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秋珍+鄧丹
[摘 要] 計量經濟學作為一門綜合性與應用性極強的課程,在新型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學中被賦予了新的歷史使命,以往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需要改進。案例教學法作為連接理論與實踐的橋梁,目前在我國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中逐漸得到推廣,但仍處于摸索階段。本人結合新型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的特點和總結個人教學的基礎上,嘗試在計量經濟學課程應用案例教學法提出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 計量經濟學;案例教學法;新型應用型本科院校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17) 08-0108-02
隨著信息技術與社會環(huán)境等的不斷發(fā)展,眾多地方高校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與促進自身的發(fā)展,其定位由教學型大學轉向應用型大學。作為湖南省的兩所轉型試點高校之一的湖南文理學院,也將成為應用技術型大學作為其目標。高校的轉型必將促進教學模式的更新,旨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與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其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我國教育部1998年確定的高等院校經濟學類專業(yè)八門核心課程之一的計量經濟學具有極強的應用性和實踐性,其教學對培養(yǎng)經濟與管理類應用型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校經濟與管理類專業(yè)的計量經濟學開設于2006年,為專業(yè)必修課。該課程設立后,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也取得了一些成果。然而,作為一個二本院校,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的經濟學基礎比較薄弱,學生學起來很吃力,更重要的是即使掌握了理論,很多學生在寫畢業(yè)論文與工作時對如何應用計量經濟學課程摸不著頭腦。在大學轉型的過程中,我們的教育對象已不是“買魚的人”,而是“打魚的人”。
既要解決計量經濟學中的教學難題,又要提高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本人根據(jù)相關文獻和教學經驗提出了教學中引入案例教學法。目前案例教學法的研究更多的是從重點本科學生的角度入手,如何從二本學院尤其是新型應用型二本院校的角度出發(fā),并針對該課程的特點及學生實際的情況對案例教學適當調整,達到更好教學效果,需進行研究。
一 利用案例教學法進行未“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的必要性
案例教學法的本質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互動式教學模式。將案例教學法引入新型應用型本科院校計量經濟學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
第一,可以更好地實現(xiàn)新型應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新型應用型本科院校主要是培養(yǎng)高素質的應用性與技能型人才。案例教學旨在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不僅與新型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培養(yǎng)目標一致,也與計量經濟學課程的教學目標不謀而合。計量經濟學課程引入案例教學,可強化理論與實踐的關系,可培養(yǎng)學生學會運用理論分析與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能力,實現(xiàn)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
第二,有利于使課程內容通俗易懂,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計量經濟學包含經濟學、統(tǒng)計學和數(shù)學的內容,綜合性與應用性很強。而本校的學生基礎不如重點本科的學生,大部分學生還是文科生,再加上社會環(huán)境導致學生的學習動機變得具有功利性,重實用知識,輕視理論。如果仍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過多涉及理論與公式證明,學生會感到枯燥和乏味。通過案例教學,深入淺出,不僅使得計量經濟學的學習變得輕松有趣,課程也變得非常實用。
第三,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能力。計量經濟學的應用包括設定模型、搜集數(shù)據(jù)、估計模型和模型檢驗四大步驟。由于課時限制,目前的教學主要講授估計模型和模型檢驗。在課程結束后,學生不知道如何應用。實施案例教學,為學生提供具體的、逼真的情景,引導學生運用機理經濟學應用的四個步驟去思考、分析與處理實際的問題,通過分析、討論與總結,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能力。
第四,有利于“三維”教學模式一體化。“三維”教學模式是指以案例為組織,課程整合和信息技術為驅動,將課程的理論知識、信息技術、案例教學有機結合的教學模式[1]。我們實施案例教學的目的是更好地讓學生理解與掌握計量經濟學課程的理論知識。同時計量經濟學模型的四個步驟完成需要大量數(shù)據(jù),借助于相關軟件,才能提高建模的效率。在案例教學中,可以有效實施“三維”教學。
二 計量經濟學課程案例教學法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幾年來,我們認識到了案例教學法在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中的重要意義,并且積極實施了,但是在使用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存在很多問題。
第一,把案例教學誤解為舉例教學。其實兩者存在明顯的區(qū)別:案例教學以學生為中心,而舉例以教師為主體;在課堂教學中,前者占為主,后者為次;前者是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分析、交流與討論,做出相應判斷與決策,后者常常是講完知識后,為了讓學生理解而舉例子,所以教學中的案例往往要求有真實、典型、完整與啟發(fā)性,而舉例的例子未必有這些特點。然而,我們在計量經濟學課程中的案例教學仍停留在舉例層面。
第二,選取的案例不適合新型應用型本科院校經管類專業(yè)的學生。目前,計量經濟學教學中的案例選取主要存在以下問題:第一,案例沒有針對性。目前很多教師的案例幾乎都是來自國內著名教材如李子奈與潘文卿編的“計量經濟學”教材的案例,書中的案例不一定適合所有層次的經管類專業(yè)的學生;第二,缺少案例庫。由于計量經濟學課程的案例教學法的使用較晚,結合經典經濟與社會問題的案例仍然匱乏,甚至一些教材沒有案例;第三,直接使用國外案例。照搬國外的案例,學生要么不感興趣,要么運用時照搬到國內,減弱了他們分析我國經濟現(xiàn)實的能力。
第三,案例教學的方法、手段不夠靈活,師生互動較差。案例教學法要求課前學生自覺學習,課中學生主動參與討論,課后教師評述。目前我們在計量經濟學課程的案例教學中,大部分教師的案例教學仍以穿插為主,討論式與辯論式教學手段較少;以老師講授為主,形成學生上課時記筆記,下課后背筆記,圍著老師轉的不良的習慣[2]。導致在案例教學中,學生參與度不高,都是教師在演“獨角戲”。由于學生的參與度不高,未能使案例和計量知識有機的結合,導致學生學后很容易忘記,以致課堂效率不高。此外,部分教師欠缺相應的案例教學水平,無法在案例的論與分析的環(huán)節(jié)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容易導致案例教學失敗。
最后,一些因素會阻礙案例教學的具體實施。例如高校擴招使各個高校的教學資源比較的緊張。在此情況下,老師很難顧及每一名學生的分析與討論情況,同樣學生也很難及時獲得老師的反饋。另一方面,計量經濟學的案例教學需要計量軟件,目前學習的實驗機房同樣呈現(xiàn)緊張局勢,經常是兩個學生共用一臺計算機,學生在課外很難系統(tǒng)的運用計量軟件對案例進行訓練和實踐。
三 有效利用案例教學法提高教學效果的建議
第一,認清案例教學的內涵與作用。通過分析具體案例,探尋普遍指導意義的一般規(guī)律,從中獲得一般原理、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是理論密切聯(lián)系實際的一種重要教學形式,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參與意識和應變能力等。此外,我們要嚴格區(qū)分案例教學與舉例教學。
第二,選取合適的案例,經典案例與小而精的案例并用,建設案例素材庫。案例教學法以案例為起點,案例的好壞直接影響課程的教學效果。因此,選擇的案例應具時代性、針對性、趣味性以及啟發(fā)性等特點。除了教材外,教師需要建設案例素材庫,我們可以從下面的途徑選取案例:(1)選取特色案例,例如區(qū)域或者產業(yè)特色,關注學生喜聞樂見的經濟的問題,沒有數(shù)據(jù)的還可構造模擬數(shù)據(jù)。(2)學術期刊,如《數(shù)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經濟研究》《世界經濟》等國家重點期刊中的論文,但是這些期刊的內容難度較高??蓮姆呛诵钠诳x擇一些素材來編寫案例,作為批判或商榷的材料從反面討論或者說明部分的作者應用計量經濟學方法存在的問題。(3)教師課題。此外,國外的案例也相當豐富和成熟了。
注意,選取的案例應結合新型應用型院校學生的專業(yè)特點,如國貿專業(yè)可以選取匯率模型,金融專業(yè)可換成股票價格影響因素案例等;還應該考慮學生學習的情況,案例的選取應由易到難;針對難懂的基礎概念我們采用小而精的案例[3]。
第三,改進教師的教學方法與學生的學習方式。為了改進傳統(tǒng)應試教育造成的學生課堂表現(xiàn)被動狀況,我們需要改進教師的教學方法與學生的學習方式。一是要求學生進行課前的準備。教師將課中要討論的案例課前發(fā)給學生,要求學生課前認真學習案例的背景材料以及相關的教材內容。二是課中采用討論式、辯論式等教學方法,鼓勵學生主動和積極參與到課堂的教學中。三是要求學生認真進行總結,提出解決方案,并作為代表發(fā)言。最后,案例教學中學生的表現(xiàn)納入課程的最終成績,成績比重較大,以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在整個過程中,授課教師應該始終注意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案例討論,這是提高案例教學效果的根本。
第四,注重“三維”教學模式的有機結合。一方面,案例教學必須以扎實的理論教學為前提,理論教學需根據(jù)案例教學特點做出改進,例如講授計量經濟學的公式推導要少而精;另一方面,為了加強理論與實踐教學的聯(lián)系,在課程教學中需緊密結合計算機軟件使用與案例教學,學生利用課程軟件模擬課堂例題。
第五,優(yōu)化成績考核方式。我們可以將案例討論的表現(xiàn)加入考核,將課程的考核分為案例討論、軟件操作、論文寫作與期末考試相結合,并分別賦予20%、10%、20%和50%的權重來綜合評定。這樣,可以全面考核學生對理論、案例、軟件以及實踐的學習情況。
參考文獻
[1]何劍.《計量經濟學》本科課程“三維”教學模式的構建及實施[J].統(tǒng)計教育,2007(2):28-30.
[2]倫肇亮.案例教學法淺談[J].西江教育論叢,2009(3):40-41.
[3]秦長城.計量經濟學案例教學法及小而精案例探討[J].中國大學教學,2014(2):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