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成海
梅雨季節(jié),天氣悶熱,雨水較多,因正值江南的梅子成熟期,人們習慣稱之為“黃梅天”。中醫(yī)學認為天人合一,自然季節(jié)變化對人體機能有較大影響。
此時天暑下逼,地濕上蒸,濕熱交結(jié),正常人可能會有汗出不暢、消化欠佳等的不適感覺;而慢性肝病患者對這種天氣變化也會有一定的病理生理反應。慢性肝病,包括慢性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等,中醫(yī)辨證多屬于“脅痛”,病變機理上多有“肝郁脾虛”的特點。
中醫(yī)認為脾屬土,主運化水濕,喜燥而惡濕;外界濕熱太過,易成為誘發(fā)疾病的“濕熱邪氣”而侵犯脾土,導致脾胃運化失職,出現(xiàn)頭昏頭脹、困倦乏力、胸脘痞悶、心煩身熱、口苦口膩、不思飲食、大便粘滯不爽或溏薄腹瀉等癥狀?!秲?nèi)徑》上說:“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慢性肝病患者本身多已脾虛,故容易感受濕熱邪氣,引發(fā)或加重病情。
如何避免感受梅雨季的濕熱邪氣?
搜索
一般來說,房間居處應注意通風祛濕。梅雨季節(jié)日照相對較少,居室潮濕,或有霉味,此時宜勤開窗通風,天晴時多曬曬衣被,陰天時可用空調(diào)“除濕”功能以保持室內(nèi)空氣干燥,或者室內(nèi)熏香,這樣可去除霉味、防止居處濕熱太盛以及病源微生物的滋生。飲食上宜清淡而富于營養(yǎng),并食用一些解暑生津之品,如苦瓜、絲瓜、瘦肉、及西瓜等水果,但切不可貪涼飲冷太過,以防損傷脾胃之陽氣,引起腹痛腹瀉。此外,藥食同源,慢性肝病患者也可根據(jù)體質(zhì)與病情等的具體情況,服用中藥以調(diào)養(yǎng)。
中藥調(diào)養(yǎng)方法較多,常用的大致有以下幾種。
01
芳香宣化濕熱。主要針對暑濕感冒,癥見發(fā)熱頭痛、汗出不暢等,可選用佩蘭、金銀花、香薷、杏仁、白芷等,或成藥“藿香正氣丸(水)”等。
02
苦辛通降濕熱。多針對濕熱中阻,癥見脘腹脹悶、大便粘滯、口苦發(fā)膩、舌苔黃膩等,可選用厚樸、石菖蒲、蔻仁、山梔、黃連等。
03
甘淡滲濕清熱。主要用于濕熱蘊結(jié)下焦,癥見小便不利、下肢浮腫、腹脹腹水等,選用赤小豆、澤瀉、滑石、薏苡仁、虎杖等。
04
益氣生津。主要用于暑熱耗傷津氣,癥見口渴自汗、疲憊困倦、少氣懶言、脈虛無力等,選用太子參、麥冬、石槲、蘆根、竹葉等。
05
溫陽化濕。用于脾陽虛損,癥見畏寒肢冷、大便溏瀉、舌苔滑膩等,選用黃芪、黨參、蒼白術(shù)、山藥、附子等。需要強調(diào)指出的是,一要因人制宜,藥物調(diào)養(yǎng)也要對癥下藥,不可千篇一律;二要注意肝臟原發(fā)疾病的治療,不可顧此失彼;三要注意藥物的肝毒性,因為藥物均需通過肝臟代謝,而肝病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肝臟功能受損,因此不可濫用藥物,以免加重肝臟負擔或損害肝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