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群文閱讀是近幾年在我國悄然興起的一種閱讀教學方式。它的出現(xiàn),既是對閱讀教學內(nèi)容的突破,也是對閱讀教學模式的突破。文章結(jié)合具體教學實例,對群文閱讀的議題設(shè)計、文本選取進行了分析,并就群文閱讀的教學策略提出了一些想法和建議,以期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關(guān)鍵詞:群文閱讀;議題設(shè)計;文本選?。唤虒W策略
一、什么是群文閱讀
群文閱讀是群文閱讀教學的簡稱,是近幾年在我國悄然興起的一種閱讀教學方式。有學者認為,所謂群文閱讀,就是在單位時間內(nèi),圍繞一個(或多個)議題選擇一組文章,而后師生圍繞議題展開閱讀和集體建構(gòu),最終達成共識的過程。從這一解釋中我們可以概括出群文閱讀的主要特征:同一個議題(或多個議題)、多個文本、探索性教學。
群文閱讀的出現(xiàn),既是對閱讀教學內(nèi)容的突破,也是對閱讀教學模式的突破。不僅如此,通過群文閱讀,學生可以獲得更豐富的知識積累、更強烈的情感體驗、更深刻的思想認識,這些對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群文閱讀的議題設(shè)計
議題就是一組選文中所蘊含的可供師生展開議論的話題,它是群文閱讀的“骨架”。議題的設(shè)計主要有以下幾個角度。
(一)語言風格角度
如果想探究某位作者的語言風格,我們可以選取這位作者的不同作品。比如,為了讓學生感受馮驥才津味小說的獨特魅力,可以將略讀課文《泥人張》《好嘴楊巴》和《刷子李》等文章組合在一起開展群文閱讀。在學生充分交流并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師生可品析整理出馮驥才小說的特點:第一,濃郁的天津方言特色。如《刷子李》中的 “他要是給您刷好一間屋子,屋里任嘛甭放,單坐著,就賽升天一般美”一句,其中的“嘛”“賽”等詞語體現(xiàn)出濃郁的地方特色。第二,生動準確地遣詞造句。如泥人張捏好海張五頭像后,“他把這泥團往桌上‘叭地一戳”,一個“戳”字,展現(xiàn)了泥人張內(nèi)心的憤怒、鄙夷和不屑,簡潔生動。第三,形象傳神的修辭手法。如“手藝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張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沒第二,第三差著十萬八千里”,運用強烈的夸張,意在突出泥人張的技藝高超,無人能比。
(二)文本內(nèi)容角度
比如,同樣是描寫吝嗇鬼的文章,我們可以在精讀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感受夏洛克殘忍、吝嗇、貪婪的基礎(chǔ)上,再進行“鮮活的吝嗇鬼形象”群文閱讀,將巴爾扎克《歐也妮·葛朗臺》中的葛朗臺、莫里哀《慳吝人》中的阿巴貢、果戈理《死魂靈》中的潑留希金,組合在一起閱讀。選取其中最精彩的幾個片段,如葛朗臺搶女兒梳妝盒、臨死前抓金子的情景,阿巴貢丟失錢匣后的表現(xiàn)以及對潑留希金的宅院、外貌等的描寫。讓學生朗讀、欣賞、品味、交流,最終領(lǐng)悟作品通過細節(jié)描寫折射出吝嗇鬼們既有共性又有各自鮮明個性特征的寫法。課后,再讓學生活學活用,運用細節(jié)描寫刻畫一個自己熟悉的人物,表現(xiàn)其性格特征。
(三)情感主題角度
人教版語文教材是以主題組合單元的,為開展群文閱讀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如九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主題是“愛國思鄉(xiāng)”,筆者嘗試著上了一堂“一樣的愛國心”群詩閱讀課。學生先自由朗讀舒婷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俄國詩人萊蒙托夫的《祖國》、美國詩人休斯的《黑人談河流》 三首詩歌,并說說自己的閱讀感受,然后引導學生思考:這三首詩歌分別采用了哪些意象來表達詩人對祖國的情感?這些意象有何特點?抒發(fā)了作者對祖國怎樣的情感?通過對詩歌意象的理解和賞析,學生較好地把握了“雖然國籍不同,但對祖國的愛卻是相通的”這一主題。
(四)寫作方法角度
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古代詩歌四首》將曹操的《觀滄?!?、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王灣的《次北固山下》和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四首詩歌選編在一起,因為這四首詩均采用了情景交融的寫法。課堂上,筆者以《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一詩為例,引導學生理解“情景交融”這種寫法的特點。在此基礎(chǔ)上,再讓學生閱讀其余三首詩歌,并思考:哪些詩句也運用了“情景交融”的寫作方法?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除了上述角度,議題設(shè)計還可以從體裁、作者等角度考慮。當然,設(shè)計群文閱讀的議題,對我們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對文本的正確把握;二是要不斷豐富自己的閱讀積累;三是要修煉一雙選擇議題的慧眼。
三、群文閱讀的文本選取
群文閱讀能否有效開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怎樣根據(jù)適合的議題選取相關(guān)的文本。文本選取常見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一)同一作者的不同文本
比如,戴望舒的《雨巷》和《我用殘損的手掌》兩首詩歌,師生可先學習他的《雨巷》,感受詩人早期詩作低沉哀愁的風格。然后再學習《我用殘損的手掌》一詩,通過賞析詩中積極的、暖色調(diào)的詞語和消極的、冷色調(diào)的詞語,感受詩人對解放區(qū)的深情向往和對祖國光明未來的熱切盼望。顯然,此時詩歌的風格已變得積極明朗。
(二)不同作者相同的主題
比如,筆者在“為愛而歌”群詩閱讀教學中,多種形式朗讀《關(guān)雎》《蒹葭》《木瓜》三首詩歌后,引導學生進行比較閱讀:這三首詩歌在表現(xiàn)手法及表達情感上有什么相同之處?學生在討論后發(fā)現(xiàn)這三首詩歌都采用了重章疊句的表現(xiàn)手法,充分表達了詩人對愛情的向往和追求之情。
(三)不同文本的同一內(nèi)容
比如,“走進雨的世界”群文閱讀,筆者將部編版教材七年級上冊劉湛秋的《雨的四季》和季羨林的《聽雨》兩篇文章組合在一起。課堂上,我們重點賞析了兩文描寫雨的不同角度:前者側(cè)重間接描寫,通過描寫萬物經(jīng)春雨洗淋后的情態(tài),大地經(jīng)夏雨澆灌后的景象,側(cè)面表現(xiàn)出春雨美麗而滋潤,夏雨熱烈又粗獷的特點;后者則更多直接描寫,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細致描寫雨的聲音的美妙。課后我還推薦學生閱讀郭宏啟的《故鄉(xiāng)雨》、何其芳的《雨前》和賈平凹的《風雨》,并引導學生繼續(xù)積累、補充寫雨乃至寫景一類文章不同的描寫角度和方法。
(四)課外不同文本的組合
比如,關(guān)于友誼情深的詩作有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高適的《別董大》、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贈汪倫》以及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不妨將其組合在一起,進行“一樣送別,別樣離情”的群詩閱讀。在反復朗讀詩歌的基礎(chǔ)上,教師可引導學生思考:這幾首詩歌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各是什么?學生在欣賞交流的過程中會發(fā)現(xiàn),同樣是送別詩,但詩歌的意象不同,感情的側(cè)重點也是有所不同的。
這樣,在比較中閱讀,在閱讀中比較,一文牽動多文,一篇帶出多篇,相互加深理解,促進閱讀增值。
四、群文閱讀的教學策略
群文閱讀要求學生在單位時間內(nèi)閱讀相關(guān)聯(lián)的一組文本,更關(guān)注學生的閱讀數(shù)量和速度,更關(guān)注學生在文本閱讀過程中的意義建構(gòu)。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開展群文閱讀教學呢?
(一)指向語言學用,提高表達水平
特級教師王崧舟說:語文的本體是什么?顯然不是語言文字所承載的內(nèi)容,即“寫的什么”,而是用什么樣的語言形式來承載這些內(nèi)容,即“怎么寫的”,語文要學的就是“這個”。所以,群文閱讀的落腳點,也應(yīng)是通過文本閱讀,來學習寫作,表達生活。如“鮮活的吝嗇鬼形象”群文閱讀如此設(shè)計:今天我們一起欣賞了幾個精彩的細節(jié)描寫片段,了解了細節(jié)描寫的特點及其種類。大家想不想當一回小作家,運用細節(jié)描寫來刻畫一個你熟悉的人物,表現(xiàn)其性格特征?可見,這里的語言學用,其根本目的不是為了完成一篇習作,而是通過這種隨文練筆,讓學生掌握一種寫作方法。
(二)滲透朗讀指導,發(fā)展朗讀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第三部分實施建議中提出朗讀的要求: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此外,還明確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那么,在群文閱讀中,我們又該如何滲透對學生朗讀的指導呢?筆者認為,我們首先要弄清文本的體裁,然后量體裁衣,選擇最合適的方法。其次,對一組文本的閱讀不應(yīng)只局限于一種朗讀方法,對重要的句段,也可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以突出其重要性或特點。如教學《泥人張》《好嘴楊巴》和《刷子李》群文閱讀,初讀課文時要求學生快速默讀課文,并說說自己的閱讀感受。再讀課文時要求學生快速瀏覽課文,可以跳讀、掃讀,把體現(xiàn)語言特點的詞句劃出來讀一讀,品一品。
(三)鼓勵質(zhì)疑討論,促進思維發(fā)展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點燃學生思維的火種。同樣,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我們也應(yīng)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表述自己的觀點,提出自己的問題。如教學“為愛而歌”群詩閱讀,反復朗讀后,有學生提出,三首詩歌中,那些稍加改動,反復出現(xiàn)的句子采用了什么寫法?有什么作用?筆者趁機引導學生對三首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及表達情感進行比較閱讀。大部分學生認為是復沓的表現(xiàn)手法(因為《木蘭詩》中學過),也有學生認為是重章疊句(因為課后練習有提到)。質(zhì)疑后筆者再引導學生結(jié)合具體例子討論兩者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學生最終理解它們其實是大同小異的(重章疊句在段落中用的更多一些,而復沓則在句子中出現(xiàn)的更多一點),都是《詩經(jīng)》中民歌常用的表現(xiàn)手法。
(四)精心設(shè)計問題,培養(yǎng)閱讀能力
問題是學生思維的起點,也是教師教學的手段。群文閱讀教學時,我們要把多篇文章看成一個閱讀整體,精心設(shè)計問題,尤其是主問題,將多篇文章聯(lián)合起來,培養(yǎng)學生比較、綜合、概括、歸納等閱讀能力。
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群文閱讀教學,給師生帶來了新的發(fā)展空間,讓語文閱讀教學綻放出異樣的光彩。我們相信,只要大家不斷探索,不斷改進,一定會突破舊有的閱讀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閱讀更多的經(jīng)典內(nèi)容,逐步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
作者簡介:陳麗萍(1978— ),女,浙江省紹興市文瀾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教材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