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鏈+何淑川
[摘要]目的 探討跨理論模型(TTM)健康教育對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健康行為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4年1~12月我院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0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健康教育,觀察組在常規(guī)健康教育基礎上實施TTM教育模式。干預12個月后,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時血糖(2hPBG)、糖化血紅蛋白(HbA1c)以及健康行為量表評分。結果 干預前,兩組患者FBG、2 hPBG、HbA1c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的各指標評分均有所降低,與干預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各指標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前,兩組患者健康飲食、規(guī)律運動、自我監(jiān)測、應對心理、用藥依從性及危險因素管理評分結果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的各指標評分均有所提高,與干預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各指標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跨理論模型的健康教育模式優(yōu)于傳統(tǒng)的健康教育模式,能夠明顯地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行為以及血糖水平。
[關鍵詞]跨理論模型;健康教育;2型糖尿??;健康行為
[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7)05(c)-0148-04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efficacy of trans-theoretical model (TTM) heath education on blood glucose level and health behavior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Methods 200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4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with 100 cases in each group.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received routine health education,whil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received TTM heath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health education.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the levels of FBG,2 hPBG,HbA1c and health behavior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 Before intervention,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the levels of FBG,2 hPBG,HbA1c in two groups (P>0.05);after intervention,the levels of FBG,2 hPBG,HbA1c in two groups were all decreased,and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And those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Before intervention,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the scores of healthy diet,regular exercise,blood glucose monitoring,coping,drug compliance and risk factor management in two groups (P>0.05);after intervention,the scores of indexes in two groups were all increased,and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And those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TTM health education is superior to the traditional health education.I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health behavior and reduce the levels of blood glucose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Key words]Trans-theoretical model;Heath education;Type 2 Diabetes;Health behavior
糖尿病是一種終身性慢性疾病,糖尿病常出現(xiàn)的多臟器功能受損及各種并發(fā)癥導致患者生活質量下降,給患者及家屬帶來較大的經(jīng)濟和心理壓力。該病目前尚未能夠根治,但通過實施科學合理的健康教育,可取得較好的改善[1]。研究證明,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是治療糖尿病的關鍵[2]。合適的健康教育、行為干預對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認知水平、自我管理能力,從而促進糖尿病患者形成健康行為、控制血糖水平以及預防并發(fā)癥意義重大[3-4]??缋碚撃P停╰rans-theoretical model,TTM)是由美國心理學家普洛查斯卡(James O.Prochaska)博士提出的,是一種有目的的行為改變的模型,它把重點集中在行為改變方面的個體的決策能力,而非社會的、生物學的影響力[5]。其核心結構為階段性改變模式,根據(jù)個體對行為改變的意愿,把整個行為改變的過程分為5個改變階段,分別為前意向階段、意向階段、準備階段、行動階段和維持階段[6]。近年來,在實踐中運用跨理論模型實施健康教育,對患者的行為分階段改變具有較好的效用[7-8]。我院對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跨理論模型健康教育,效果良好,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12月我院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入選標準:①符合2014年ADA制定的糖尿病診斷標準;②生活能自理;③認知行為能力正常;④無嚴重并發(fā)癥;⑤知情同意且自愿參加本項研究。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00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病程、服藥情況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健康教育,通過健康講座、宣傳欄、宣傳手冊等途徑對患者實施完全隨機的健康教育,但不進行個體化隨訪跟蹤,健康教育內容主要包括飲食指導、運動療法、藥物治療、血糖監(jiān)測、自我管理等方面,干預12個月。觀察組干預方法在常規(guī)健康教育基礎上實施TTM分階段教育模式,采取個性化教育,強化隨訪跟蹤,各階段根據(jù)需要螺旋進行,干預12個月,具體如下。
1.2.1前意向階段 本階段特點為患者尚未意識到控制血糖的重要性,沒有主動控制糖尿病的意愿。本期干預重點是意識喚起,通過耐心交流了解他們健康行為沒有改變的原因,講解糖尿病有可能會出現(xiàn)一系列并發(fā)癥,讓其認識到糖尿病的嚴重危害,意識到血糖控制的重要性。激發(fā)其產(chǎn)生行為改變的動機。
1.2.2意向階段 本階段特點為患者對積極控制血糖的好處有較高的認識,愿意主動控制血糖,但計劃不明確。因此,本階段的重點是幫助患者增強信心,通過自我再評價、環(huán)境再評價的方法,肯定患者的意向正確,但采取行動過程中需要付出的代價,講解解決辦法,幫助其消除內心的顧慮。進一步增強患者行為改變的動力。
1.2.3準備階段 本階段患者已有較強烈的實施自我控制血糖的欲望,且已有初步的計劃。此期干預重點是明確目標,通過與其進行深入的交流,結合患者的自身情況及環(huán)境,共同制定詳盡的個性化的計劃,明確短期血糖控制的目標。同時積極與患者家屬溝通并取得其支持與配合,為引導患者實施健康行為改變做準備。
1.2.4行動階段 本階段的患者已能主動控制血糖,但行為仍不穩(wěn)定。此階段干預重點是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做全面的指導,通過提供糖尿病控制教育手冊,電話隨訪,血糖水平及健康行為的評估,最終使患者掌握控制自身血糖的技巧。及時肯定其付出的努力及取得的成效,進一步使其感受到控制血糖帶來的好處,充分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強化健康行為的形成,防止出現(xiàn)退回前階段的風險。
1.2.5維持階段 本階段患者維持健康行為已經(jīng)相對穩(wěn)定,已經(jīng)形成良好的有規(guī)律的習慣。此階段的干預重點是給予針對性的指導及反饋。通過定期隨訪,督促,幫助患者維持并鞏固已建立的健康行為,強調血糖控制達標的益處,增強其自信心。使其明白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1.3觀察指標
①血糖控制情況。檢測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糖化血紅蛋白(HbA1c)。②自我管理行為。干預前后分別采用患者管理行為量表對患者自我管理行為進行評價,該量表是由健康飲食、規(guī)律運動、自我監(jiān)測、應對心理、用藥依從性及危險因素管理6個維度、24個條目構成的管理評價體系。該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適用于糖尿病患者健康行為管理的研究。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數(shù)據(jù)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血糖控制情況的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FBG、2 hPBG、HbA1c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的各指標評分均有所降低,與干預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各指標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2.2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健康行為的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健康飲食、規(guī)律運動、自我監(jiān)測、應對心理、用藥依從性及危險因素管理評分結果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的各指標評分均有所提高,與干預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觀察組各指標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表3)。
3討論
3.1 TTM理論干預方法的意義
糖尿病患者要控制血糖,不能局限于使用藥物,還需在健康飲食、規(guī)律運動、自我監(jiān)測、應對心理等健康行為方面進行長期的自我管理。有研究發(fā)現(xiàn),有50%~80%的糖尿病患者,對糖尿病的用藥、血糖及尿糖的監(jiān)測、飲食、足部護理以及患其他疾病期間的自我護理知識嚴重不足,從而直接影響疾病的預后及康復[10]。而要幫助糖尿病患者建立良好的健康行為離不開健康教育。而傳統(tǒng)傳教式的健康教育模式,對患者“一視同仁”,教育途徑過于集中化,教育內容千篇一律,致使教育目的與患者的需求脫節(jié),且費時費力。而強化健康教育的做法,通過強化規(guī)范用藥、飲食控制、規(guī)律運動、定期監(jiān)測等提高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其有效促進患者健康行為的形成[11],實質是注重改變患者個體健康行為,體現(xiàn)了健康教育中的個性化教育特征。個性化教育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調動患者的主動性、增強患者的信心,提高主動參與意識[7],達到是幫助患者建立健康行為的最終目的[13]。跨理論模型是根據(jù)行為改變對象的個體化需求而提供針對性的行為支持,根據(jù)患者行為改變的意向進行分階段健康教育[14],在前意向階段、意向階段,通過與患者深入的交談策略評估患者健康狀況、健康行為現(xiàn)狀,使患者明白行為改變的利弊,增強信心,產(chǎn)生行為改變的動機;在準備階段與行動階段,幫助患者設定行為目標,制定切實可行方案,解決遇到的困難;在維持階段,強化管理,避免行為終止,積極反饋行為改變,維持已建立好的行為?;颊吣軌驈囊粋€階段過渡到下一個階段,取決于患者對每一個階段的認知,只有提高患者的認知,患者的行為才會發(fā)生改變[15]。在整個健康教育過程中,運用跨理論模型,實時評價,提高患者的認知水平,有序地、螺旋式地推進,從而改變患者的行為,對幫助患者形成健康行為,具有積極的實踐意義。
3.2 TTM理論干預效果分析
本研究顯示,兩組研究對象在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病程、服藥情況等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的情況下,干預后患者的FBG、2 hPBG、HbA1c控制方面觀察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在健康行為方面,干預后患者健康飲食、規(guī)律運動、自我監(jiān)測、應對心理、用藥依從性及危險因素評分觀察組也優(yōu)于對照組。原因可能是TTM健康教育模式強調個體行為改變的目的性、階段連續(xù)性,在整個行為改變的過程階段,綜合運用了心理及行為干預策略,突出患者對行為改變的主體意識的喚醒,以實現(xiàn)教育者有目標、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干預的目的,讓患者能關注所處的行為階段,并針對其所處行為階段及需求特點,幫助其獲得行為改變所需的知識和技能,提升自我改變的效能。這說明,基于TTM的健康教育能有效地促進患者行為改變,提高糖尿病患者的健康行為能力,達到有效控制血糖的目的。
綜上所述,TTM理論認為,人的行為改變是一個漸進的和連續(xù)的過程,關注患者行為所處階段不同,激發(fā)患者改變行為的主體意識,并根據(jù)患者的需求提供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與技術,能夠明顯改善了糖尿病患者的健康行為以及血糖水平。
[參考文獻]
[1]李娟,郭廣亞,周莉.跨理論模型干預對糖尿病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國健康教育,2015,31(8):774-775.
[2]孟玨.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和行為干預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初級衛(wèi)生保健,2017,31(1):66.
[3]馮鳳.TTM健康教育對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17):13-14.
[4]蔣園園.基于跨理論模型的認知干預在2型糖尿病合并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患者中的應用研究[D].南京: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6.
[5]Prochaska JO,VelicerWF.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 of health behavior change[J].Am J Health Promot,1997,12(1)38-48.
[6]Beckie TM,Beckstead JW.The effects of a cardiac rehabilitation program tailored for women on their perceptions of health[J].J Cardiopulm Rehabil Prev,2011,31(1):25-34.
[7]陳小芳,劉海波.跨理論模型在健康教育中的研究進展[J].醫(yī)學與哲學,2016,37(9B):74-75.
[8]孔德華,陸?zhàn)?,漢瑞娟,等.跨理論模型在健康行為改變中應用的研究進展[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5,32(13):28-29
[9]萬巧琴,王群,尚少梅.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與應對方式的相關性[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8,25(2):18-20.
[10]李蕾,韓悄英,林愛娟,等.專業(yè)化護理指導對2型糖尿病的近期效果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8,24(3):10.
[11]史玉榮.強化健康教育對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行為依從性及血糖控制效果觀察[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6,14(2):128-129.
[12]高峻,黃梅.跨理論模型對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4,28(2):461-462.
[13]彭秀萍.知-信-行模式在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現(xiàn)代醫(yī)院,2011,11(9):145.
[14]李明慧,廖碧珍,張紫琪,等.基于跨理論模型的健康教育對孕婦體質量管理的效果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15, 30(8):675-678.
[15]李桂波.跨理論模式健康教育對糖尿病患者生活品質的影響分析[J].中國衛(wèi)生產(chǎn)業(yè),2016,13(26):74-76.
(收稿日期:2017-01-23 本文編輯:馬 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