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錦霞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五第三單元是文藝評論與隨筆單元,其中的三篇課文都是文藝大家對語言形式、美學現(xiàn)象的探討與評論。尤其是第一篇課文《咬文嚼字》,是“美學老人”朱光潛對閱讀與寫作中的用字、句式、詞語的聯(lián)想意義等現(xiàn)象進行探討與點評的一篇趣文。文中舉例典型生動,點評有說服力,可謂“咬”得準確,“嚼”得透辟。我在上這一課時,試著就課文內(nèi)的例子進行拓展,把課文中學到的分析方法與高考語文試卷上的具體題型對應起來,學生感受到了課堂學習的效能,教師也找到了課堂教學的抓手。
一、由“推敲”拓展到古詩鑒賞“煉字型”題
課文第五自然段說到唐代詩人賈島的詩《題李凝幽居》,其中有兩句:“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辟Z島當時為是用“敲”字還是用“推”字而猶豫費神,以至在思考中誤闖入韓愈出行的隊伍,最后由韓愈定為“僧敲月下門”,因為“敲”字更襯出李凝幽居之幽,而“幽”字正是這首詩的詩眼。朱光潛舉此例是為了說明語言中字眼不同則意境不同,用字必須為要表達的意境服務。講到此例時,我在課堂上引入了“清風細柳,淡月梅花”一例,讓學生自己先試填動詞,再讓他們點評哪一個字用得更好,最后才展示“清風扶細柳,淡月失梅花”這一版本,并讓學生分析“扶”和“失”兩字的妙處。這其實就是高考語文古詩鑒賞中的“煉字型”題。等學生各自陳述完看法后,再展示高考古詩鑒賞中的“煉字型”原題,讓他們小試身手。
二、由“演員給郭沫若改臺詞”拓展到語言文字運用補寫語句題
課文第一自然段說到郭沫若根據(jù)演員的建議把《屈原》劇中嬋娟罵宋玉的臺詞“你是個無恥的文人”改為“你這個無恥的文人”。朱光潛用這個例子說明句式不同,語氣不同,寫作時應根據(jù)需要的語氣選用相應的句式。高考語文試題中的語言文字運用板塊中的補寫語句題,空出來的三句話常常要依據(jù)上下文的語氣來寫,想要完整連貫,關鍵位置的句式必須用得準。如所空句子常與上下文形成疑問、假設、轉折等關系,這些關系在閱讀時就表現(xiàn)為一種語氣,這時寫出所空句子就必須使用相應的句式。講課時我引入相關高考例題讓學生體會語氣,試寫句子,學生興趣很大。
三、由對《史記》“李廣射虎”的修改拓展到文言文的斷句及翻譯
課文第三自然段說到“李廣射虎”的三個文言文版本,作者用這個例子想說明語言繁簡不同則表達效果不同。由于這個例子是古文的,學生對故事的三個版本語言繁簡的變化感覺不是很明顯,因為在學生眼里古文都是簡潔的,所以我講這個例子時先讓他們翻譯這三個版本,譯完再來對比三個版本語言風格的不同,在翻譯時順便講古文翻譯的常用方法。這樣一來,學生不光體會到語言繁簡變化帶來的不同表達效果,也學到了一些古文翻譯的知識與方法。我還就這一例子拓展到高考試題中的文言文斷句題型。去掉這三個版本的古文標點,讓他們先跟著感覺斷句再根據(jù)文意斷句,并比較總結斷句時的規(guī)律,然后引入高考題中的典型文言文斷句示例讓他們練習體會。
四、由《惠山烹小龍團》拓展到古詩鑒賞寫景之妙的題型
課文第六自然段說到蘇軾寫的《惠山烹小龍團》,蘇軾由茶泡在泉水中的清沁肺腑聯(lián)想到月光照在泉水上的清幽恬靜,因而寫出了“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的妙句。作者想用這個例子說明詞語是有聯(lián)想意義的,這種聯(lián)想意義用得好就會起到點石成金的效果,就會讓平常的景、事具有獨特的意境,也便形成了詩意。講到這里我引入了高考語文古詩鑒賞中的關于寫景意境的賞析題,幾題過后,學生就掌握了竅門,先確定寫的是什么事、什么景,事、景與作者的情是通過怎樣的聯(lián)想建立起聯(lián)系的。如同樣是寫春天之景,有的詩是表達悲情,有的卻是表達樂情,悲情的春景給人什么感受,樂情的春景又給人什么感受,如此一來,意境也就清楚了。
五、由“套板反應”拓展到寫作時的語言創(chuàng)新
課文第七自然段列舉了寫作中的種種套話,并批評了這種運用語言的慣性思維。作者舉這些例子是為了說明一旦詞語的聯(lián)想意義用得不好就成了陳詞濫調(diào)。講到這里我問學生在多年的寫作經(jīng)歷中有沒有套板現(xiàn)象,他們馬上承認確有不少,如寫安靜則必是“一根針掉到地上都聽得見”,寫天黑必是“伸手不見五指”,比喻眼睛必是“像兩顆黑葡萄似的”……我馬上把這些例子打在屏幕上,并讓他們本著創(chuàng)新的原則重新寫寫看,學生興趣大增,大家踴躍發(fā)言,靈感如泉,如“安靜得能聽到螞蟻的嘆息”,“天黑得讓人覺得是在墨水池里潛水”,“眼睛黑得像沒有月光卻有星光的夜”等。我讓學生把這些好句子記在筆記本上,以后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去。
通過《咬文嚼字》這一課的課堂教學與拓展,我發(fā)現(xiàn)課文是基礎,我們要給學生夯實基礎。但若能借課文巧妙拓展,就能給學生裝上翱翔于知識世界的翅膀,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語言的無窮魅力,提升他們的審美品位。授人以魚不若授人以漁,教師就應該為學生筑學習之基,添方法之翼。
作者單位:湖北省孝感高中(43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