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愛玲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12-0087-01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現(xiàn)代社會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和科學素養(yǎng),具備包括閱讀理解在內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xiàn)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它的出臺為我們語文教師提出了方向。那么,在語文教學中,怎樣能讓語文課堂上得搞得有聲有色呢?教師就要適時恰當?shù)剡x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讓形象具體的“圖、文、聲、像”來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清晰化,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興趣盎然地參與教學活動,使其重視實踐操作,科學地記憶知識,有助于學生發(fā)揮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思考,使以教師為主變成以學生學習為主,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優(yōu)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效果。
一、多媒體教學,讓學生興趣盎然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根據(jù)教材的特點結合兒童的生活經(jīng)驗,從學生的需要出發(fā),靈活編制教學課件,創(chuàng)造出一個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生動逼真的教學環(huán)境。這樣不但能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喚起情感體驗,促進觀察、思維發(fā)展,激發(fā)創(chuàng)造性的想像,而且使學生受到情感的熏陶,陶冶高尚的情操,從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加厚學生的人文底蘊。教師應充分運用電教媒體,采用直觀形象,生動有趣的教學方法,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產生一種渴望學習的沖動,激發(fā)求知的欲望。在識字教學中,單純的知識會讓學生學習感到比較枯燥乏味,這時創(chuàng)設一個教學情境就顯得十分重要。
如:我在教“采”字時,色彩鮮艷的畫面:一棵樹上有一些果子,一只手正在靈活的采摘果子。在課堂中既省時又有效,學生興趣濃,代替了老師的一支粉筆的枯燥講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多媒體教學,讓課堂變得有聲有色
在語文教學中,注意恰當運用多媒體課件,將事物、現(xiàn)象、情景及事物發(fā)展過程,有聲有色的展現(xiàn)在學生眼前,它為課堂教學增添了不少色彩,讓課堂生動有趣,有效地提高了教學效率。
如:教《鋤禾》一課時,我設計了動畫課件,“太陽火辣辣地炙烤著大地,辛勤的農民手拿鋤頭用力地耕種,大顆大顆的汗珠從額頭上滾落下來,滴入稻田里?!贝藭r此景,學生已有深刻的感性認識,隨后,我又在圖畫上方出示古詩,讓詩句和圖片相對照,激起學生思維的層層漣漪。文中“鋤、汗、?!钡鹊慕忉尵陀卸饬恕S秩纾骸肚锾斓搅恕芬徽n對于剛入學不久的孩子來說,“一片片葉子從樹上落下來”這一句較難理解。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播放錄像,讓學生觀察“一片片葉子從樹上落下來”的情景,學生在比較中自然理解了句子的含義。又如:我在教《四個太陽》一課時,問小朋友為什么要給秋天畫個金黃的太陽呢?學生明心不明口,說不出來。教師展示課件,金黃的落葉鋪滿小路,黃澄澄的稻子熟了,像一片金色的海洋,瞧,多么飽滿的谷穗,果子也熟了。學生一目了然,就很快知道了,金黃的秋天是個豐收的季節(jié)。我們希望每年秋天都是豐收的季節(jié),小朋友的心愿多美好啊!
三、多媒體教學,讓學生感受到美
電化教學以形、聲、色、情的優(yōu)勢,將教材內容直觀形象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使學生眼見其形,耳聞其聲,受到美的熏陶,能更好地掌握語文知識。
我在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這一課時,開始以配樂朗讀導入課題,讓學生對小興安嶺的“美麗”先有一個淺層感知;然后結合課文講解分別出示了小興安嶺的四季景物的投影片,使學生從較深的層次上把握了小興安嶺四季的特色,加深了課文詞、句的理解;最后用形聲并茂的電視錄像強化學生對小興安嶺是一片“綠色的海洋”“四季都是美麗的”,這一總論的整體認識。這樣,不僅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而且訓練了學生的審美能力,拓展了他們認識美、熱愛美、創(chuàng)造美的思想境界。
總之,多媒體教學作為一種嶄新的教學手段,是師生在教學中互相傳遞信息的工具。它以聲、形、色等表現(xiàn)形式刺激感官,使學生眼見其形、耳聞其聲,從而使大腦皮層形成興奮的優(yōu)勢中心,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同時,它通過化靜為動、化遠為近、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等多種表現(xiàn)手法,調動一切非智力因素,幫助學生真實、生動、形象地感知和理解教材、啟迪學生思維,引導學生觀察,指導學生實踐,使學生在學習中真正發(fā)揮主體作用,在獲取知識的同時,逐步學會學習、學會探索、學會創(chuàng)造,也使語文課充滿了情趣,張揚了個性,放飛了心靈。我們采用直觀的多媒體教學,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使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學生就會樂于學習,從而在興趣盎然的學習過程中開發(fā)智力,發(fā)展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益。
(責任編輯 劉 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