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媚
摘要:“對分課堂”,有利于改變以教師理論課程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fā)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促進其個性發(fā)展?;诖耍ㄟ^對對分課堂進行介紹,在提出對分課堂在教育心理學教學中的有效作用基礎之上,針對教育心理學課程存在的問題,提出教育心理學教學中對分課堂的應用方法,以期提高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
關鍵詞:對分課堂;教育心理學教學;應用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17836(2017)08003503
在網絡和新媒體的沖擊下,傳統(tǒng)講授式課堂更顯枯燥乏味,學生和教師對課堂改革的呼聲不斷。由此復旦大學教師教學發(fā)展中心特聘研究員、心理系博導張學新教授講授了課堂與討論式課堂的優(yōu)點,提出“對分課堂”的新思路,以對傳統(tǒng)課堂教學進行根本性變革。參照此種方式,筆者對課堂教學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和改革,其中對分課堂教學方法較為突出。
1關于對分課堂
對分課堂教學法是復旦大學心理系張學新教授提出的一種教學改革新模式,旨在通過調動和發(fā)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降低教師教學負擔,提高教學質量,改善教學效果。對分課堂教學法推崇的是隔堂對分,即在一次課的最后一小節(jié)課對下節(jié)課要講的教學重點進行系統(tǒng)講解,中間沒有提問,學生沒有反思的時間。在上課時間里,教師是絕對的主角,學生所要做的就是把教師所講的難重點聽進去,臨下課時,教師會根據講授內容設置不同的課下作業(yè),并突出“亮、考、幫”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對課堂內容進行消化和吸收時有所側重,并在講授和“內化吸收”之外,要求突出課堂討論過程。而實施中最關鍵的一點是把講授和交互式學習在時間上分隔開來(相隔一周),讓學生在這兩個過程之間有充分的時間按自己的節(jié)奏進行個性化的內化吸收,通過這種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學習效率[1]。
此外,對分課堂教學法把教學過程分成了三個清晰的過程,即講授、內化吸收和討論。三個過程層層遞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每個過程的完成情況直接決定著下一個過程的實施效果,既發(fā)揮了傳統(tǒng)講授式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又突出了討論式教學所引發(fā)的積極效果。另外,對分課堂不是講授式教學和討論式教學的簡單相加,“對”是相對的,并不一定是嚴格意義上的對半,而“分”是絕對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在學習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對分課堂在教育心理學教學中的有效作用
2.1提高學生積極性,營造課堂氛圍
教師通過對分課堂可以降低教學難度,可使知識通俗易懂,讓學生容易接受,并且對分課堂不求數量,但求質量,不會按照“大學生”的標準去培養(yǎng)學生,而是按照“技校生”的標準來培養(yǎng)。同時,對分課堂把一半課堂時間分配給教師講授,一半時間分配給學生討論,師生“對分”課堂,更重要的是采用“隔堂討論”,本堂課討論上堂課講授的內容,學生有備而來,可增強課堂討論效果,隨著課堂氣氛的熱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也會顯著提升。另外,對分課堂簡明、實用,門檻低,可操作性強,在短期內就可看到教學效果,通過此種教學方法的嘗試,可使心理教學發(fā)展成為活潑生動的課堂[2]。
2.2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意識,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講授環(huán)節(jié)側重于重難點的梳理,加上圖文并茂的PPT輔助,能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開放式作業(yè)和一周時間的預留能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并且還可以通過讓學生進行情景模擬,不斷挑戰(zhàn)自身極限,鍛煉自己的能力。其次,對分課堂通過學生每周進行自主的學習,可對知識點加深理解,并且學生都有歸納與總結,而且還會以作業(yè)的形式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每個人的讀書心得不盡相同,各具特色,在完成讀書心得時,又可對知識進行內化吸收,經過幾輪的學習,相信知識已經深深地印入腦海里[3]。通過這種教學模式的深入,不僅有助于學生正確地理解教育心理學的相關理論知識,還可有效降低學生的焦慮感,同時充分考慮到了不同知識水平學生的需求,并且討論環(huán)節(jié)的設置有利于學生合作能力和溝通能力的培養(yǎng),亦有利于形成批判性思維,還能通過學生自己的語言順利表達出來,同時借鑒他人的視角,又使自己得到新的啟發(fā),深化了理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心理語言運用能力,實現(xiàn)大學心理教學的目的。
2.3減輕教師負擔,完成教師角色轉變
在傳統(tǒng)課堂上,教材內容有時會高于教師水平,而教師又要負責所有內容的組織和解釋,這一定程度上會導致備課工作量增大,教學質量下降。而在對分課堂中教師只需把握精要,其他內容則由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獲得,備課任務有所減輕,教師角色實現(xiàn)由機械灌輸者到引導者的完美轉變,而且教師講授和解答的都是困惑學生的疑難點,這會大大提高學生對教師學識的評價。
3高校大學生教育心理學課程存在的問題
3.1教學手段單一,學生興趣低
教育心理學理論性較強,知識覆蓋學習心理、教學心理、教師心理和學生心理這四個方面,而目前大部分教師在教授這門課程時仍采取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主要是運用講授法,雖然在課堂中也有案例分析和討論環(huán)節(jié),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課堂氣氛,但教學內容較繁雜,會使基礎較差的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另外,學生覺得學心理課程純粹是為了應付專業(yè)考試,抱著對今后工作無用處的消極思想,上課缺乏主動性,學習效率低,更有部分學生是被調劑到心理學專業(yè)的,本身對該課程就無興趣,而這些都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尷尬現(xiàn)實。此外,考慮到中國文化規(guī)避沖突、言談審慎的特點,討論課程的具體實施方法也未必適合我國高校類學生的現(xiàn)實情況[4]。
3.2教師的認識程度不夠
目前,部分心理學教師疲于應付繁重的教學工作,沒有機會參加各種培訓班、進修班,教學與科研水平停滯不前,存在“吃老本”的現(xiàn)象,同時部分教師沒有充分認識到當前心理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研讀學生不夠透徹,且不能熟練地運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進行教育心理學課程教學。其次,學校的目的是培養(yǎng)實用人才,因此在教學中就要體現(xiàn)出心理學的實用性。但目前的心理教學中,沒有突出心理學的職業(yè)特色,并且也很少根據心理專業(yè)發(fā)展的實際需求,來選擇不同的專業(yè)教材,從而使學生在學習中沒有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另外,由于教育心理學具有多樣性特點,教師對于教材的研究尚不夠深入,并未根據心理學專業(yè)的學生知識水平,設置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而這樣的方式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學生在學習中的壓力。此外,教材內容不具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并且也并未加強學生心理知識在各個方面的運用,由此就不能保證教育心理學專業(yè)的學生能力得到提升。因此,在教育心理學課程教學中,教師要側重學生語言能力訓練,教材內容要突出教育、心理探討等相關知識,并進行情景對話教學,以提升學生的知識水平。
4教育心理學教學中對分課堂的應用
教育心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其目標是使學生通過學習,能夠掌握其基礎知識和原理,學會對學生的學習及教師的教學進行有效指導。同時,教育心理學注重知識的體驗和領悟,如何有效地開展教育心理學課程,將對分課堂應用到教育心理學的教學中,實現(xiàn)其課程目標,是教育心理學課堂教學改革的重點。基于此,筆者通過下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4.1在課程設計方面的應用
根據對分課堂的設計,將課程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周為第一階段,教師首先向學生傳授教育心理學的概念、基本程序、應用舉例及優(yōu)點和缺陷等,學生上課認真聽講,課后自主學習,并且找出一份有關問卷法的教育心理論文進行分析并消化吸收,寫下自己的心得體會。同時第一段課程學生六個人為一組進行討論,主題就是溫習上次課的內容及自己對于問卷法的理解,還有就是對自己找的問卷法案例文獻進行交流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觀點及問題,然后對于自己發(fā)現(xiàn)的新問題進行交流與探討,并且總結學習成果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第二段課程教師講授下一節(jié)“訪談法”[5]。第二周上課分為二段課程,教師在課堂上講述章節(jié)的重點內容,講完之后布置預習任務,在此期間,學生應根據自己的接受能力和教育心理學的知識水平自行搜集資料,消化課文內容并加以延伸,同時在自己的理解的基礎上完成課下作業(yè),作業(yè)圍繞著“亮、考、幫”三個部分布置,總結自己今日所學,并且還要從提高作業(yè)的質量,優(yōu)化作業(yè)上入手。布置要分層次,重基礎,少、精、活;批閱要優(yōu)生互評、優(yōu)生與中等生交叉評、學困生的作業(yè)教師盡力面評,提供個性化的幫助。
4.2在教學方面的應用
首先,講授環(huán)節(jié)可放在雙周的第2小節(jié)課,并且教師可以將課堂時間按照1∶1進行對分,教師講授時間為1,心理情景劇或案例分析時間為1。教師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拍攝某一主題的心理教育情景劇,如“考試焦慮”“厭學”等,用45分鐘的時間主要講解課文的背景知識,并重點介紹教育心理學的幾段故事,利用故事的先后順序讓學生理解教育心理學對我們人生的重要作用,然后通過對課文的結構進行了解與分析,使學生對教育心理學的基本知識及語言的運用有一個直觀的了解。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沒必要使用太多的教學形式,只需要把重難點講解清楚,但同時不能對課文內容進行過于詳盡的分析,應“有所講,有所不講”,以為學生的作業(yè)完成和內化吸收預留空間[6]。
其次,要把學生合作探究學習的參與面和時間作為重要考核指標,讓學生參與教育心理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克服過去學生合作探究學習幾分鐘就了事的“花架子”做法,做到把課堂的主體地位實實在在還給學生,充分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抓住一點,加以縱深挖掘,就能形成對分課堂的教學特色。另外,教師也不應涉及到問題討論等方面,要單純地以講授為主,同時教師在組間巡視的時候,要不斷地針對該小組的具體問題提供指導,做到因材施教,由于不同小組會遇到不同的難點和興趣點,因此教師要提供個性化的面對面指導,使教育心理教學更有效果。另外,我們還可選擇一些典型教學案例,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分析,并在討論結束后引導學生進行分享和感悟,增強課堂的實踐操作性,注重理論學習與實際的結合。
4.3在課后討論方面的應用
經過課下和周末的內化和吸收,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更深的了解和反思,新的一周上課時間,亦即大家的討論時間,對于“亮閃閃”部分的內容,由于學生提前有所準備,所以討論的時候都有話可說,課堂氣氛也會很熱烈,即使是教育心理學水平較差的同學,也能借助作業(yè)從容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但教師要注意在討論環(huán)節(jié)中,學生是絕對的主角,教師只是充當紀律的維持者和討論活動的引導者,同時還要充當學生表現(xiàn)的評判者,并且教師不會回答學生的任何問題,只是從旁觀者的角度對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進行打分并如實記錄。其次待討論完畢后,教師要抽取幾個小組的代表來表達觀點,同時應要求每個小組回答問題的同學不固定,并由教師隨機抽取,這也可杜絕部分學生在討論時偷懶耍滑的心思,對于反饋教師要做好學生作業(yè)問題記錄,提出補救措施,進行矯正性練習,努力實現(xiàn)“減負增效”。另外在討論環(huán)節(jié),如若遵循“亮、考、幫”三個部分內容,哪一部分都不舍棄的話,三個環(huán)節(jié)的討論和總結得用去將近兩個課時,但如果縮短討論時間的話,又違背了對分課堂教學法的初衷。因為對分課堂教學法的本意就是在學生課下內化和吸收的基礎上進行課堂討論,并分享討論結果,使學生對課文知識有個更全面的理解。對于這種情況,教師就要充分發(fā)揮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在大教育心理學教學活動中的積極作用,并在討論和學習成果展示中對時間進行充分掌控,同時也可通過提高小組討論效率的方式來節(jié)約時間,促進學生的討論互動。
5總結
總之,由于教育心理學知識一般比較枯燥、無味,學生學習起來興趣不高,通過“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應用,學生的主動學習會得到明顯改善,同時教師通過把枯燥無味的心理知識轉化成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生活情境,可使學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學到知識,并能感受到教育心理學為他們帶來的樂趣,從而愿意學心理課程、樂于學心理課程。
參考文獻:
[1]王映學,寇冬泉.基于問題的學習模式在教育心理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4(1):85—89.
[2]趙海濤,劉繼和.“基于問題的學習”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比較研究[J].外國教育研究,2007(12):55—59.
[3]鐘震穎.教育心理學課程體系的評價與構建[J].華中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104—107.
[4]尹敏.高師公共心理學課程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04(3):98—100.
[5]陳紅艷,張曉榮.從師范生對心理學課程的理解看心理學課程叢的建構[J].雞西大學學報,2014(2):18—19+22.
[6]姚靜嫻.心理學課程表現(xiàn)性目標的設計與實施[J].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009(3):119—122.
The Application of PAD Class in Educational Psychology Teaching
YANG Mingmei
(School of Teacher Education, Pingdingshan University, Pingdingshan 467000, China)
Abstract:PAD(PresentationAssimilationDiscussion) Class is helpful to change the teaching model centered on the teachers theory curriculum, to stimulate and encourage the students thinking and innovation ability and to promote their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On the basis of this, this paper,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PAD Class, puts forward the effective function of PAD Class in the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d the application methods of PAD Class in educational psychology teaching so as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initiative in learning.
Key words:PAD Class; educational psychology teaching; application methods
(責任編輯:侯秀梅)2017年8月第36卷第8期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Aug.2017Vol.36 No.8