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古俄子
這些天,一本小學生性教育教材成了微博熱點。浙江杭州一名二年級學生的媽媽在微博上質(zhì)疑學校發(fā)放的小學生性健康教育讀本,稱該讀本的尺度太大,并曬出介紹生殖器的圖片。后來被其他微博轉(zhuǎn)載,許多人都“聲討”這本“黃暴”的小學生性教育讀本。此后雖然有媒體找出讀本中的完整照片辟謠,更有學者支持該讀本,表示其符合教育理念,但幾天后,校方仍決定收回此書。(3月8日 中國青年網(wǎng))
在我國,“性”向來是一個欲說還休的話題,家長諱莫如深,學校遮遮掩掩,課本“猶抱琵琶半掩面”,社會則談性色變。然而,正是因為這個“羞澀的話題”未能得到科學的講解和教育,才引發(fā)了無數(shù)的“羞恥案件”,以及眾多的“成長困惑”。
可以說,性教育的缺失是兒童性侵案件頻發(fā)的重要原因之一。因為對性知識缺乏了解,許多女童沒有樹立起自我保護意識,不懂拒絕他人觸摸隱私部位,使得性侵行為輕易得手,導致身心健康遭受嚴重傷害。同樣,因為性知識的貧乏,使得不少青少年對青春期的各種生理和心理變化感到困惑與恐慌,引發(fā)各種不必要的性器官疾病,也造成了難以彌補的傷害。
盡管出現(xiàn)了諸多問題,但直到今天,社會對性教育的分歧仍然很大,包容度仍然很低,本文開頭的新聞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在這件事里,家長以“尺度過大,學生年齡太小”聲討學校,致使學校做出了收回教材的讓步。那么,我們不禁要問,究竟要以“什么樣的年齡”“什么樣的尺度”開展性教育才是合適的呢?
似乎沒有定論。學校講多了、講早了,家長擔心會“誤導孩子”;學校講少了、講晚了,又會背上“馬后炮”和教育失敗的罵名。于是,教育部門和學校就以謹小慎微的姿態(tài)開展小尺度的“擦邊”性教育,社會則“邊走邊看”地不斷糾偏,走到今天,也仍是一個難有定論、未見成效的教育問題。當我們用百年的時間喋喋不休地爭論該怎樣開展性教育時,孩子卻一代一代地長大了,其中有多少人因為性教育的缺失而導致各種生理和心理問題,我們不得而知。
學校性教育教材被收回,表面看是因為家長覺得“尺度太大”“教育太早”,但其實還有更深層的原因。筆者不懷疑該性教育讀本的科學性,因為正規(guī)教材的編寫,都會經(jīng)過一輪又一輪的論證和審定,何況這么一本具有“開山地位”的性教材。但學校輕易收回該讀本的做法,說明學校自身對開展性教育缺乏自信。家長的行為呢?用《百年來,中國人接受了怎樣的“性教育”》一文中的話說,那就是“歷史上不幸喪失了性教育機會的父母們,正以自己的守舊思維,制造著新的性教育缺失的悲劇”。
可見,學校性教育讀本被收回,根本原因在于教育部門、學校、家長、社會對性教育存在太大分歧,沒有形成良性共識。要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全社會為之努力,除了社會和家長進一步轉(zhuǎn)變觀念外,作為“教育主陣地”的學校,更應(yīng)拿出應(yīng)有的勇氣,主動承擔起教育的責任,把中小學缺位已久的性教育補上。
(責編 歐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