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燕?苗彩成
摘要:在全納教育的視野下,宿遷市黃河小學盡可能為教育場域內的每一個提供適合其潛能開發(fā)和個性發(fā)展的條件和機會。通過“1+X”社團活動逐步實現(xiàn)學生個性的蛻變,以三“jin(jing)”課程推動家長教育觀念與教育行為的轉變,以全納教育理念涵育教師寬廣的情懷,促進學生生動活潑的發(fā)展。他們用多年的實踐,詮釋了“全納教育”的核心價值。
關鍵詞:全納教育;核心價值;新市民子女成長
中圖分類號:G6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7)06B-0031-03
自1994年《薩拉曼卡宣言》發(fā)布以來,全納教育已成為國際化教育思潮。狹義的全納教育是指著力促進特殊兒童融合教育,強調接納,反對排斥,積極參與。而今,全納教育理念已經不斷深化拓寬,深入影響到基礎教育領域。以宿遷市黃河小學為例,這所位于蘇北城鄉(xiāng)接合部的新建小學,生源以城郊接合部“新市民”子女為主,學校盡可能為教育場域內的每一個學生提供適合其潛能開發(fā)和個性發(fā)展的條件和機會,從建校初的400余人的村級小學,短短幾年時間已發(fā)展為在校學生4000余名的現(xiàn)代化特色學校,用實踐詮釋了當前全納教育的核心價值。
一、成長多一種可能,在社團活動中實現(xiàn)個性蛻變
全納教育強調對教育對象潛能的發(fā)現(xiàn)與發(fā)展。在校長苗彩成看來,學校就應該為孩子們提供“1+X”的學習平臺。這里的“1”是指學生必備的基礎知識與能力,“X”則指學生的多元發(fā)展需求,只有這樣的童年才是潤澤和豐滿的。這種思考源于一次調查。2010年,學校做了問卷調查,400位受訪對象中,78%的學生覺得自己的興趣沒有得到父母的重視,98%的學生希望學校能夠加大力度強化藝體課程,或者設計更加新穎的活動類型,這一結果引起了大家的深思。
黃河小學位于城郊接合部,學生基本為“新市民”子女,家長大多為拆遷農民或進城務工人員,他們忙于工作無暇顧及子女,即便關心,也只是關心孩子考試的分數(shù)。建校伊始,黃河小學的學生常常略顯“土氣”,具體表現(xiàn)為見識少、膽怯、無特長愛好。為了給學生的成長搭建平臺,全方位發(fā)掘他們的才能,學校組建了豐富多彩的社團。社團建設的宗旨是:尊重差異,賞識個體,多元發(fā)展,幸福成長。學校現(xiàn)有民樂、籃球、圍棋、拉丁舞、書法等20余個校級社團,每周有兩個下午進行走班的社團活動。民樂社團在學校起步較早,成立于2010年3月,旨在讓學生不僅僅學會一項民樂技能,更鼓勵他們樂于展示,學會合作,感受和欣賞美,目前已經發(fā)展為有50余名成員的綜合性表演團體,?;@球社團是全校參與最廣的社團,群星璀璨的籃球歷史、團結競爭的籃球文化、動感熱情的籃球操,都成為學校特色校本課程的一部分。學校集中師資力量,分低、中、高學段編寫了籃球教材,激發(fā)學生對籃球的興趣,啟發(fā)他們對籃球本身所蘊含的文化內涵的思考,引導他們體悟與自省,于健身中感受人生的道理。在每天的大課間籃球徒手操、班級之間小籃球賽中,同學們在收獲快樂與榮譽的同時,也在不斷地展示和超越著自我。
隨著社團活動的開展,學生也在悄然發(fā)生變化,他們更加自信、陽光、快樂了。于是,更多“前沿”的社團組織也在黃河小學不斷出現(xiàn),學校與宿遷學院等高校、市體育局航模俱樂部等進行合作,創(chuàng)建了3D作品設計、機器人、航模社團,讓一部分“有想法”的學生有了實踐創(chuàng)新的舞臺,每周兩次的社團活動成了他們最快樂的時刻。3D小組安裝3D創(chuàng)新軟件,自己設計制作出完整的作品并打印出來,飛行器小組的學生做的作品能在“天空漫步”,機器人社團則開發(fā)了能做一些簡單家務的“保姆機器人”……
二、教育多一份引領,以三“ jin(jing)”課程推動家長轉變
全納教育的“全”不僅指全體學生,更指教育場域里的全部家長。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根,家長的教育同樣也是黃河小學全納教育重要的一部分。這里的家長們淳樸勤勞,他們是城市里最普通的勞動者,有著樸實的愿望,期盼孩子能成人成才,但家庭教育觀念的陳舊往往使他們力不從心?;诖?,學校著力設計家長課程,以階梯上升的方式推動家長思想與行為的轉變。
入學“進”課程。為了使家長與學校形成教育共識,學校著力做好家長的“入學”教育。在新生入學時,每位家長都要接受一次入學問卷調查,內容豐富而明確:您孩子的性格特點怎樣?您對孩子做家務的觀點是什么?當您的孩子在學校里與伙伴發(fā)生矛盾,您的做法是什么?您對孩子飲食教育的做法有哪些……既全面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于潛移默化之間對家長也是一種理念的引導。學校請來知名家庭教育專家對全體新生家長進行培訓,并將學校的發(fā)展情況與辦學愿景與家長進行充分的交流,使得家長們在孩子入學的同時,也能邁好“進校第一步”。
日?!敖闭n程。對于家長而言,最好的引領是讓他們主動參與,親身經歷,成為教育的在場者。學校成立了家長委員會,定期召開家長會,建立家長微信群,鼓勵家長們?yōu)閷W校的發(fā)展服務,積極建言獻策,真正成為學校的一份子。家長們積極參與到學校各項活動之中,了解子女的成長情況,學到了更多的科學育子的經驗,不斷刷新著自己陳舊的教育理念,和孩子們一起共同成長。
閱讀“靜”課程。學校還著力于書香校園的打造,引領一批家長和孩子親子共讀。開放式的圖書架,讓每個孩子隨時隨地可以看書,而童年悅讀課程、圖書跳蚤市場、親子閱讀交流會的開展,幫助更多家長在繁瑣的工作之余不做手機低頭族,而沉浸于書香氛圍之中,靜下心來閱讀積累。在閱讀中,家長更了解兒童的世界,增進了與孩子情感和知識的交流,擁有了更多共同的話題,逐步邁入終身學習的行列。
三、教師多一種情懷,以全納理念促進學生發(fā)展
全納教育追求的是滿足所有學生的教育需要,尋求每一位學習者在原起點上的進步,而這一切的實現(xiàn),需要教師擁有更寬廣的教育情懷,以全納的理念促進學生發(fā)展。黃河小學教育視域下的全納型教師核心特征,是能正確認識和尊重學生間的差異,真正地容納所有的兒童,并能采用有效的教育教學策略幫助遭遇困難的學生克服障礙,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確保所有兒童都能接受高質量的教育。
對學生,更接納包容。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認識方式與思維方式,每個人的尊嚴都應該得到尊重和維護。在黃河小學,有少數(shù)隨班就讀的特殊學生,也有一些學習困難的學生,他們往往是學習中的弱勢群體,有種焦慮、自卑感,一些異常行為往往就是他們表達自己的一種方式。如學生小嬌,智力發(fā)育比較滯后,經常以一些過激的舉動吸引其他同學的注意,上課時還常常跑出教室在校園四處游蕩。起初,班主任和任課老師很頭疼,同學們也會以異樣的眼光去看她。學校組織大家學習了全納教育的有關理念后,班主任和任課教師以接納和包容的心態(tài)和小嬌談心,發(fā)現(xiàn)她熱情愛幫助人,而且很喜歡畫畫,便安排她做教室圖書柜管理員,讓她在全班同學的面前展示自己的畫作。小嬌獲得了自我成就感和集體歸屬感,在學習和行為上都變得積極上進起來。
在課堂,更溫和開放。和諧的課堂教學情境是全納課堂教學取得成功的關鍵。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育最主要的是在每個孩子身上發(fā)現(xiàn)他最強的一面,找出他作為人發(fā)展根源的‘機靈點。”在黃河小學課堂上,教師們以全納理念指導教學,注重在課堂上充分展示和發(fā)展每一個孩子的個性特長。例如吳老師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一文時,設計了綜合性學習的環(huán)節(jié)。先讓學生自學課文,然后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要求:讀了這篇課文你已經知道了什么,還想知道什么。有的學生說:“想知道地球在茫茫宇宙中的具體形象”,有的說:“想了解環(huán)境污染的現(xiàn)狀”“想聽聽與地球有關的故事”“想了解地球的生命到底有多長”,還有的說:“想知道我們能為保護地球做點什么”,等等。這時候,老師再引導全班一起來解決大家提出的問題,把這些問題分別交給班上不同興趣愛好的學生,將“環(huán)境污染狀況”一問交給熱心環(huán)保的學生來談,“與地球有關的故事”留給“故事大王”來發(fā)揮,“地球的壽命”問題則交給愛好天文的同學來解決……這樣,最大程度地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發(fā)揮了學生的特長。
讓學習,更自主生態(tài)。因學論教,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才能正視學生的獨特性、可變性,為他們創(chuàng)設適當?shù)慕逃h(huán)境。黃河小學的教師根據學生的具體實際,采取PTGE的教學方法,努力給予學生適切的學習方法指導。學生根據預習案進行課前有效預習,上課后先檢測預習效果,然后根據檢測到的認知困難展開學習,從“學會”逐步走向“會學”。課前,教師必須深入研讀教材,扣準教學重點,預設學習難點,翻閱大量練習資料,才能設計出高質量的預習單;課始,教師必須查閱學生單,對學生預習情況了然于心,把握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難點,才能調整、優(yōu)化教學預設;課中,教師必須幫助學生充分交流預習情況,敏銳捕捉學生的亮點與不足,及時點評與引導;課后,教師必須及時反思,進行教學拓展,和學生一起經歷“實踐—反思—總結—再實踐”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在學習中親身體驗,獨立思考感悟,成為學習的主體,而教師則是隱在“后臺”的學生自主學習的指導者和幫助者。
“你的學生,其實不是你的學生,
他們是生命對于自身渴望而誕生的。
你是弓,他們是從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著未來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盡力氣將你拉開,
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遠。
懷著快樂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彎曲吧,
因為他愛一路飛翔的箭,也愛無比穩(wěn)定的弓。”
這段改編自紀伯倫的《論孩子》,正是黃河小學從全納教育的視角,努力建構適應學生需要的教育場域,使得人人都能獲得充分而自主發(fā)展的愿景與寫照。
責任編輯:宣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