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靜霆
有月光的地方
揣著朝圣的虔誠心,跟著颯颯秋風,走進了列賓畫家村。
忽然間,我發(fā)現(xiàn)自己迷了路,掉進了一個巨大的油畫風景“天坑”里,不知東南西北,走不出來。除去秋日的風景,風景,沾滿衣襟的,還是濃艷的風景,連個可以問路的人都沒有。俄羅斯人就這么揮霍和浪費著列賓嗎?沒有造什么嶄新的“古跡”、沒有牌坊、廟宇什么的指路;也沒有拙劣的“工藝品”強賣。在中國,古典小說中的人物如“武大郎”“西門大官人”之流,都被搶來搶去認祖歸宗大肆炒作,若有列賓率領門徒“修煉”本領的地方,豈能冷落?肯定會有遠房孫子的孫子出世,絕不會輕饒了這位大畫家,甭管會不會畫畫兒,先修一百個美術館再說,哪能冷落了尋訪者?
列賓帶領學生寫生和露營的畫家村,是一個飽滿的色彩世界。就這么靜靜地回憶著,期待著,經春歷夏,一臉無辜地站著。有雨沒雨,有風無風,列賓還是列賓,畫家村還是畫家村。
我從小就把列賓看成是“神”,搞不明白畫家如何會在畫布上有創(chuàng)世般的超能力。我生在窮鄉(xiāng)僻壤,列賓是我能夠知道的極少數(shù)外國畫家之中的一個。他是偉大的油畫戲劇家,每一幅代表作都充滿著故事性、戲劇性,甚至可以有一部長篇小說的含量!《意外歸來》描繪了一位流亡革命者歸來的瞬間,全家人靈魂的戰(zhàn)栗、滄桑和驚奇全部收入筆下。《查波羅什人復信土耳其蘇丹》那些剽悍的查波羅什人的笑聲,帶著腥膻的味道讓人不由得渾身發(fā)抖。還有《伏爾加河上的纖夫》,逆光而來的纖夫們,牽來了一個堅韌不屈地跋涉著的民族和時代。他的作品超越時空,震撼世界??梢哉f列賓不但培育了俄國一代畫家,也影響了新中國油畫開創(chuàng)年代的一代大匠??墒牵褪悄切┰谥袊鴶?shù)得上名字的大匠巨擘,也沒有人有幸追隨列賓走進這個油畫村落。我在若干年后來了,可又不會畫油畫,唉,命運就是如此神秘和幽默。
畫家村在一片起伏的丘崗之上,濃密的森林之間。斑駁模糊的小路,串連著幾座相距頗遠的寂寞的房子。列賓和學生們的足跡無處可尋。更沒有任何驚世駭俗的浪漫愛情和風流逸事灑落在林中。因為要過夜,朋友安排我住進了一個野蜂嗡嗡嚶嚶圍繞著的小木板房。房中極其簡陋,唯有一張木床和一個冷卻了的爐子,不知道有沒有什么大人物寵幸過這里。信步走出門外,險些一頭栽進深潭。野鳥叫著飛起的地方,白樺樹、楓橡樹、黃櫨樹和一些叫不上名兒來的雜樹,把混合了秋日下午陽光的五顏六色,全都傾倒在深潭里,出現(xiàn)了一種炫目的迷景和無言的深沉。最令我驚詫的是,水潭邊竟然有一只白鷺款款地踱步,人來人去不相關,那么淡定,那么優(yōu)雅,那么自得……難怪列賓不斷地率眾在此寫生,隨著晚霞的起落,畫家村的每個角度都變幻著妙不可言的魅力……
天漸漸地黑了,我們應約去拜訪俄羅斯老畫家古嘎恰。老人九十多歲了,腿腳雖不大靈便,神態(tài)卻十分活潑,總是笑瞇瞇地自說自話,聲音又平和又弱小。他和七十歲的兒子起居和畫畫都在這簡陋的平房里。不知他們在這里默默地畫了多少年,只知道墻角堆滿了已完成的作品,而且,竟然全部都是月亮!那些月亮,無論是濃云如傾,山雨欲來,還是微風乍起,云開霧散,總是執(zhí)拗地撕開云彩走出來,溫柔、美麗、大方,又有些憂郁。就像列賓一樣,他的作品價值不會關乎在美術家協(xié)會的職務而起起伏伏,也不必往來于熙熙攘攘的名利場弄得滿臉浮腫,他的靈魂只徘徊在這無名的小村子里,無聲無息。他沒有弄出些什么由頭來炒作。很多俄羅斯藝術家似乎都不會炒作。據說另一位油畫巨匠蘇里科夫早年愛上了一個姑娘,只會默默地搬到姑娘近處做鄰居,只會默默地在姑娘窗外走來走去,直至走成了一條蘇里科夫小道,也毫無結果。還有偉大的作曲家柴可夫斯基,那個深愛著他的女子,終生在遠處聽作曲家的交響曲……九十歲的古嘎恰呢,遠避塵囂畫月亮,侍候他生活的妹妹老了,陪著他畫畫兒的兒子也老了,只有油畫不會老。油畫,在這里,是崇高的一種宗教。
同行的朋友買了一幅古嘎恰的《月光》,我便回到小木屋去過夜,路上,一抬頭,一輪金黃的滿月從層層疊疊的濃積云中撕扯出來,站上了高處。哦,是這輪明月照過列賓和他的學生,還是列賓和他的學生親近過這輪明月?是故鄉(xiāng)的月兒跟我來到了異鄉(xiāng),還是他鄉(xiāng)的月亮等我在遠方?也許,我這些關于月亮的迷迷瞪瞪的囈語毫無意義,月亮永遠是中外藝術家鐘情的那一個月亮,亙古不變。
有月光的地方,就一定有列賓。
托爾斯泰的背影
到俄羅斯旅行,早已盤算好了,第一重要的是去拜訪偉大的作家列夫·托爾斯泰莊園。也許,可以偷窺一下老托爾斯泰筆下那些驚心動魄、光怪陸離、浪漫滄桑的貴族生活,或者,能夠追隨一會兒老作家高大的背影,重新參悟《戰(zhàn)爭與和平》的妙諦,也是終生幸事。
我們走向列夫·托爾斯泰圖拉莊園這天,天氣特別好。藍天白云,遍地陽光,什么蹊蹺事都可能發(fā)生。走進莊園,卻十分意外,看到的是一片荒郊野林。莊園空蕩蕩的,天上連個鳥兒也沒有。地上模模糊糊的馬車的轍印,絕不可能載來貴族軍官沃倫斯基,只能算作這里曾經有過車馬的一點記憶罷了。我兀自在莊園走了一陣子,終于聞到空氣里飄來了馬糞的味道,看見老遠的地方,馬在悠閑地啃著地上的青草。托爾斯泰稱他這個莊園是陽光明媚的那片草地?,F(xiàn)在的陽光明媚就只剩下馬來啃了。
眼前的列夫·托爾斯泰莊園的景致,讓我那渴望奇跡的心平和下來了,步履也緩了。我走過了林中的展覽館。這座看上去很普通的莊園農舍,是老作家如囚徒般生活的地方?說來很難讓人相信,托爾斯泰寫作他的《戰(zhàn)爭與和平》巨著的房子只有十平方米。很小很小的屋子,很小的一張書桌,十平方米呵,就鋪開了人世間慘烈的戰(zhàn)爭和生死相依的和平,簡直不可思議。據說他在寫作《戰(zhàn)爭與和平》之后,進入《安娜·卡列尼娜》的寫作,這個時候呢,畫家給他畫了肖像,就是現(xiàn)在我們能見到的托爾斯泰。而這個時候的托爾斯泰,寫《安娜·卡列尼娜》的時候,從這間十平方米的房子搬到了另一間十平方米的房子,一共搬了三次。沒人知道老托爾斯泰怎么像中了夢魘一樣,寫著寫著,抱著稿紙、墨水和筆,挪了地方。挪了,又不安生,又換房間。究竟作家患了什么癥候,一回回調換作品寫作的地方,是因為女主人公安娜和男主人公沃倫斯基回腸蕩氣的愛情和最后安娜臥軌自殺的驚心動魄的遭遇,攪擾著老托爾斯泰坐臥不寧,欲寫不忍,欲罷不能,只好從這個屋子搬到那個屋子,捧著心,尋找片刻的安寧。我因為也干寫作這活兒,我知道,那時候,老作家筆下美麗女主角安娜的行蹤,已經不是作家隨意安排了,他順應著外宇宙和內宇宙的法則,不可違拗地離開了家,走向鐵路,躺在了鐵軌上,發(fā)出最后一聲嘆息……在參觀列夫·托爾斯泰遺物的時候,我看到了一雙牛皮靴子。十分難于理解的是,這雙靴子竟是托爾斯泰到晚年自己縫制的!我相信,沒有人能把偉大的作家托爾斯泰和皮匠聯(lián)系起來!那是何等厚重而堅韌的牛皮啊,剪開需要怎樣的手勁兒?拿起錐子、皮繩,連綴起一塊塊牛皮,需要怎樣的工夫和耐性?他竟然放下未完成的長篇巨制,一錐錐、一線線把這個靴子縫制成功了。中國人都喜歡講預兆,我不知道他這個靴子預兆著什么,預兆著他雖然在這個十平方米的小屋子里不斷地寫作,但他的心靈卻屬于遠方?于是,1910年10月28日凌晨三點,托爾斯泰叫醒了他的捷克籍醫(yī)生馬科維茨基一起走出了他的莊園。他為什么在后半夜告別了自己的莊園,離開了他生存和寫作的地方,到底要去向何方?11月20日,等于是22天以后,他在旅途中受了涼,感染了肺炎,在一個叫作阿斯塔波沃的小車站與世長辭。他最后頭上戴了一個深黃色的羊絨帽,脖子上圍著一條淡藍色的毛線圍巾,手上戴著一個厚厚的破舊的手套。他最后是在一個火車站上與世長辭了,不知道他是在等車,還是等誰?也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靈魂,隨著那遠去的呼嘯的火車,走遠了。
這次拜訪圖拉莊園,雖然沒看到什么巨大的塑像和高聳的廣告牌??晌疫€是受到了巨大的震撼!像列夫·托爾斯泰這樣的人、這樣的偉大的作家,我們在他的圖拉莊園看到了他最后的“寓所”,中國人叫作“陰宅”。列夫·托爾斯泰的墓地在林中一塊陽光明媚的草地上。十平方米的墓地,不但沒有雕塑石刻,連塊簡簡單單的墓碑都沒有。整個墓地長不過一米,高不過半米,用黑褐色的泥土堆起來,長滿了青草。當然,專門來看這塊墓地的,來看托爾斯泰長眠的地方的人,從全世界絡繹不絕。
在這塊墓地前面站著,心里有點酸酸的,你根本不可能說是聽到他的呼吸,感覺到他的聲音,什么也感覺不到,就感覺到青草的味道和黑土的味道,青草每年都會重新長起來,秋天都會凋零,到春天又長起來。
那天,離開圖拉,因為要吃晚飯了,我們在路邊買了圖拉莊園的俄羅斯白蘑菇,做了菜。我的夫人王作勤在那兒特別帶回來一幅托爾斯泰袖珍的、印刷的高仿真油畫畫像和一個泥人兒的芭蕾舞“四小天鵝”陶器,還有一個解便的老頭拿著草帽,蹲在那兒。
擺弄著這些小物件,我的心里想的是另外一些事。一連幾天,我都茫然若失。是呵,我寧愿相信,圖拉莊園冷清了,老托爾斯泰穿上他自己縫制的皮靴,走遠了,從一個他喜歡描寫的小火車站,到另一個小火車站……
俄鄉(xiāng)游子賦
我兩次赴俄。前一次是隨中國作家代表團出訪;后一次是應俄羅斯中國年,舉行個人畫展,所有行程都是朋友袁老弟安排的。
袁老弟,牡丹江鄉(xiāng)下三道關人。改革開放之初,“官居”當?shù)毓P協(xié)會“科員”的他,竟然組織了一次報告文學征文,邀請了前文化部長王蒙,著名作家汪曾祺、林斤瀾,我和評論家謝永旺、繆俊杰、何鎮(zhèn)邦去當評委,成為當?shù)乇ㄐ侣劊≈螅系芙枰幻姘嚫熬┗卦L并謀更大發(fā)展,不料,造化弄人,車行至黑龍江與吉林搭界處人仰車翻,一死一傷。這一次翻天覆地,翻沒了他的工作,翻沒了他的人脈,砸了他的飯碗。事故之后,我在北京見到了身背著軍挎包的袁氏,請他到家里作客。我們喝了一瓶僅有的洋河大曲,我夫人為他弄了幾個菜,還烹制了當時少見的日本鰻魚。酒足飯飽,我問他要不要我向諸位作家“募捐”,他搖搖頭。我又問他日后有何打算,他答曰“先到南方看看”,我們便道別了。
那日,我送了他一段路。別時,袁老弟揮了揮粗大骨節(jié)的手,什么也沒說。在午后咄咄逼人的逆光里,他的個子顯得更小了,臉腮上那兩塊永不消失的北方紅,變得黑紫,毫無光彩。我看著他迅速地消失在熙熙攘攘的人海之中,心里茫然若失,對他的未來不敢有任何期望。
十幾年后,我驚訝地與袁老弟重見時,他已經是俄羅斯一位“巨大的華商”了。
又過了幾年,我們見面不多,惦念不少,見面常常聊得很知心。袁老弟說要幫我聯(lián)絡中國與莫斯科的外交、文化機構,為我辦一次跨國畫展。他說得信誓旦旦,我聽了淡淡一笑。因為我一貫的人生信條是“應許別人的事,要去辦;別人應許的事,別指望”,更何況如此這般的“天方夜譚”,更是當成風聲過耳了。出乎意料的是,后來,畫展順依計劃而行,莫斯科國際展覽中心掛上了我的畫作。開幕那天,老袁還讓中國獅子中國龍好生鬧騰了一陣,中國的聲音轟動了涅瓦河兩岸,讓我如在夢中。
袁老弟精心安排,全程陪同了我的俄鄉(xiāng)行旅。我如愿在托爾斯泰莊園、列賓畫家村和柴可夫斯基紀念館之間參觀、思忖和聆聽。我覺得自己穿越了俄式時空,成了列賓畫家村的一只鷺鳥、托爾斯泰莊園馬車的一匹老馬和柴可夫斯基窗前的一縷晚風,感受著文學的交響曲、音樂的抒情詩和油畫跌宕起伏的旋律,幸運得要命。畫展非常成功。駐俄使館的重要官員和俄文化界的著名人士出席,中國新華社和俄塔斯社以重要篇幅報道盛況。俄美術家協(xié)會主席謝德羅夫·瓦連金和人民畫家索羅明等驚嘆“毛筆在宣紙上描繪的圖畫,給人以身陷浩瀚無垠的宇宙的感覺”,“作品具有東方藝術特有的精神和魅力?!薄啊秶嫛返奶觳艂鞒姓?,作品寓意深刻,富有詩意……”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在俄一所美術學院的講座和即席繪畫,聞訊而來的觀者如潮,人越聚越多,后面的站上了凳子,再后面的踩著桌子,簡直如同遙遠的中國來了一只兩條腿的大熊貓……
一切安排得那么緊張、周密、妥帖,無須我自己操心。只是天天吃俄餐,不習慣,覺得味同嚼蠟。那日晚餐,在著名的“一千零一夜”餐廳剛坐定,我感嘆地自語:“若是能有一碗大米飯,就十全十美了”,我的話音沒落,袁老弟嘿嘿一笑,憑空變出了一碗熱騰騰的牡丹江響水大米飯和香透餐廳的東北小雞燉蘑菇!
我驚訝得說不出話來。什么時候,這位袁老弟隨身帶上了電飯煲?什么時候,這位“策展人”、“導游”又兼“廚師”,把故鄉(xiāng)的飯菜都準備好了?我看著中餐熱騰騰的熱氣在空間彌漫,眼睛濕漉漉的。袁老弟兩腮的那兩塊北方紅漸漸模糊了。而俄羅斯“一千零一夜”餐廳,在這一刻,多了一個“神話”,實實在在地變成了“一千零兩夜”。窗外他鄉(xiāng)的月亮,在升騰的蒸汽映襯之下若遠若近,若幻若真。
也許,對于袁老弟來說,所有高不可及的想法,他都能一步一步攀援而上。那日,剛好是我們的國慶日,袁老弟安排我坐在普希金習慣坐的小酒館椅子上。三杯伏特加下肚,他講起了這些年的坎坷和滄桑。當年,人仰馬翻之后,他持八千元錢赴俄,弄個集裝箱擺地攤,漸漸成長,被眾華僑擁戴為“領袖”。他為華僑權益和自己的生存吃過的辛酸,夠寫三個長篇連續(xù)劇的……聽著他沒頭沒尾地講述旅俄往事,看著他兩腮的北方紅變得紅潤,我的心里很為他的堅韌不拔和對朋友的付出感動,不知是不是俄國酒勁兒鬧的,我嗚嚕嗚嚕地說:“我這輩子,都是人欠我的;這回怎么搞的,讓我覺著欠了你小子的了……”
回國數(shù)日之后,正是袁老弟五十三歲生日,我很用心地寫了一篇《俄鄉(xiāng)游子賦》,并用行草抄成丈二巨幅,贈給他,記述其精彩的人生戲劇,祝福他平安順利的未來:
牡丹江,三道關,芳草碧連天。臘梅紅豆破殘雪,鏡泊雁聲啼春寒,故鄉(xiāng)事,眉睫前。
憶當年,命多舛。壯志難酬,人仰車翻,親朋嘩然變色,此身剎間貧賤。壯士拔劍起,長嘯雪之原,萬里走單騎,含淚別鄉(xiāng)關。披星戴月,界河夜渡;櫛風沐雨,孤膽闖關。異域俄鄉(xiāng)語不通,環(huán)顧八方皆生番,獨立云外,孑孓影單。長劍不服繞指柔,橫刀立馬列寧山。一只木箱,安營扎寨;半塊燒餅,抵御饑寒。約同胞創(chuàng)業(yè),與魔鬼周旋。牙咬碎,鎖骨斷,拼得個眾望所歸,奪得他峰回路轉,把恁個太陽抱在懷間。最難忘,攜手五哥同創(chuàng)業(yè);最悲戚,兄弟魂去黃泉不復返;最慰藉,千金萬銀施善舉;最壯烈,俄鄉(xiāng)除夕風夾雪,木箱疊起百丈原,一呼百應齊奮勇,人是山上山。
且看四季太陽相隨,懷中溫暖;正是五旬青春年少,步履華年。攜俄羅斯風光在太陽島生根長葉,讓大中華文化赴莫斯科騰挪閃展。不必嘆星移斗轉,回眸再問鄉(xiāng)關,知否,知否,江邊少年今又來,鄉(xiāng)音依舊,兩鬢斑斑,一杯還酹林海雪原。
匆匆之間,俄鄉(xiāng)行旅已是往事,不知袁昕老弟如今在哪兒?是否還陪伴著他鄉(xiāng)的明月?我想告訴老弟的是,訪俄歸來,受俄國畫家的明月啟發(fā),我用大潑墨的方式鋪陳了層層疊疊的云朵,讓一輪皎皎明月沖云破霧,款款而來。大片大片的水墨反復暈染之下,神秘而厚重,有說不完的意趣。下面是亮得閃眼的一襲月光,一條小河,我本人,還有袁老弟……
原載《天津文學》
責任編輯:黃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