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飚
摘 要:傳統(tǒng)應試教育中,學生們成為了分數的“機器”,語文這門人文性較強的科目也是如此。但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發(fā)展,高中語文課堂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知識、感悟語言文字,還需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感,這已是當前高中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本文筆者以高中語文教學與審美情感的培養(yǎng)為研究中心,以期對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能有所幫助。
關鍵詞:高中語文;審美情感;培養(yǎng)策略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明確指出:“語文具有重要的審美教育功能,高中語文課程應充分關注學生情感的發(fā)展,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培養(yǎng)自覺的審美意識和高尚的審美情趣,培養(yǎng)審美感知和審美創(chuàng)造的能力?!笨梢?,在語文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審美教育?!皩徝馈痹诂F代漢語中釋義為欣賞、體會美的感受后,要謹慎、辯證的辨別。在新課程大背景下,語文因其較強的人文性,審美情感的培養(yǎng)已成為教學不可忽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但是,當前部分老師依舊堅持傳統(tǒng)的授課方式,依舊以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標準,這對于當今的語文教學而言是不合時宜的,且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沒有培養(yǎng)與發(fā)揮的空間,機械教學充斥著整個課堂,這樣的教學是沒有實質性的教學意義的,學生依舊無法擺脫機械學習與考試機器的命運。因此,新時期的語文教學,老師要及時更新教學觀念,深入研究與挖掘語文教材中美的元素,讓學生接受美的熏陶,善用美的眼光來看待世界。
一、注重營造美
1.營造美的氛圍
語文教學是提高學生人格、素養(yǎng)等品質的基本途徑。語文老師首先需從自身做起,重視提高自身審美情感的提高,然后以自身形象、外界事物及教材美來熏陶、啟迪和感染學生,讓學生逐漸擺脫低級趣味的東西,以樂觀、健康的態(tài)度生活與學習。同時,審美情感的培養(yǎng)需要先凈化學生的心靈,老師要盡最大努力讓學生與審美對象產生情感碰撞,為學生營造美的氛圍,這樣才能達到以美育德、以美啟智、以美育人的目的。
2.啟發(fā)學生思維
老師要重視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引導學生用美的知識及個人的情感體驗來創(chuàng)造美,因而在語文教學中,老師可以巧用多媒體教學讓學生主動發(fā)現文本立意的美,研讀文本中美的詞語、句子與段落,讓學生深入感受美。
二、以教材為本感悟美
中華民族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其中蘊含的優(yōu)秀文化數不盡數,而納入到語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經過千挑萬選的,不僅能滿足學生的掌握知識與考試的目的,更能滿足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對于學生的發(fā)展十分重要。此外,語文教材是優(yōu)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老師要樂于積極挖掘教材中的積極思想,向學生展示語文學科學習的魅力,從而引導學生深入的去感悟美。
比如在學習《廉頗藺相如列傳》時,這是一篇哲理至深的文章,它選取的是“完璧歸趙”的相關描述,作者對藺相如的描寫,充分體現出了藺相如機智勇敢、不畏強暴、顧全大局、公忠體國和勇于改過的精神。為了讓學生真正的感悟文章之情,感受美的存在,真正的懂得偉大的精神。在授課初,老師可以先播放“藺相如”相關的圖片、視頻來渲染氣氛,之后以一段與藺相如相關的趣事展開教學。這樣設計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真正感悟到為人處世之美,讓學生懂得知錯就改的意義。再如在學習《背影》時,此文初讀就可了解此篇是描述父子離別時的情景,它主要通過對父親背影的描述,體現了父子間濃厚的親情。為了讓學生感悟這份親情,感受親情的美,在課堂初,老師可以巧用幾組父子親情的圖片渲染教學氛圍,然后開始正文的講解。這樣設計的目的很簡單,即讓學生感悟人間之情的美,讓學生逐漸學會感恩。
三、重視體會美
1.作文中發(fā)現美
高中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審美情感的培養(yǎng),即是讓學生發(fā)現美、感悟美與體會美。因而在作文教學中,老師需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能力,深層次的熏陶學生,讓學生主動在寫作中創(chuàng)造美和表達美。在具體的語文教學中,老師要讓學生走入作者的內心世界,讓學生體會作者內心的轉變,然后通過提出問題或學生質疑等方式,通過事實與證據等步驟,讓學生在科學的探索中感受每篇課文的思想觀念及情感,得到美的熏陶。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部分,對于學生的審美情感發(fā)展至關重要。因此,在具體的作文教學中,老師需引導學生將智慧放于思考與研究中,逐漸培養(yǎng)與提高學生的表達與寫作能力,可以從全班學生中選出一篇作文作為范例,然后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們集體修改,由此教會學生立意、組織語言、體現情感的方法,喚醒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及創(chuàng)新意識。同時,生活與語文學習聯(lián)系較為密切,老師要培養(yǎng)學生成為善于觀察生活美、熱愛生活的人,體會生活的真諦,這樣才能實現發(fā)現美、欣賞美、品味美的目的。同時,古今中外的書籍種類非常豐富,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老師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課外廣讀的習慣,這對于豐富學生的視野、陶冶情操極為重要。此外,寫作欲望影響學生的寫作水平,所以老師可以多組織學生去校外郊游、做活動等,讓學生收集較多與生活美相關的素材,從而感受大自然的美,引導學生將美的素材融入到美的創(chuàng)作中。
2.以情境式教學激發(fā)學生獨特的體驗
既然陳舊的傳授式教學模式已無法適應教學的發(fā)展,那么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需重視情境式教學的運用,讓學生感受學習與生活的一致性,獲得心靈的啟發(fā)與渲染。同時,課外閱讀是學生與課文文本交流的最佳方式,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感。語文是一門生活性較強的學科,能真實的反應社會與生活,高中生正處于獨立思考事物的重要時期,所以此時期的語文教學,老師應重視情境式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自主去感知與體驗生活,將學生帶入到更為廣闊的社會領域中,使學生真實的體驗各種生活。這樣當課堂與生活零距離時,學生的視野才能得到無限拓展,審美情感才能得到無限提高,這樣的語文課堂才能是絢麗多彩的。
四、結束語
總之,高中語文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感的最佳時期,此時期的語文教學,需從營造美、感悟美和體驗美著手,熏陶、感染與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從而循循漸進的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感,有效促進學生德、智共同發(fā)展,從而實現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福敏.探析語文教學中審美情感的培養(yǎng)[J].學周刊,2015(25).
[2]劉永會.淺談高中語文教學中審美情感的培養(yǎng)[J].讀書文摘,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