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喜喜
家校共育,早已不是新鮮的話題。但是,時代的發(fā)展,讓家校共育和閱讀一樣,從教育的有效補充和組成部分,變成了教育的一塊基石。
今天的家校共育,是信息時代教育發(fā)展的必然選擇。
以互聯(lián)網為代表的科技進步,正在促使工業(yè)時代的千人一面,發(fā)展到信息時代的千人千面,不同時代賦予教育不同的職責。在回應這一需求時,家庭教育,將越來越發(fā)揮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家校共育,也將隨之在教育中占到越來越重的分量。
今天的家校共育,是中國教育實現(xiàn)彎道超車的唯一路徑。
2015年,世界教育創(chuàng)新峰會(簡稱WISE)的一項全球調查中發(fā)現(xiàn),全世界教育家普遍預測“未來私人為教育買單的經費會有大的增長”。簡單地說,政府的教育投入是?;A,保公平,更多家庭為個性化的教育服務買單。經濟還在發(fā)展中的中國要想在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重視教育的投入,必須贏得家庭的支持。
今天的家校共育,是穩(wěn)步推動文明進程的最好路徑。
當下的文明進程正在發(fā)展之中,多元化造成的沖突不可避免。家校共育,恰恰從家庭和學校這兩個人生的重要場域里,找到了一個最柔軟、最根本也是最穩(wěn)定的平衡點:對孩子的愛。這些永遠一致的關于真善美的基本共同點,就是人類文明進程中的最大公約數,通過家校共育的方式,在社會上向廣度傳播,在代際中向深度傳播,就可以讓社會在穩(wěn)步中發(fā)展。
今天的家校共育,是促進社會和諧的牢固基石。
很多教育的難題,有賴于社會發(fā)展;很多社會的難題,不可能一下子解決。只有家庭和學校彼此之間充分理解,把希望寄托在共同教育的孩子身上,把未來寄托在孩子的創(chuàng)造上,雙方共同為之努力,這樣打牢的穩(wěn)定基石,將會成為確保社會和諧的根本。
今天的家校共育,是實現(xiàn)教育公平,提升學校教育品質的有力武器。
在教育中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是人。家校共育正是對父母和教師潛能的激發(fā)與培育。從資源上,不同的父母可以為學校提供不同的資源,眾人拾柴火焰高,能夠高速實現(xiàn)資源的積累;從理念上,在父母和父母之間、父母和教師之間,彼此教育理念互相促進更新、全面提高,從而達到全民教育素養(yǎng)的提升;從行動上,大家可以各展所長,互相幫助。這樣的共同努力,就意味著我們學校品質的提升,隨著一屆又一屆學生的加入,有了源頭活水般的持續(xù)力量。
今天的家校共育,是加強家庭建設、傳播家庭文化的最佳助手。
通過學校的引導,父母學習敘事等各種教育的梳理方式,和孩子一起成為家庭文化的建設者、記錄者和傳播者。家庭成員的和諧美好,讓家庭里的家風、家訓等等,通過具體而美好的人和事,在時空中繼續(xù)流傳,形成一種精神力量,在傳播中給予后代積極的引領,有如燈塔一般,讓自身明亮并提供引領。
今天的家校共育,是實現(xiàn)教育共同體中多方完整幸福的最好平臺。
教育的最終目標就是為了人的幸福完整。教育中的家校共育,也不例外。家校共育,是老師、父母、學生等多方贏得幸福完整的最好手段,是老師、父母、學生等多方實現(xiàn)完整幸福的最好平臺,家校共育把原本孤立的家庭、學校聯(lián)合為教育的共同體。共同體中的多方人員全面覆蓋教育中的所有環(huán)節(jié),這樣的齊心協(xié)力,各展所長,完整幸福因此變得唾手可得。
我們相信,在一所又一所學校的推動之下,越來
越多父母迎來精神生命的新生;在一個又一個家庭的踐行之中,家校共育也將推動著教育的不斷創(chuàng)新。
新的家庭,就在新父母這樣的努力中,不斷地呈現(xiàn)。
新的世界,就在我們堅持的共同行動中,從藍圖上逐漸顯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