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陽
摘 要: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歷來都是學校和國家關注的重點,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是高校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在實際工作中,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還存在很多問題,影響著思想政治教育的結果,所以要順應時代需求,革新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觀念,營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圍,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本文主要分析了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氛圍的意義,提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氛圍應遵循的原則,探討了營造互動的、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氛圍的思路。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氛圍提升;方法探索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7)06-0240-02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心理也產生了很大的動蕩。在高校,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與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代大學生的實際需求。伴隨著教改的深入,傳統的教育模式被各種新的教學方法取代,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結合其他學科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營造出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圍,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質量。
一、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氛圍的意義
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提升教育的氛圍有很重大的意義,結合不同的學科共同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夠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內涵、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感染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一)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學科化進程
經過幾十年的研究和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已經完成了建設的過程,經過碩士點、博士點的建立,研究出了很多優(yōu)秀的成果,培養(yǎng)了大批優(yōu)秀的人才,但在思想政治教育學科中還存在很多問題,思想政治教育學科還要繼續(xù)建設下去。有些學者認為,在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領域中,目前還缺少學術性的“自在物”,很多的思想政治材料都是移植和借用來的,自在的材料還比較少。一門學科的建立需要其他學科相關的知識和材料的輔助,但是如果其他學科的材料移植過多,必然會弱化本學科的規(guī)范性。所以說,移植其他學科的知識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沒有問題,但是最大的問題是沒有將移植來的知識與材料進行有效的處理,缺少完善的知識結構的建立。在借用其他學科的材料與知識建設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時,應該將移植來的材料進行有效的“剪裁”與“拼裝”,從而建立出來的知識結構完全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要求。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圍能夠輔助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完善,利用其他學科的知識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氛圍能夠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科化。
(二)能夠深化學科建設發(fā)展的取向
各種學科的建立是因為人們對世界的不同理解和認識,并且處于不同的視角。思想政治教育是比較稚嫩的一門學科,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人處于不同的層次與視角,導致發(fā)展的取向大多不同。目前,對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有幾種發(fā)展取向:傳統的取向、教育學取向、德育學取向、管理學取向、行為學取向等,利用其他的學科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成熟是必然的選擇,但是要不斷探索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自身的特色以及發(fā)展的方向,利用其他學科的知識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氛圍是一種有益的嘗試。
(三)促進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優(yōu)化
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利用教育活動影響教育對象,能夠統一教育對象的理解、選擇以及內化的過程,要使這種雙向交流達到和諧的教育目的,要合理利用多種因素。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學生把自己的情感、希望以及認知等真實地反饋給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保證,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氛圍能夠激發(fā)出大學生的積極性,促使大學生能夠感受自身價值,提高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逐漸形成優(yōu)良的道德品質,從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四)促進大學生人格培養(yǎng)
在人的全面發(fā)展中,馬克思指出:人格的發(fā)展需要經歷“獨立人格”與“依賴人格”,最終實現“自由人格”。教育的目的就是促使學生能夠鑄造出健康的人格、陶冶人性,教會學生怎么做人、怎么做好人,使學生能夠掌握知識與技能、學會立身之本服務社會,不但要讓學生能夠自主生存,還要引導學生關心社會、關心集體、關心他人等。所以,道德品質與人格的培養(yǎng)要比知識技能、謀生手段的培養(yǎng)更重要。因此,要把學生培養(yǎng)成德才兼?zhèn)?、有健全人格的符合社會標準的人才,那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氛圍有著重要的使命和作用?/p>
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氛圍的原則
在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氛圍時,要遵循一定的原則,根據相應的法則和標準開展工作,避免發(fā)生矛盾。
(一)方向原則
思想政治教育最根本的原則就是方向原則,要嚴格以馬列主義的基本理論作為指導,與中國共產黨的宗旨與綱領要保持一致,要符合中國的發(fā)展方向,要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要確定正確的方向目標,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要提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圍,促進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二)求實原則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本著實事求是的求實原則,將理論結合實際,從實際出發(fā)。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性原則。在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氛圍時就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不斷探索和研究學生的心理特點,營造出符合學生心理的氛圍,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三)民主原則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充分遵循民主原則,以民主集中制為指導,發(fā)揚民主的作風與精神。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民主原則從本質上說就是疏導原則,就是引導與疏通人的思想形成過程,從而使學生能夠形成正確的認識。在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氛圍中,要營造出和諧、平等、民主的氛圍,在老師的引導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質量。
(四)滲透原則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并且將各種教育因素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人的思想在形成過程中,會受到外部生活以及個人內心等眾多因素的影響,通過影響會吸取大量的知識,然后進行轉化,成為自我的行動與認知,所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氛圍就要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內心,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夠走進學生內心,從而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五)層次原則
在高校中,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思想政治覺悟,所以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分層次區(qū)別對待。所以平時要更多地掌握學生的情況,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態(tài),以便于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氛圍時能夠根據學生對事物不同的認知以及不同的心態(tài)來營造出適合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圍,從而達到最佳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三、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氛圍的方法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屬于教育范疇,那么追求的目標就是不斷提升教育的效果,所以要研究科學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并且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質量的提升。
(一)營造互動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圍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多向的互動過程,可以是老師間的互動,或者是師生間的互動,還可以是學生間的互動,要營造出互動的氛圍,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與效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增加師生間的互動,這樣能夠減少學生的約束感,學生才會表達出真實的情感,老師就可以很快地掌握學生真實的思想狀態(tài)。另外,通過大量的互動可以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學生更容易接受老師的觀點。大量的互動還可以營造活躍的教育氣氛,增加學生間的互動,提升教育的效果。師生間的互動可以采用面對面的交流方式,會讓學生產生親近感,然后利用情感交流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滲透到學生思想深處,慢慢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老師要能夠營造出互相信任與互相親近的氛圍,通過傾聽、詢問與觀察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要充分尊重學生,并且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然后找出學生的問題所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這樣的教育方法更有針對性。在詢問問題的時候要把握時機,觀察學生的每個細微舉動,根據學生的狀態(tài)調整教育的方法,從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圍,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營造以情感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圍
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老師要用自己的真情實感來感動學生,學生在接受老師的同時接受了老師的思想政治教育。老師對學生的情感直接決定了工作的效果,可以說老師對學生的情感是一種教育力量,因此老師要充分尊重學生人格,不諷刺和偏袒學生,不使學生處于難堪窘迫的處境,要一視同仁,平等對待每個學生,尊重每個學生的自尊心,要給予學生正確的指導,發(fā)現學生的優(yōu)勢與才能,激發(fā)學生的潛能。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不斷為學生樹立榜樣,使用先進的事例和優(yōu)秀人物為范例,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覺悟的教育,這樣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增強學生的自主性。營造出以情感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圍,學生會心領神會老師的教學內容。
(三)營造以理服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圍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老師要做到以理服人,這就要求老師要具備大量的理論知識儲備,并且掌握的知識都是正確的,才能夠幫助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使學生有新的感悟,從而學生會更加信服老師。想要營造出以理服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圍,老師的知識素質、道德素質、政治素質以及工作能力等都要有非常高的水平,并且能夠率先垂范,以身作則,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在無形中就影響了學生的心理,比任何形式的教授都有說服力。學生一旦接受老師,就會更容易接受老師的管理與教育,所以要營造出以理服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圍,使學生都能夠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覺悟,從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
四、結語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重要的工作,深受國家和高校的重視,但是隨著社會環(huán)境的改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要進行革新,使高校的優(yōu)秀人才能夠符合社會的實際需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不斷提升教育的氛圍,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思想覺悟,加強引導學生的自我約束與管理,使高校的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綜合全面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盧長彤.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13(7).
[2]朱柱,郜攀峰.新時期下創(chuàng)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思考[J].文教資料,2010(14).
[3]李永生.加強大學生思政教育的策略分析[J].時代教育,2012(16).
[4]張薇.淺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chuàng)新[J].中國科技信息,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