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小燕
【摘 要】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朗讀能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情趣。學生朗讀能力逐步提高,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就會逐步加深?!比~圣陶先生也說過:“閱讀教學總得讀?!蔽覀円仓篱喿x能力的強弱,與學生獲取知識,提高學習興趣,增長見識,以及培養(yǎng)自學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聯系。因此,我在閱讀教學中,恰當地、充分地運用朗讀這個教學手段,爭取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又可以幫助學生積累大量的詞匯和句子,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這不就是“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的道理嗎?下面結合教學的實踐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關鍵詞】 朗讀;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 G62.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089(2017)15-0-01
一、展示范讀的魅力,讓生樂讀
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曾形象地指出:“一個能夠動聽地、明晰地教學的教師,他的聲音便該像油一樣浸入學生的心里,把知識一道帶進去?!边@句話也適用于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在進行朗讀教學時,教師通過聲音、語言、感情等方式去感染他的學生,從而讓學生去加深對文本的感知,去深入把握文本的情感基調,去進行一次又一次極具個性化的朗讀。因此,在朗讀教學中,執(zhí)教者教學語言的畫面化對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具有很大的作用。而重視教師范讀的哲學家黑格爾說過:“教師是孩子們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崩蠋熑缒芙洺=o學生正確的、動之以情的范讀,就能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從而不斷提高讀書的興趣。教師的范讀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教學開端的范讀,教師這時范讀,能激起學生對課文的濃烈興趣。葉圣陶先生說過:“設身處地,激昂處還它個激昂,委婉處還它個委婉……務必盡情地發(fā)揮作者當時的情感,美讀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當時說什么,而且與作者的心靈相通?!苯處熗ㄟ^聲情并茂的范讀,使學生在讀中受到感染,進入課文意境,比如:學生聽我范讀《匆匆》一課時,因為本課的散文《匆匆》是朱自清先生其中的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在課堂上我力爭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故在憂傷而不失幽雅的音樂聲中進行課堂上得教師范讀。學生在聽中感受到時間的匆匆,作者對時間流逝的無奈與惋惜。所以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一定要提高自身的朗讀水平。面對一篇篇優(yōu)美的詩文,教師若能入情入境地范讀,學生定會如沐春風,陶醉其中。
二、依據文本的特點,讓生品讀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教學法理論中對朗讀有過這樣的論述:文章的講解是分析、朗讀是綜合;講解是鉆研進文中,朗讀是躍出紙外;講解如同進行解剖,朗讀卻如同給作品以生命;講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讀能使人感受。而朗讀作為一項閱讀基本功,就必須依據教材,根據不同文體的課文進行朗讀指導。而朗讀指導也要講究方法,注意有的放矢地組織訓練。在課文分析的基礎上,要讓學生多讀,讓學生自己去咀嚼、品嘗。同時還要指導學生用恰當的情感去朗讀課文,訓練語感。
如在教《一夜的工作》一文“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經常這樣想,我想高聲對全世界說,好像全世界都能聽見我的聲音……”教師可引讀,周總理其實是每天每夜都是這樣辛苦的工作,生活都是這樣的簡樸的,我們把這里的每一句進行接讀,讀出感情,讀出感慨!……伴隨著一聲接一聲的有感而發(fā)的誦讀,節(jié)奏和感受已滋生在學生的心頭上了,情感也上長了一個高度。學生已有了讀的情緒,在此基礎上,不斷續(xù)讀,不斷深入,達到了師與生,師生與作者的情感交流和共鳴,這不是徹底入情入境了嗎?又如在教述《匆匆》一文的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朗讀這句時要以曲折的語調來體會作者感慨時間于我們來說是匆匆的。而《窮人》一課中“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揍我一頓也好!”朗讀這段話時要停頓曲折,表達出桑娜由猶豫不定到下定決心的思想變化,挖掘出桑娜同情窮孩子的美好心靈。正如葉老說的:“作者胸境,入境始于親”說的就是要引領學生進入描寫的情境,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達到親情、生情的目的,這樣學生讀來才會油然生情。誘發(fā)學生朗讀熱情,激活思維的火花,使其產生身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
三、選準亮點的文段,讓生美讀
葉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讀叫做“美讀”,“設身處地的、激昂處還它個激昂,委婉處還它個委婉……務期盡情發(fā)揮作者當時的情感,美讀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說些什么,而且與作者的心靈相通”。然而真正能讀出感情來并不容易,需在朗讀技巧上作必要的適當的指導,如停頓、輕重、緩急,語氣等等。但這些指導不可能課課皆有,次次具備。因此,要精心選擇朗讀訓練點,每次訓練有個側重點,錘錘敲打,錘錘有聲。課文中的重點段中,有些詞語很準確,有些句子含義很深刻,對表現中心思想作用較大。指導學生讀好這些詞語、句段,可以幫助學生深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例如當讀到《凡卡》一課中“天氣真好,晴朗,一絲風也沒有,干冷干冷的。那是沒有月亮的夜晚,可是整個……”時,教師在指導朗讀時,要著重指導學生讀好其中的快樂,然后讓學生反復朗讀,從中體會到凡卡生活的苦與他的回憶中的美好相對比,更能襯托他生活的痛苦,連狗都不如!《山中訪友》一文文質兼美,行文活潑流暢,語言頗具層次美、節(jié)奏美、形象美,是進行朗讀節(jié)奏訓練的較佳課文?!白哌M這片樹林,鳥兒呼喚我的名字,露珠與我交換眼神。每一棵樹都是我的知己,它們迎面送來無邊的青翠,每一棵樹都望著我……要讀得輕快而短促,讀出明麗清脆,“頭發(fā)長成樹冠,胳膊變成樹枝……”要讀得漸重并有余音,體現了在這如詩如畫的世界里,作者對大自然的一切的熱愛之情。這樣讀,有聲有色,錯落有致,讀出了語言的韻味,讀出了語言的音樂美。
教師通過對重點語句和段落的朗讀指導,既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中心意思的掌握,又可以促進對重點段中含義深刻的語句意思的理解。從而達到訓練語感,為真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開展誦讀活動,讓生愛讀
張?zhí)锶粝壬f:“閱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薄缎W語文教學大綱》也指出:小學各年級的閱讀教學都應重視誦讀能力,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增強語感,在讀中感受情感的熏陶。如我在教《別董大》一詩中,那優(yōu)美而典雅的古詩文充分顯現了作者的品格與情懷。師生們在共同真情誦讀時的過程就是探求與感悟作者靈魂與品格的過程。讓學生在誦讀時體驗作品的情境、意境與內涵。實現“詩中有我”“我中有詩”的景象,讀時喚起同學們豐富的想象,體驗古詩文中情感的美。在教述詩的前兩句“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痹陉U述了作者的人生境遇后,我話鋒一轉,作者在日暮將至,且又大雪紛飛,于北風狂吹中,唯見遙空斷雁出末寒云。在此情此景中送別友人,作者難免有凄涼,悲苦之感。這樣,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的誦讀,詩的情感美就會在學生的心中與口中展現出來。這就是誦讀的魅力!
我堅信,只要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能夠正確認識朗讀教學,不斷提高自身的朗讀水平,那么師生的朗讀具有聲情并茂的節(jié)奏,和諧婉轉的韻律,呈現出聲音美、神韻美,從而達到書聲瑯瑯,瑯瑯書聲的境界將不會是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