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益忠
摘 要:在寫作教學中運用情景教學,是指教師將提供的題目及要求有目的地設定場景,而設定的場景一定是來源于生活的具體情境,這打破了傳統(tǒng)寫作教學中生硬的教學方法,從而使得學生可以將自己的真情實感流露于寫作中。文章對情景教學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的實踐進行研究,提出作者個人的一些感想。
關鍵詞:情景教學;初中語文;寫作教學
一、情景教學在語文寫作中的意義
1.有利于學生情感的培養(yǎng)
寫作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質(zhì),學生們在寫作時不僅僅是在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感受,而且是在不斷的積累中鍛煉自己的文字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情景教學在寫作教學中的融入,為學生們創(chuàng)設了一個貼近生活的情景模式,學生們進入設定的情景中時,會很容易激發(fā)出創(chuàng)作靈感,尤其是一些源于身邊、源于生活的情景,學生能夠具有真切的體會。例如,教師在講授《野炊》一文的時候,應該引導學生們在進行戶外活動時將一些自己認為有意義的畫面拍下來,然后通過自己的表達將野炊的感受寫出來,豐富了對野炊的情感表達,寫作時更能寫出真情實感。這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還可以從根本上提升學生們的語文寫作能力。
2.符合初中學生的認知過程
從初中學生的認知心理方面講,教學內(nèi)容足夠地吸引學生是學生們進行學習的關鍵,也是教師展開教學的先決條件。只有教師所講述的教學內(nèi)容足夠激發(fā)學生們的興趣,學生們才會有繼續(xù)求知的欲望。初中學生正值青春期,對新鮮的事物充滿著好奇心,情景教學采用形象生動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進入情景,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開展情景教學可以引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在寫作教學中合理地融入情景教學,可以進一步打破傳統(tǒng)寫作教學中的局限性。
二、情景教學的實踐方法
1.強調(diào)學生的主體作用
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要以學生為主體,在進行寫作教學時,應賦予學生一個足夠思考、發(fā)揮的空間。同時,教師與學生之間有效的互動過程也非常重要,通過師生之間的互動,教師可以掌握學生的基本思想動態(tài),也保證了學生參與在整個過程之中,使得學生在情景中將自己的真情實感通過自己的文字進行表達。
教師應該打開學生的心扉,而不是以一貫威嚴的形象給學生布置作業(yè),在進行情景教學的時候,教師首先可以給學生們講解一個片段,學生通過對片段的理解,將自己得到的啟示表達出來,然后通過閱讀范文進行更深層的訓練。如《我的尷尬》,尷尬的事情大多數(shù)都是不愉快的,只要勇敢地說出來,勇敢地消化,從中得到新的經(jīng)驗就是一種提高。最后教師布置作業(yè):“今天我們大家說出了心里話,課后請大家把想說的心里話寫成作文,內(nèi)容是‘記一次不愉快的經(jīng)歷,題目自擬?!?/p>
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學生講述往事,喚起回憶和情感體驗,激發(fā)寫作欲望,并通過以說促寫、以讀促寫(二次使用范文),從片斷到成篇,一步一個階梯,從易到難,較好地解決了“寫什么”和“怎樣寫”的問題。最后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情感引導也恰到好處,引導學生直面人生的痛處,學會以積極的心態(tài)去對待不愉快的事情。這是一個情景體驗作文教學的典型案例。
2.強化寫作的實際應用能力
學生們在學校中進行學習是為了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zhì)和能力,進而能夠積極地融入社會、適應社會。在具體的初中寫作教學中,尤其是應用文的教學,教師要充分地利用情景教學為學生們創(chuàng)設出一個有效的學習情景,然后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與學生積極交流。如:
師:古人說“不平則鳴”,就是說遇到不順心的事就把它說出來。請大家談談不愉快的經(jīng)歷。
生1:有些同學叫我綽號“雞屁股”,這讓我很難堪,心里很難受。
生2:上周五我的東西放在寢室里不知道被誰拿去了,真氣死我了。
生3:有一次我到商店買電池,回到家一看,原來是假貨,根本沒辦法用。第二天要參加比賽,急死我了。
生4:上一次,有人向我借了一支鋼筆,后來她沒還,我向她要,她反而說根本就沒向我借過筆。
……
師:同學們真是“青春年少,煩惱不少”,我們能不能把它寫下來呢?
在這樣的交流之下,學生們更能將自己對文章的感受以及寫作的思路進行梳理。
三、結(jié)語
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融入情景教學,能夠打破傳統(tǒng)寫作教學中的局限性,但是現(xiàn)階段的情景教學模式仍然不夠完善,還需要在實踐教學中不斷地探索與總結(jié)。因此,情景教學模式還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在教學實際中不斷創(chuàng)新,以期更好地為初中語文寫作教學服務。
參考文獻:
[1]鐘佩靜. 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應用情景教學探討[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版),2014(7):108.
[2]陳秋蘭.情景教學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上旬刊),2014(4):129.
(作者單位:福建省建甌市小松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