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燕芳
摘要:詞語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掌握詞語知識是學生理解語言、正確運用語言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它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積累知識,提高語文素養(yǎng)。詞語的積累源自于生活,從生活中學習詞語,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詞語,理解詞語的功能,才能正確運用詞語。
關(guān)鍵詞:詞語;教學;興趣
詞語是最基本的語言單位,小學語文詞語教學, 始終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生理解句子、領(lǐng)會課文內(nèi)容的重要途徑。小學生頭腦簡單,抽象思維能力差,而對形象的、直觀的東西卻能記憶深刻。因此,在字詞教學中,除使用一般的教學方法外,要通過教具識字、看圖識字、趣味識字等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記憶和“聽、說、讀、寫”字詞的能力,完成由字到詞,由單純詞到合成詞的積累。下面,就詞語教學的幾種方法,淺談幾點體會。
一、采用激趣法進行識字教學
有的教師往往易采用單一的講解、數(shù)筆畫、抄寫等機械的方法來進行識字教學,大大扼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造成學生的學習效果也總是不盡人意。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我在識字教學中采用了多種方法。1.猜字謎。如“雨點落在田地上”(雷),“把兩只手分開”(掰),“月亮旁邊出現(xiàn)了危險”(脆)等等。還鼓勵學生自編字謎,回家考一考家長。2.編兒歌區(qū)分形近字。在教學“炮”、“跑”、“泡”、“袍”等形近字的時候,我根據(jù)形聲字的規(guī)律,編了一首這樣的兒歌幫助學生記憶:有足會跑步,有火放鞭炮,有水吹泡泡,有衣穿長袍,用手來擁抱,張嘴來咆哮……這樣學生記起來方便,學習興趣也大為提高?,F(xiàn)在學生已經(jīng)會自己模仿著編兒歌了。3.換部首識字法。在教學中我經(jīng)常采用這種方法幫學生加深記憶。如:我在教學“貓”這個字時,我讓學生說說它還可以換哪些偏旁,分別組成什么字。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及回顧了以前的生字,又通過編兒歌的方法對這些字加以區(qū)分,可謂印象深刻。
當然,在識字教學中,我不僅僅采用了這些方法,還有釋義法、口頭組詞法、加一筆減一筆的方法等等??傊?,教師要盡可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輕松地記憶生字。
二、引導學生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理解詞語
一個詞語,它代表著一種情感、一種信息、承載著一種文化。它源自于生活,而又用于生活。如:人類的祖先在長期與自然搏斗的過程中,學會了采集、狩獵、捕撈。這既是一種生產(chǎn)勞動情景的體現(xiàn),又是一種文化的傳承。 “采集”就是采收積累,“狩獵”就是圍堵捕殺,“捕撈”是用漁網(wǎng)在河中圍獵魚類將其拉上岸。它為我們展示了祖先們勞動生產(chǎn)的畫面。同時又將人類的文明,歷史文化的發(fā)展傳遞給了后世子孫。又如,生活中我們都有不同的情感,“喜、怒、哀、憂”。當遇上好事、會讓我們心里舒暢,便有了“喜悅”,攤上不順意、無奈氣惱的事這就有了“憤怒”,經(jīng)歷痛苦和打擊自然感到“悲哀”,苦悶不能排解,終釀出“憂愁”??梢娫~語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學生初學詞語時,我們?yōu)楹尾荒軓木唧w的生活情景入手,來引導學生去感知生活,總結(jié)歸納,增長知識呢?再如,教學“鳥語花香”這一詞,可以帶學生去到公園、山林里感受一下春天的氣息,把自己體驗到的感受用語言來描述:樹上鳥兒在歡快地鳴叫,山坡上、花園里朵朵花兒在競相開放,散發(fā)著濃濃的香氣。詞語的意思豁然明朗。這樣既讓學生理解了詞義,又鍛煉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更易于學生接受。
三、用多媒體演示法理解詞語
使用現(xiàn)代化電教媒體,將詞語所表示的意思、意境直觀地再現(xiàn)在學生眼前,可以變靜態(tài)為動態(tài),化抽象為形象,便于學生準確生動地理解啟事語。
象形字的教學,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把其演變過程簡單明了地展示在學生面前。例如,在教學“日”字時,屏幕上首先出現(xiàn)一個火紅的圓圓的太陽,隨著鼠標的控制,那圓圓的紅太陽就演變成了一個色彩鮮艷的“日”字。學生的識字興趣被激發(fā)了,這一由形象到抽象的變化,使原本抽象的漢字變得具體可感。而會意字教學,利用課件提供豐富的圖景,學生只需看看畫面,對字義就能意會,無需教師多講。如教“筆”字,屏幕上先出現(xiàn)一支毛筆,上面是竹竿,下面是筆毫,學生很清楚地看到竹竿變成“竹”,筆毫變成了“毛”字,他們明白了為什么“筆”是竹字頭和毛字組成,并牢牢記住了“筆”的字形。
四、運用朗讀方法引導學生理解詞語
朗讀課文是學生獲取文本信息的基本途徑。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真正地走進文本,有滋有味地讀,全神貫注地體驗,去感受其中絢爛的語言,讓閱讀觸動心靈,激發(fā)學生探究、感悟詞語的興趣。如教學《秋天的雨》第二自然段,教師先讓學生自由小聲讀,并圈出描寫顏色的詞語,初步感知秋天的顏色美;接著教師又讓學生放聲朗讀,并引導學生讀出秋天絢麗多彩的美;最后教師要求學生閉上眼睛聽錄音朗讀,想象自己仿佛看到什么。聽完錄音朗讀后,有的學生說:“我仿佛看到了菊花爭奇斗艷,在微風中頻頻點頭。它們把秋天打扮得更美了。”教師見時機已成熟,便讓學生找出文中哪個詞最能體現(xiàn)秋天的美,學生輕而易舉地找到了“五彩繽紛”這個詞。學生在充分地與文本對話中感受到秋天的顏色美,在美的情感熏陶下,“五彩繽紛”這個詞的含義便逐漸豐富成熟,學生對“五彩繽紛”這個詞的理解如同春風化雨,悄無聲息,對詞語意義的認識更加深刻難忘。
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需根據(jù)不同的詞語,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動去探究、學習。這樣,既有助于學生對字詞知識的理解、掌握和強化,還促進了學生其他能力與素養(yǎng)的形成,我們的教學才能達到目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