)長大,自己的事情必須自己做!從明天開始,請各位家長讓孩子自己背著書包、撐著傘,拿著換的鞋子,自己進學校……”就是這樣一條發(fā)給600位家長的短信,讓杭州市東園小學副校長吳海燕很是郁悶。因為短信發(fā)出后,她只收到了兩條僅有“收到”字樣的家長回復。(3月14日 《錢江晚報》)
【點評】新聞中提到的家長過分為孩子代勞的現(xiàn)象值得重視,但這位副校長似乎也沒有必要因為一條群發(fā)短信未收到回復而郁悶。因為這樣一條短信并未針對個人,而是面向全體,家長收到后不回復也在情理之中,不能就此斷定家長不禮貌和不重視。況且,要扭轉家長不正確的教育觀念,形成有效的家校合力,僅靠發(fā)一兩次短信提醒是不夠的,學校還應探索更多更好的方法來教育引導家長。
孩子入學看父母學歷
是一種歧視
近日,有人在微信朋友圈里曬出一張圖片,內(nèi)容是廣州某私立學校的一個電子屏,上邊顯示“本校只招收父母是本科以上學歷的家長”。據(jù)記者證實,該校官方微信上一篇招收小學新生的通知中,明確提出“學生父母需本科以上學歷”。意思是,父母都是本科以上學歷的孩子才符合該校的招生條件。(3月5日 《廣州日報》)
【點評】盡管民辦學校享有辦學自主權,可以自主確定招生范圍、標準和方式,但這一招生自主權應依法行使,不得濫用。我國教育法規(guī)定,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yè)、財產(chǎn)、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機會,受教育者在入學、升學、就業(yè)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權利。對此,民辦學校也應嚴格遵守,否則就有違教育公平的原則。
“放大試卷就考高分”
提醒應注重試卷的編排方式
因為老師在考試時做了一個小小的變動,平時成績中下的學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績。原來,老師只是把試卷放大一倍后給學生做。想到這個點子的老師叫孫志君,是杭州市保俶塔實驗學校申花校區(qū)四年級某班的班主任。昨天,她把這個嘗試發(fā)到了微信朋友圈,家長們紛紛點贊。(3月16日 《錢江晚報》)
【點評】該老師的創(chuàng)新精神值得點贊,但這樣的做法是否值得推廣有待商榷,僅通過放大試卷就讓平時成績中下的學生取得好成績,似乎有點站不住腳。其實,與其爭議“試卷放大就能讓學生考得高分”,不如思考如何讓試卷的排版和呈現(xiàn)方式更合理。這一問題容易被忽略,很多時候試卷的編排都是以方便閱卷為主,較少考慮學生的感受。往后是否應該站在學生角度想一想,讓試卷的編排更加科學合理,以更好地發(fā)揮考試應有的作用。
“宿舍門上開洞”的管理方式極不恰當
3月22日,一名來自貴陽清鎮(zhèn)博雅國際實驗學校的高中學生將被學校開洞后的宿舍門照片發(fā)在網(wǎng)上,頓時引發(fā)熱議。不少網(wǎng)友對此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我們高中也是這樣?!薄皩W校不但侵犯學生隱私還破壞公物。”校方回應稱,此舉主要是為了方便老師查寢,“可以更好地管理宿舍、保障學生安全”。(3月24日 中國青年網(wǎng))
【點評】“方便查寢”之類的理由,不能成為學校粗暴管理的借口。教育和管理學生不能通過走捷徑的方式,而應遵循科學的理念,尊重學生的人格,依法管理,依法治校。這么赤裸裸地在學生寢室門上開一個“窺視口”,不但涉嫌侵犯學生的生活隱私,還在某種程度上侮辱了學生的人格。
大學建設不能只重其表
昨日,微博名為“SHI張進呢”的網(wǎng)友在微博上爆料稱,華東交通大學理工學院靖安校區(qū)的建筑十分宏偉,裝潢和古代皇宮類似,引起網(wǎng)友爭議。昨天,華東交通大學理工學院工作人員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學校把校區(qū)建設成仿古模式,主要是想通過展示中國傳統(tǒng)文化,把校區(qū)打造成為一個亮點來供學生藝術寫生和培訓。(3月17日 《北京青年報》)
【點評】公眾的質疑,更多源自對當前國內(nèi)大學教育的不滿,“重科研、輕教學”“只有大樓,沒有大師”等問題一直刺激著公眾敏感的神經(jīng)。說起來,某些高校有經(jīng)濟實力打造宏偉一些的樓房沒有什么錯,但不能只重外表而忽視內(nèi)涵,在改善“硬件”的同時,更應注重提升辦學“軟實力”,這樣才能不負社會公眾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