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琳琳
【摘要】興趣是教學成功的關鍵,它能夠讓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學習,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本文主要從開講有趣、授中激趣、練中生趣、結尾留趣、評中增趣五個方面進行闡述。
【關鍵詞】興趣;數(shù)學;教學
數(shù)學是一門邏輯思維很強很嚴謹?shù)膶W科,教學中教師往往為了追求可喜的成績,采取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忽略了學生的感受,讓他們被迫接受所學的內(nèi)容,最終大大降低了學生對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本文主要從開講有趣、授中激趣、練中生趣、結尾留趣、評中增趣五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 開講有趣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彪m然一節(jié)課的開頭很短暫,但它卻是上好整堂課的關鍵。所以,教師應該因材施教,把教學內(nèi)容與學生實際結合在一起,用別出心裁的導語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例如,教學《認識幾分之一》這節(jié)課時,我先通過和學生對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不喜歡去秋游啊?(生:喜歡)
啊!今天孫悟空和豬八戒也去秋游啦,讓我們一起來瞧一瞧,他們倆帶來了什么好吃的東西?大家請來看。
(教師出示圖片。)
教師問:都有些什么呢?(學生說:“有桃子、可樂和一個大蛋糕。” )
哇!這么多好吃的食品,怎樣分才能讓他們倆都滿意呢?(平均分)
教師問:把每種食品都平均分成兩份,每人各分得多少?(教師邊講邊出示問題)
教師問:你們會分嗎?(生:會)
教師問:誰來分桃子?(指名學生來分),分得公平嗎?(生:公平)
(教師根據(jù)學生講的演示桃子)
教師問:誰來分可樂?(指名學生來分:1人分1瓶),分得公平嗎?(生:公平)
教師問:還有什么沒分?(學生:一個大蛋糕),
教師問: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兩份,怎么分?每人各分得多少呢?
教師問:怎么分?(指名學生回答)
教師:哦,原來要從這個蛋糕的中間把它切開,(教師根據(jù)學生講的演示分蛋糕)平均分成兩份,教師問:好了,我們現(xiàn)在幫它們分好了?,F(xiàn)在孫悟空和豬八戒都分得了這個蛋糕的一半,每人得到了半個,他們倆滿意嗎?(生:滿意)
教師:好,我們來看,那半個蛋糕可不可以用1或2的整數(shù)來表示呢?(生:不能)
教師:那半個蛋糕可以用什么數(shù)來表示?(生可能會說:分數(shù))
教師:半個是我們平時的口語,在數(shù)學中我們還可以用什么來表示它呢?(生:分數(shù))
教師:對,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分數(shù)。
通過這些有趣的生活情境,使學生發(fā)現(xiàn)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并充分調(diào)動了他們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二、 授中激趣
“開講有趣”是一堂課的開端,做好了它就成功了一半,接下來還需要在講授教學內(nèi)容中適時地對學生加以引導,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充分發(fā)掘數(shù)學的潛在魅力,調(diào)動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比如,在認識1/4、1/8,比較分數(shù)的大小時,我是這樣設計教學內(nèi)容的:
師:同學們真是太聰明了,幫了豬八戒一個大忙。這時我們再來看看孫悟空和豬八戒又在干嘛呢,原來他們在比賽誰吃的蛋糕多呢。
孫悟空說:我吃了這個蛋糕的1/2。豬八戒說:我吃這個蛋糕的1/4。
師:聰明的小朋友,你能用圓形紙片代替蛋糕,也用折一折、畫一畫的方法,來比較出他們誰吃得多嗎?(請同桌合作,左邊的同學折孫悟空吃的,右邊的同學折出豬八戒吃的,折完之后同桌兩個比一比,看誰贏了?)
教師問:還能用一張同樣大小的圓紙片,折一折并涂出它的1/8,和上面的分數(shù)比一比大小嗎?
教師:折好了嗎?老師拿著學生折出的1/8的圓紙片問,“這個是幾分之幾?” (生:1/8)
教師問:這個1/8和前面的1/2 、1/4 相比,哪個大?哪個???
(生:1/2和1/4都比1/8大)(教師寫“〉”在黑板)
又如,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shù)》這節(jié)課,我先和學生玩起了游戲,比賽看誰能最快判斷出哪個數(shù)可以被3整除,結果幾輪PK下來,學生們一個個都不是我的對手,他們都十分好奇我為什么總能在第一時間判斷出來,我笑著說“想知道嗎?所有的奧秘都在今天所學的內(nèi)容里哦”。結果這節(jié)課學生各個興致勃勃,學得特別的認真。再如,在講授《圓錐的體積》這節(jié)課時,我先讓學生大膽猜測圓錐體積與圓柱體積的關系,然后放手讓他們自己去實踐,學生通過有趣的實驗驗證了他們的猜測,讓學生在愉快的課堂氣氛中既鍛煉了動手能力,又培養(yǎng)了思維能力,一舉兩得。
三、 練中生趣
一堂成功的數(shù)學課,光靠精彩的講授新知識還不夠,還需要通過有效的練習加以鞏固。以前枯燥單一的重復練習已經(jīng)被淘汰,如今的練習更需要教師能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適時地引導學生,幫助他們解決學習中的疑惑問題,糾正誤區(qū)。比如,在《認識升和毫升》這章最后,我讓每個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制作了一個杯琴,還評比誰的杯琴音色最純。結果這節(jié)課的反響空前的好,學生的學習興趣非常高。讓他們把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與實踐活動結合起來,不僅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還鍛煉了他們的動手能力。再如,教學《三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時,如果單純的教學計算技巧學生可能會覺得枯燥乏味,這時我是這樣設計的:“新星小區(qū)有15幢樓,平均每幢樓住44戶,可以求出這個新星小區(qū)可以住多少戶?”這樣就將原本一道很普通乏味的計算題,巧妙地轉換為一道與學生息息相關的生活題目,便于他們理解和提高學習興趣。又如,學生在學習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以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己想辦法測量出我們教室的周長。學生在充分理解了長方形周長的基礎后,知道要測量教室的周長,就要分別測出它的長和寬,最后經(jīng)過反復測量,取平均的方法,求出了我們教室的周長。通過學生自己的思考與雙手測量出的教室周長,將會使他們終生難忘的。
四、結尾留趣
據(jù)專家統(tǒng)計,孩子的注意力最多能保持在20分鐘左右,超過這段時間,你就能很難讓他們在你的課堂上專心聽講。這時候,你不妨設計一些有趣的游戲和數(shù)學活動,讓他們主動參與進來,既達到了教學目的,又讓學生大腦得到適當休息,真正做到了“結尾留趣”的效果。
比如在教授《探索事物搭配的規(guī)律》時,最后的環(huán)節(jié)我是這樣設計的: “石頭剪刀布的游戲我們都玩過,大家想想看,這其中是否也有我們研究的搭配規(guī)律呢?同桌兩個人一組,一邊玩一邊思考:一共有幾種搭配方法?怎樣才能把各種不同的搭配方法有序地玩出來呢?”(個別演示)。交流玩法:一個同學連續(xù)出三次“石頭”,另一個同學依次出“石頭”“剪刀”和“布”,就這樣玩下去。同桌兩人玩一玩,然后交換一下角色,再玩一玩。
五、評中增趣
在課堂上,教師要多給予學生鼓勵的話語。就如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闭f話其實也是一門藝術,點評得恰到好處,會讓你的課堂增色不少。比如:“某某同學積極地開動了他的腦筋,回答得太棒了,你們回答對了嗎?”“這位同學提的問題太有價值了,讓我們一起去研究一下。”“再試試,老師相信你,一定能行的!”……
正如陶行知所說的“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輸知識,而是將開發(fā)文化寶庫的鑰匙,盡我們知道地交給學生”。總之,只要我們能巧用興趣這把鑰匙,定能幫助學生開啟數(shù)學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