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孝芳
【摘 要】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進入了小學高段的學習,理應具備很強的概括能力,能很好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但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能力還有所欠缺,特別是針對教材中占大部分比例的寫人記事類文章,并不能很好地把握文章主要內容。
【關鍵詞】寫人記事文章;提高;能力
一、學生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能力欠缺主要的問題
(1)完全復述文章語句,沒有用自己的語言對文章進行歸納概括。
(2)不能將文章內容說完整,只能概括文章局部內容,抓不住文章要點。
(3)語言不精煉,或者直接照搬文章的語句,抓不住中心句或關鍵句。
(4)不能根據(jù)文章的題材和類型提煉出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
對照《語文課程標準》的學段閱讀目標,我們應該認識到在語文教學中過程中,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能力。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小學語文教材中寫人記事類文章占了課文總量的30%左右,而且這一類型的文章具有很明顯的特征,因此,我們應該選擇將這一類型的文章作為提高學生的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能力的突破口,進行一定的方法指導和作業(yè)練習,以期達到提升學生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能力的目標。學生具備了概括能力,才能真正讀懂課文,把握文章主要內容,抓住文章的重點,才會學有所得。具備了較強的概括能力,也能為其他類型的文章的學習奠定基礎。
二、提升學生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能力的方法
(1)提高教師自身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能力。
(2)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和組織書面語言的能力。
(3)幫助學生歸納文章類型,依據(jù)文章特點,總結出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
三、可以采取的具體的措施
(1)教師加強理論學習,充實自身。以課堂教學為主要途徑,通過教學中的行動和教學后的反思,探索出有效的教學經(jīng)驗和策略。依托學校的學科模式,進行深入的理論學習,探討出寫人記事類文章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指導課課堂教學模式。教師在備課時,自己嘗試概括出所講課文的主要內容,了解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這樣指導學生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掌握一些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和步驟。①小學低段主要引導學生進行找中心句的練習。②小學中段主要引導學生進行概括段落的主要內容的練習。③小學高段主要引導學生進行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練習。
由句到段,由段到篇,循序漸進,先扶后放,實現(xiàn)提升學生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能力的目的。
(2)由課堂延伸到課外,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練習把自己概括的主要內容以一定的字數(shù)寫下來,實現(xiàn)由會說到會寫的轉變。
具體做法是指導學生進行閱讀練習,在將文段讀通順的基礎上練習把握括文段的主要內容。學生需要一個組織語言的過程,所以讓學生思考后,將自己概括出的主要內容先和同學進行交流,然后寫下來,再讀一讀,看看是不是交代清楚了文段要表達的主要意思,進行補充修改。學生一開始可能寫得過多,教師指導學生用上學到的方法,將幾句話用一句話來概括,使學生經(jīng)歷“思——寫——讀——改”的過程,進而提高學生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能力。
我想,通過一系列的練習,學生就能根據(jù)寫人記事類文章的不同特點準確把握文章主要內容,能更快更準地找到作者的思路,更好地把握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與主旨。同時可以把這種能力進行拓展和遷移,從而大幅度提升學生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能力。當然,長此以往,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語言組織能力也會得到相應的提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