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詩文鑒賞作為高考語文的重要構成部分之一,在高中學習中也有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如何高效的開展古詩詞鑒賞的教學工作,對于學校來說,也是一直探索的方向。筆者這篇文章從古詩情感的把握上,淺談自己在實踐中總結出的教學經(jīng)驗,并對高考答題技巧進行了相關探討。
關鍵詞:古詩文鑒賞;高中語文;教學實踐
引言:
在高中階段,古詩文鑒賞主要考查的是一個學生對于文學作品的理解與分析能力,所以高考題型往往分為以下兩種形式,一是對于技巧的考量,如人物的形象特征、藝術的表現(xiàn)手法、語言的表達技巧等;二是對于詩歌情感的把握,如作者的思想心境、觀點態(tài)度等,技巧可以以條論說,是學習的基礎,而作者情感的把握對于學生來說,卻是一個需要漫長積累的過程。所以本篇主要通過以下三個方面具體闡述詩歌的鑒賞方法。
一、加強閱讀能力,賦予古詩意境與美感
有言之曰,于學習,聽與讀,并重之。誦讀文學作品,往往可以調動人身上的多個感官,使得人的大腦處于一個高度集中的狀態(tài),不僅增強記憶,讓大腦中留下深刻印象,這樣的一種全身上下協(xié)調統(tǒng)一的狀態(tài)下,對于作者情感的把握也可以更加準確。《死亡詩社》中基延教授讓同學們用大聲朗讀的方式,跟隨他進入了一個酣暢淋漓的世界,讓學生對于文學作品的感受融入他們的生活,這其實就是給我們傳統(tǒng)的教學提供了一個新的方向,即誦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不知不覺的積累過程慢慢增強的是學生的語感,提高的是學生的學習能力。那么該怎樣讀好詩歌,筆者認為大致應該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音準必須恪守,方可深究其意
學生在上課前,需預習次日學習的內容,利用工具書等輔助工具,查找學習文章相關材料,熟悉每一個字的發(fā)音和釋義。老師則需在課堂上強調通假字、重音字等一些重點理解的內容,讓同學們對是個有一個初期的了解,對于歷史的詩句,弄清典故的淵源和出處[1]。讓學生在學習之初,就確定好詩歌的發(fā)音及文意,否則在后期的大量閱讀后,改變錯誤的讀音就會變得難上加難。
(二)節(jié)奏則為關鍵,美感從中體現(xiàn)
古詩詞講究的是韻味與節(jié)奏,培養(yǎng)的是學生對于美的一種感覺。所以在節(jié)奏的劃分中,分句停頓就顯得格外關鍵。如《詩經(jīng)》中五言名篇往往采取的就會二二一的讀法,而四言則喜歡從中句斷開,比如“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就讀做“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這樣的一種劃分方式是源自于人們的閱讀習慣,讓詩歌讀起來朗朗上口,可以說詩歌的美就是靠著朗讀的形式體現(xiàn)出來的。
(三)融入自身感情,達到情感共鳴
詩歌這樣一種題材,事實上最開始就是用來抒發(fā)情感的,最開始沒有成為一種體裁的時候,表情達意才是詩歌創(chuàng)作的最初目的。所以在朗讀時,走進作者,了解他的詩歌特色與風格,才是閱讀最重要的部分。如邊塞詩人的詩歌往往沉郁頓挫,或者慷慨激昂,就不可以婉約惆悵之語表達。
二、全面了解作者,知人則可論世
有過教學經(jīng)驗的老師往往知道,在開始講述一篇古詩文的時候,一定要先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跡,以及本首古詩文創(chuàng)作于這個作者的哪個時期。因為一個作者創(chuàng)作風格的形成和他所處的時代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所謂知人則可論世,就是此道理。我們從作者的其它作品出發(fā),深入探索作家的創(chuàng)作之路,可以在拿到一個陌生的古詩文時,快速進入賞析。比如杜甫一生坎坷,他的詩歌往往包含報國無門,憂國思家之情,而李白則家境相對優(yōu)越,詩歌風格也主要以豪放為主。著名的南唐后主李煜在亂世淪為階下囚,深感無助與悲哀,創(chuàng)造下的《虞美人》自然也有肝腸寸斷的悲傷。這些或念或思,或悲或喜的感情,正是詩歌的精華,也是真正能引起讀者共鳴的地方,所以認真研究作者生平,對于古詩文情感的把握會有一個很大的幫助。
但是,在學習詩歌的過程中,學生也不可出現(xiàn)慣性思維,看到作者的名字就決定了這篇文章本身的感情基調。一個人的一生是一個跌宕起伏的過程,詩人把這種起伏會表達在古詩文中,所以注意區(qū)分詩歌創(chuàng)作的時期也是賞析的重點,比如著名女詞人李清照的前期詩歌寫的是少女情竇初開,透著輕快之意,而后期歷經(jīng)坎坷,只剩下了惆悵,哀愁成了詩歌的主要基調。這些都需要學生仔細把握,避免出現(xiàn)理解偏差過大的問題。
三、意象與意境的體悟,是詩歌情感把握的突破口
古代詩歌的形象分為意境與意象兩個部分。意象是指帶有作者思想感情的人物事物與景物,意境則是詩人思想感情與客觀存在事物結合而產(chǎn)生的藝術境界[2]。在古詩文鑒賞教學中,不僅需要一定的表達技巧,更多的還需要走進作者與作品本身,將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才能引起最大程度的共鳴。古詩文這樣一種以語言的極度精煉著稱的文學體裁,深究其背后豐富的含義才是學習的重點[3]。
作者的感情往往融入在客觀存在的景物里,因為經(jīng)過數(shù)千年的文化積累,許多自然界中的事物被賦予了它獨特的意義,蓮花象征一種純潔,而松、竹、梅被借代為君子;也有許多作者把文學作品中的形象運用在詩歌中,《山海經(jīng)》中曾提到一種白猿,它的鳴叫有著悲傷之意,所以有了“猿鳴三聲淚沾裳”,有了“杜鵑啼血猿哀鳴”。在閱讀中,這些固有的形象背后的意思必須要熟練掌握,才可以對于作者的感情有一個精準的把握,而不會偏離主題[4]。
四、結束語
具體的教學中,老師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實踐,按照作者的鋪陳敘述展開聯(lián)想與想象,這樣有助于學生對于古詩文的理解,也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課堂活躍度。語文試卷中的詩歌鑒賞題是語文考試中比較重要的簡答類題,雖然分值不多,但也是拉開考生分數(shù)差距的關鍵,需要受到學生和老師的一并重視。古詩文閱讀與鑒賞中,對于精準把握詩歌情感感受的探索,依然是任重而道遠,往往大量平時工作的積累,才能真正從質變轉為量變,“詩眼”的抓取等也不做過多的滲透,靈活運用答題技巧,若有興趣,可以查閱資料,進一步了解。
參考文獻:
[1]鄧小蓮.高中古詩詞閱讀與鑒賞的方法[J].2015(8):222-223.
[2]許華忠.淺談在高中語文詩歌鑒賞的答題技巧[J].2015 (2):68-69.
[3]熊詒鑫.淺析高中語文詩歌鑒賞答題技巧與策略[J].長江叢刊,2016(27):110-110.
[4]屈懷志.淺析如何高中語文教學中的詩歌鑒賞[J].祖國:教育版,2013(6):116-116.
作者簡介:王葉湑(2000-)女,浙江舟山人,民族:漢,學生,學校:浙江舟山普陀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