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寶
[作文題]2016屆江蘇省如東縣高三年級第二次學(xué)情檢測。
七、作文(70分)
19.閱讀下面的材料,少于800字的文章。度,確定立意,談有關(guān)教育認知、做法,且觀點有道理。
2.由“瘋媽”包下一座山這一做法,確定立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
意。
最近有個叫“甜媽”的網(wǎng)友很火,網(wǎng)上熟悉她的人都喊她“瘋媽”:孩子寫作文《桃花》,卻不知道桃花長什么樣、是什么味道,“女兒對大自然太陌生了?!庇谑?,她索性在重慶市北碚區(qū)鄉(xiāng)下包下一座山,想讓女兒和小伙伴們在體驗中認識自然,描繪自然。
這名網(wǎng)友的這一行動在網(wǎng)上引起熱議,有人贊同,認為“瘋媽”太有勇氣了,這是一種對現(xiàn)代教育的挑戰(zhàn),也有人對此嗤之以鼻,嘲諷說你大海,女兒要想認識還得把太平洋圈個圈不成。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詩歌除外),自擬標(biāo)題;不要脫離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書寫、標(biāo)點符號使用規(guī)范。
[寫作指導(dǎo)]
一、審題
本次作文屬材料作文。材料由兩部分構(gòu)成:第一節(jié),講“瘋媽”的做法——為了讓孩子在體驗中認識自然、描繪自然,包下一座山;第二節(jié),講兩種人對“瘋媽”的做法的評價:一種人持肯定態(tài)度,一種人持嘲諷態(tài)度。
“體驗”的詞典義:通過實踐來認識周圍的事物;親身經(jīng)歷。
二、立意
切題的立意
1.由“瘋媽”教育孩子的方式、做法這一角
[示例](1)走出書本,體驗生活(2)走自己的路(扣“挑戰(zhàn)”“勇氣”或圍繞教育去談)(3)讓孩子走出書本,體驗自然(4)教育要走出“封閉”的藩籬(5)親近/走近自然,在體驗中認識自然(6)“瘋媽”不瘋(7)為“瘋媽”點個贊(8)教育改革需要理性(9)買來的風(fēng)景,算不上教育的凈土
[作文示例]
買來的風(fēng)景(一類上,67分)
小時候,我總仰著臉,天真地問媽媽:“雪花膏是雪做的嗎?”媽媽微微一笑,溫柔地告訴我雪花膏只是像雪罷了。原來,我幻想著擁有無數(shù)只雪花膏,比雪花膏還雪花膏的雪花膏,只是我卻忘記了,雪冰涼的觸感與甘甜的香氣。
現(xiàn)在的雪,越下越少,宛如書上歲末的木屑,老人面上的白須,只需輕輕一沉,即消殞了,我站在冬天的廢墟上,看燒掉的雪。只剩下嗚嗚的哭聲。我怕是難以找到“千樹萬樹梨花開”的那一片雪白了,難道我應(yīng)該買下一座雪山,去尋找那晶瑩的迷離幻域,尋找遺失的美好嗎?
不,我想我不會這樣做。我們不能否認,這是一個欲望大得驚人的掘金時代,我們失去了對自然的感知,如同散落一地的水銀,斂起來談何容易?但解決問題的方法絕不止買下一座山這一種。物極必反,劍走偏鋒往往會導(dǎo)致覆水難收。你看那曾以薄薄柳笛吹起晚嵐的老子,竟想讓人們回歸原始的生活的方式。歷史怎么會倒退行走呢?正如魯迅在《漢史文學(xué)綱要》中所說,“不過是一些憤激之辭罷了!”老子最終只得絕望孤獨的離去,可見,太過偏激的方法并不能一定獲得理想中的效果。
然而,包下一座山就能聆聽到一朵桃花靈魂的囈語嗎?我想,答案是不能確定的,甚至是懷疑的。我們能包一座山,但我們買不到對自然的觸摸。那因一朵花的吸引而誤闖的桃花林,那一聲鳥鳴的清越而引渡的迷離幻域,不更是上天福澤的傾注,我心之所尋嗎?生活中處處是美景,我們心中每一縷柔情都是無限天機流瀉的微光,每一霎時間都是永恒的片羽。只是我們忘了,讓鮮活的血液重新注入心中硬梆梆的石頭,溫?zé)崽鴦?,而一味向外界索取買來的風(fēng)景。
我們應(yīng)該做的,不是讓金錢的腐朽氣味污染了那一片凈土,而是嗅嗅窗欞邊梔子花的清香,從一片落葉開始,看生命靈動的飛舞。那時候,你會感受到第一次被純凈無垢的眼睛濡濕眼眶,真心眺望這廣闊的世界,舉目足以千里,左顧山外青山,右盼綠野阡陌,讓眼睛旅行,讓心靈散步。你會發(fā)現(xiàn),你從未與自然如此親近,而你看到了自然最美好的樣子。
買來的風(fēng)景永遠在別處,而我們也只是雙腳佇立在自然中央,臉早已蒼白得了無生氣。與自然親近,只需要一顆溫柔跳動的心,即使身居陋室,也能感受“帶霜烹紫蟹,煮酒燒紅葉”的生活。
[簡評]該文緊扣材料,從質(zhì)疑“甜媽”做法角度立意,對材料的看法有獨到的見解,議論深刻,思辨性強,語言基本功扎實,有一處錯別字,故評為一類上,賦分67。
何處有自然(一類中,65分)
老師布置了作文題《我與自然》。抬筆欲寫時,筆端卻懸在半空中,遲遲不能落下。自然到底是什么模樣?青青的草、嬌嫩的花,還是婉轉(zhuǎn)的鳥鳴,撲鼻芬芳?這些,我都不曾感觸過。
我還記得父親曾講與我的學(xué)習(xí)經(jīng)歷,他說,那時上課內(nèi)容是不拘的。先生或許上一秒還鎮(zhèn)誦讀詠梅的詩,下一秒,瞥見門外紅梅已凌于枝頭,便把他們像趕鴨子一樣趕到外面。他們一群人站在梅樹下。梅花有的綻放著大大笑臉;有的卻是嬌羞半開,偷偷打量著他們;有的卻是收攏衣裙,偷偷在苞里笑。朵朵均沾晶霜,是寒風(fēng)中遺世獨立的佳人。先生應(yīng)景地又換了首詩。從“暗香浮動月黃昏”講到“只留清氣滿乾坤”。那日的梅嵌在一首詩里,刻入父親的記憶。時至今日,父親仍能背出許多詠梅詩。又或是應(yīng)了那日所教的梅,父親為人也如傲雪紅梅一般,傲然不屈。
當(dāng)教育與自然相擁時,竟然能有這樣大的魅力與感染力。多好!
吳卻與此無緣。
老師上課講“晴空一鶴排云上”時,我將頭悄悄撇向窗外,意欲望見那樣的鶴,卻是滿目綠意。是了,春天里怎么會有秋日的景。我又怎能真正望見那未知的鶴呢?
老師們總在說:心在自然同在。可吳發(fā)現(xiàn),天資愚鈍的我實在難以做到。多少次,我死死地盯著陽臺上的盆栽,費盡心力卻只能憶起它們在陽光下的獨舞,而無法想象,在融融春光下,群花開遍,粉紫的、暖紅的、杏白的都擁在一起,有風(fēng)拂來,它們便幾多搖曳,曼妙生情。
老師教育我們要關(guān)注自然,描摹出自然最本真的模樣,而后勇一本本作業(yè),一篇篇作文將我們安全地圖圍起來。在包圍圈外,有天天桃花,有枝頭紅杏,有依依楊柳。偶爾地,我們伸出手,卻只有冰冷的墻。
若是這座墻化作橋該有多好。橋的這頭連著學(xué)校,那頭連著自然。老師領(lǐng)著我們打橋上過。去橋頭那頭尋。在嬌嫩可人的迎春花叢里,尋見“風(fēng)景這邊獨好”;在陰涼的篁竹林里,尋見“千磨萬擊還堅韌”;在茸茸的落葉上,尋見“千樹萬樹梨花開”。
何處有自然?我在書中遇見它,將它種在心里,化作夢的種子。愿有哪天遇見它,“嘭“地開出花。
[簡評]該文緊扣材料核心立意,以隨筆的形式表達自己的真實看法,有真情實感。語言輕松活潑,基本功較好,故評為一類中,賦分65。
感悟自然
江蘇省沭陽縣沭陽如東高級中學(xué)高三(19)班
王婷
周國平說:“我知道,我不是理直氣壯,時代的兩難抉擇:野蠻的符咒尚未掙脫,文明的壓抑接踵而至?!?/p>
網(wǎng)上的“瘋媽”行為面對的是現(xiàn)代教育下孩子缺少自然體會而做出的臆斷。正如嘲諷:你女兒想認識大海,還得把太平洋圈個圈不成。
面對孩子,強行的施加等于殘酷的迫害,我們無法想象擁有愛意的母意傳遞的是“美下自然?!睂τ谧匀?,他們只能在教科書上學(xué)到。在《追風(fēng)箏的人》一書中,阿米爾和哈桑是自然的寵兒,然而,哈桑這個不幸的少年更是上帝的一個笑話,他擁有著對自然地?zé)o限熱愛,即使一個小土堆也能讓他感到親意。
一幕幕鬧劇的背后是人們?nèi)鄙賹ψ匀坏木次罚鄙賹`魂深處饑渴的需求。
《瓦爾登湖》塑造了一個美而富有哲理的意境,梭羅對瓦爾登湖的獨特感受是沒有體驗過的人所不能理解的,大多讀者讀來深奧難懂,是因為對靈魂充實的需求已經(jīng)飽和。成為時代弄潮兒的同時已埋葬了精神。
然而兩難抉擇正在于此,有些事情我們不曾經(jīng)歷也不可能經(jīng)歷,我們能做的是主動的感受而不是強加的“桃園?!?/p>
如那田園詩人陶淵明,寫成《桃花源記》令人心儀,歷經(jīng)現(xiàn)實的人便知那是虛構(gòu)的理想世界,因而沒有去經(jīng)歷桃園一說了。可是我們可以走進作者的創(chuàng)作世界,體會黃發(fā)垂髫,怡然自樂的農(nóng)家歡樂,體會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的淳樸民風(fēng)。
被譽為“大自然的作家”——劉亮程,更是親耕泥土,感受自然,創(chuàng)作了《一個人的村莊》,一個人的村莊也是不現(xiàn)實的,在這里,可以理解為一個人精神的村莊,他認為村莊里的一切都是他所熟悉的,與蟲鳥發(fā)生過關(guān)系,與驢、豬打成一片,連蚊子也親昵地和他交往,在村莊里,他是孤獨不被理解,但又是充實而又快樂的。
炊煙是村莊的頭發(fā),山脈是大地的黛眉。大自然賦予最本真的性格。
在現(xiàn)代文明下,古老的印記被沖刷,我們不能耗資恢復(fù),“買下自然”,我們的祖先留下了豐富的精神財富,讓我們體悟自然。
[簡評]小作者站在時代的高度,破析時代給予當(dāng)今人的局限:人與自然的距離,提出從精神層面解決問題,盡管解決問題的方法帶有理想化的不足,但立意明確,選材豐富,構(gòu)思別具一格,這種大膽嘗試,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